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杂阿含经
《杂阿含经》2经

《杂阿含经》2经

作者: 9f876085abcd | 来源:发表于2020-03-10 13:40 被阅读0次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当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比丘,于色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者,于色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

如是受、想、行、识,当正思惟,观识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于识正思惟,观识无常者,则于识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

如是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是正思惟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经文大意】

我听佛是这样说的:当时,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这时,悲悯的世尊告诉大众比丘们说:对于物质现象的色身应当去作正确的思维,观察这物质现象的色身无常,能够如实地了知。为何要这样呢?比丘,因为对于物质现象能作正确的思维,观察这物质现象的无常,能够如实地了知,那么对于物质现象的欲望贪求就能断除,欲望贪求断了,我说他的心灵已获得了解脱。

同样的,对于受、想、行、识等精神现象,也应当去作正确的思维,观察心识等这些精神现象,皆是随缘生灭,变化无常,能够如实的了知。为何要这样呢?因为对于心识等精神现象能作正确的思维,观察这些精神现象,皆是随缘生灭,变化无常,那么就能断除对于这些精神现象的贪欲;贪欲断除了,我说他的心灵已获得了解脱。

观识无常如实知:识指心识,应观察心识无常,能够如实了知。从前后经意,可知于受、想、行三蕴,也应观其无常如实知。

就像这样的,一个心已获得解脱的人,如果想要自己作证,就能自己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就像正确地去思维色、受、想、行、识五蕴是随缘生灭,变化无常的经文一样,这五蕴是痛苦、是空、非我等经文,也都是说要如此的去思维。当时,大众比丘们听闻佛陀的说法后,都心生欢喜而努力奉行。

摘自于法海闲人著《缘起的止息》

相关文章

  • 南传佛教经藏与阿含经在线ahanjing.top

    www.ahanjing.top , 在线阅读北传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增一阿含经的白话文,南传上...

  • 《杂阿含经》2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当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比丘,于色...

  • 杂阿含经980

    [导读:杂相应 (1/2)] 《杂阿含经》「杂相应」的内容為本卷第980~992经和卷47第1241~1245经,...

  • 杂阿含经

    卷二 46 三世阴世食经 卷二 42 七处经 卷四48 耕田经 卷五109毛端经

  • 杂阿含经

    众生于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结所系,长夜轮回生死,不知苦际。 当善思惟,观察于心。所以者何?长夜心为贪欲所染,瞋恚...

  • 《杂阿含经》

    (一)闻如是。一时佛在拘萨国。多比丘俱行往竹中。一竹中止。行止[阿-可+聚]中柏树间。在时佃家婆罗门。姓为蒲卢。一...

  • 《杂阿含经》845经

    1.845经概要 离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之五恶,对佛法僧不生疑惑,对苦集灭道四圣谛如实知见,即能不堕恶道,得...

  • 《杂阿含经》 561经

    重点要点:此经,阿难回答婆罗门:出家作为佛子的目的,是为了断爱,断爱是依如意足。 为什么修梵行?(为了断爱)—→ ...

  • 《杂阿含经》973经

    1.973经纲要 旃陀外道到问道阿难: 为什么出家? 阿难说为了断除贪嗔痴故。 ——→ 为什么要断除贪嗔痴? 因...

  • 《杂阿含经》288经

    1. 288经概要:尊者舍利佛向尊者摩诃拘希罗问有关十二因缘之法。(两位尊者其实都对所问之法了然于胸,这种问其实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杂阿含经》2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yew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