![](https://img.haomeiwen.com/i27598008/ea06e3ab5cdf0c19.jpg)
继续昨天的话题,教师专业的成长,这是学校和一线教师必须面临和解决课题。昨天分享了《教师专业成长三阶段:阅己,越己,悦己》,今天学习继续,分享教师成长三修炼,内容主要来源于网络,作者未知,一些重要摘抄如下: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与实践锻炼,其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终身学习和不断总结的过程。对年轻教师而言,成长不仅仅意味着生命的拔节,更蕴含着专业的进步和职业的幸福。那么,年轻教师如何才能使自身专业尽快成长?或许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
一、在立德树人上“修心”
立德树人,师德为范。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须凭身教。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为此,作为教师,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德立教,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当务之急是加强教师道德修养,以身示范,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教师的教学态度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而学生学习目的的确立,学习兴趣的产生,都与教师有关系。为此,作为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以饱满的精神上好每节课。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让教师在教学中迸发的爱国情怀去感染学生。教师的教学行为调动着学生的情感。
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仪表端庄、教态和蔼、举止自然、语言简练、幽默、板书规范、字迹美观等,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年轻教师心底要充满爱,要爱学生、爱职业,最根本是爱学生,爱学生、理解学生,从学生的需要来思考问题,这是年轻教师成长的基点。
二、在学习培训中“修能”
只有不断地学习,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补钙”,才能不断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提倡教师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1.向书本学习。
教师要向书本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及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学习新课程的理念,这些理念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可以使自己的思想得以解放、观念得以更新、实践得以指导,从而可以把握课改的方向,站在课改的前沿。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才能取得成功。
2.向他人学习。
一是教师要积极参加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通过参加活动,与组内其他成员进行交流互动,获得他人的知识、经验,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
二是经常参加各类专家讲座、教学研讨会,有条件的可以积极争取到学术单位进修,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知识。
三是通过参加教学观摩等方式向他人学习,这种方式对获取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隐性知识非常重要。
四是教师可以通过拜师或采访名师、专家等相关人员,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3.向网络学习。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学习空间,它打破了年龄、时间和空间等诸多限制,教师应积极打造自己的网上学习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首先,网络中丰富的信息,成为一线教师学习、参考的资源库。我们一线的教师对网络中一些好的资源可以利用,如优秀的教学设计、课件等,这样既减少了自己预设教案、制作课件花费的时间,又能有效提高预设教案的质量与课件的质量,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利用网络中丰富的资源,教师不断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熏陶,从而更新教育观念。如校本研修网站中有教师论坛、与名师互动、专题研讨等,对一些当前教育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争论,也可以直击教育现实,引发教师深入思考。
4.结对子帮扶。
结对为了让年轻教师尽快成才,成为教育教学能手,学校应采取结对子的形式进行帮扶,选配业务精,能力强,有敬业精神的教学骨干与年轻教师结成青蓝对子,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与指导监督作用。要求徒弟每周必须听师傅两节课,师傅听徒弟一节课,一年见成效,两年见成果,并签订责任状。学校还应制定“青蓝工程”奖励方案,奖励业绩突出的最佳师徒对子。这样既能促进年轻教师尽快成才,挑起大梁;也能促使老教师不断提高与发展。
三、在研究实践中“修为”
平时的教育教学行为——上课、编写教案、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教后反思等,这都是教师成长的摇篮。为此,教师应把每一堂课都当做研究课,把教室当做试验田。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研究,应做到:
1.在分析中挖掘。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为此,备课时应深入钻研教材。只有在真正弄懂弄通教材编写的意图,对教学目标的把握非常明确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创造性”地处理与整合教材。教师要将“结果”变为可以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教师认真地研读教材,挖掘教材内容所蕴含知识点,这是备好课的基础和核心环节,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必要前提。为此,在教学设计时,应对下列问题作出回答:①教材内容是不是达成课时教学目标所必须的,应删去或从略哪些学生已学过或者已经认识的内容?哪些数学知识的素材不够充分需要补充?②寻找日常生活中与教材内容密切的课程资源?③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怎样定位比较恰当?④结合哪些内容进行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育?结合哪些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⑤在练习设计时应做好基本与提高的关系,注意设计弹性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促进不同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均得到发展。因此,只有吃透教材,才会用好教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在预设中探索。
课堂教学一般结构有“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自主探究,学习新知——强化练习,巩固新知——课堂总结,梳理新知——布置作业,拓展新知”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环节,是上好一节课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设计课堂环节时,必须重视学生认知过程的完整性。然而,课堂教学如果一味地按照 固定环节进行,不考虑动态的变化,必定落入僵化、沉闷的泥潭。教学进程必须纳入鲜活的学情,灵活的因素,随机调控。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解决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找出关键,有的可以点而不讲,但要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可安排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潜能。这样,课堂环节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在试讲中磨炼。
在试讲中不断地进行磨炼与反思,课堂教学环节是否合理紧凑,过渡是否自然,课堂活动组织是否科学合理,练习设计是否扎实有效,教学语言锤炼是否到位。同时,还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需要慢慢“打磨”。一节真正的好课是磨练出来的,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炼之中,在一次又一次的调整和修改之中完成的。这种“磨”就是针对一节课反复地琢磨,同时又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打磨”,才能有效地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4.在反思中提高。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通过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来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能力。因此,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注重反思与总结,是中外教育大师走的一条可行之路。苏霍姆林斯基就是从写教学日记开始,成为著名教育家的。美国学者波斯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年轻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