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和学生一起体验探究的快乐

和学生一起体验探究的快乐

作者: 渑池3112王莉莉 | 来源:发表于2022-07-18 23:19 被阅读0次

    今年春天,我带着班里的孩子们花费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经历了一次很辛苦但有趣的养蚕活动。在整个活动中有艰辛和快乐,有成功和失败,从中让我和孩子们体会到了很多很多.....

    在这次养蚕活动中,我采用了体验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学”的行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也改变了我“教”的行为,使我成为学习的指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在养蚕的实践活动中,加深了我与学生间的交往,与学生一起亲身经历蚕的生长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十四节气课程作业单 小蚕 被蚕食了的桑叶 用心观察 一天天长大

    一、确定以养蚕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意义

    蚕是孩子们容易亲近的小生命,养蚕抽丝、织绸制衣是我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发明,5000多年来蚕文化的滋养,是所有的中国人都对“蚕宝宝”有着特殊的亲切感。

    蚕也是孩子们容易饲养的小动物。蚕的体形小,生命周期短,不会消耗过多的人力、物力;蚕更是能使孩子们着迷的奇妙的小家伙。在它短短的不到两个月的生命里,竟能发生四次全然不同的形态变化,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因此,在小学生中开展养蚕活动的意义是深远的,《科学标准》指出《养蚕》是让学生认识动物生命周期的重要活动。让学生在亲历养蚕的过程中,了解蚕的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生命历程,建立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并且希望学生能以养蚕的直接经历为基础,运用这个模型去认识各种动物的生命周期。同时学生在用心呵护蚕宝宝,养育蚕宝宝时,就会体味到生命的存在,了解生命,感受生命,珍爱生命。

    二、做好前期准备,遇到的困难并想办法解决困难

    1.学生年龄较小,有的孩子虽然有养蚕的经历,但还需要大人的指导和帮助。最后和学生商讨由6人小组集体养,老师、家长从旁协助。

    2.蚕种由我从网上购买,分两种进行实验,一种是蚕卵我们自己孵化,一种是直接从网上购买2龄蚕蚁来养。还决定多买几种品种对比着养。

    3.解决蚕的吃饭问题。校园里有三棵桑树,可以充分利用。不够用,就寻找村子周围的资源。发现附近有一大片桑树林,彻底解决了食物问题。建立专门的采桑小组,以免对树林造成破坏。

    4.怎样才能让学生完整地观察到蚕宝宝一生的变化,体验到养蚕的乐趣呢?分不同的阶段将蚕发给学生,争取让他们观察到蚕一生的生长变化。留一部分蚕自己饲养,坚持写记录。与学生一起体验养蚕的艰辛与快乐。

    三、在实践中体验养蚕的艰辛与快乐。

    (一)开启了学生们亲身感受生命神奇之门。

    作为老师的我和大部分学生一样也是第一次见到的蚕卵,更是第一次养蚕,欣喜之情可想而知。在分发蚕卵之前,我让学生猜测蚕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学生的猜测真是五花八门,我对学生们的猜测即没有肯定正确也没有否定错误,而是很神秘的对学生说:“想知道蚕宝宝的生长发育全过程吗,只有亲自实践就能揭开蚕宝宝的身世了。”当学生领到蚕卵时,大部分同学都很惊讶,蚕卵比芝麻还小,这与他们的第一步猜想完全不一样,他们在电视上见到的蚕宝宝很大,有的同学猜想的蚕卵有鸽子蛋差不多大,现在亲眼看到了,不用我纠正,他们也知道自己的猜测是错误的。学生们对蚕的生长发育其他环节的猜测产生了怀疑,我鼓励学生不要轻易推翻自己的猜想,要想揭开蚕身世之谜只有亲自体验养蚕的全过程。我从孩子们的眼睛里看到了他们对养蚕活动充满了兴趣,他们的好奇心完全可以支持自己完成对蚕一生的观察。

    (二)指导学生科学养蚕。

    因为是第一次养蚕,光有信心和决心很不够的,如何科学的饲养成了本次活动的重点。我首先让学生分头上网去查阅了解有关蚕的生活习性以及具体的养蚕方法。

    他们的热情非常高,很快有了结果,通过交流和整理,我们共同确定了以下信息:

    蚕生活需要一些基本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温度、湿度、空气流通性、光线、营养等方面。

    桑蚕属变温动物,外界环境(主要为气温)会直接决定桑蚕的体温。蚕发育最适温度20—28℃,1龄26.5—27℃,2龄26—26.5℃,3龄25—26℃,4龄24—25℃,5龄23—24℃;相对湿度一般70—90%,一龄相对湿度90%,以后每龄降低5%,5龄大致为70%。

    高温(28℃)、多湿(85%)时,室内有0.02—0.03米/秒气流为安全,五龄蚕座上有0.1~0.3米/秒气流足够,但气流过大,会使桑叶加速凋萎,并带来其它危害。

    蚕具有趋光性,而对强光具有背光性。光源要均匀,以散光为宜,要防止阳光直射等。

    知道了养蚕的相关知识,我从网上购买了养育蚕宝宝的“太空舱”,为养好蚕打下了基础。

    在这次养蚕活动中,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成为活动的亮点。首先我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 。让学生把观察蚕每一点的变化都记录下来,如蚕的颜色、身体的长度,饲养槽内的温度和湿度,可以文字记录,也可以画画记录。并利用上课时间让学生将自己写的日记读给大家听,让同学们一起分享他养蚕的艰辛与快乐。这样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的同时,还指导了学生如何写好观察日记。

    学生对蚕的一生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写下了详细的观察日记,有的学生这样描述蚕宝宝的诞生:“白色的卵里蠕动着一个黑色的小生命,你一定会猜想这是什么呢?就让我告诉你吧,这就是蚕卵。今天,一节富有趣味的科学课告诉了我盼望已久的答案!看一只小小的蚕破壳而出,它黑黑的小小的身子,光溜溜的头,一层毛茸茸的小白毛映入我的眼帘,可爱极了!我立刻被它所吸引了。蚕虽小,但也是一个美好的生命,我很希望它能不屈而上,茁壮成长!”有的学生观察到蚕蜕皮时的样子:“……晚上,在桌子上的蚕开始蜕皮了。它先把身体紧缩,接着尾部一挺……啊!一对金黄色的小脚首先从肚子下面出来,这样一直到尾部。它不动了,大概在休息吧。就这样,尾巴一缩,皮又蜕了一点……也不知又过了多长时间,它终于把土黄色的皮蜕去了。”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不仅仔细观察了蚕,而且在观察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并且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搜集了资料,寻找到了答案。有的学生在养蚕的过程中,蚕会莫名其妙地死去,经过研究,他总结了3种可能会导致蚕宝宝死亡的原因:“1.吃了不新鲜的、打了农药的桑叶,蚕会中毒死亡。2.如果养蚕太多,容器又小,蚕互相拥挤,皮肤容易破,这样细菌很容易侵入到蚕的体内,造成死亡。3.蚕最怕用手摸它,因为人的手上有一种油脂,这种油脂会使蚕得一种传染病,使蚕老往外爬、不吃食、不吐丝,而且拉一种白色的液体,直至死亡。

    变化太大 肉眼可见的长

    通过亲自饲养,学生还提出了许多问题,面对养蚕的诸多困难,我曾想过集体饲养或老师饲养,学生观察,但是,我觉得都不如让每个学生亲身经历饲养过程。

    首先,学生可以在亲身体验过程中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并且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部分要求“要让学生深入探究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其次,就是可以加强学生社会交往的能力。学生在饲养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与困难,这时他们就需要向老师、家长、同学、网络以及各种媒体寻求帮助,就要学会如何与别人进行交流,如何利用社会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学生的科学学习将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亲身经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种“亲历”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自主地去实践、发现、探究、分析、整理、归纳,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及科学素养的形成。

    这次养蚕活动,我和学生一样全程亲历。为了让蚕宝宝早日出来,我把蚕卵几天都带在身上,用体温去温暖她;为了让孩子们少跑几次,多次骑车跑到较远的桑树林里去采桑叶。为了让蚕宝宝吃到健康的桑叶,一旦发现桑叶上有水分时,就用纸把每一片桑叶都擦干;当遇到问题时,就和学生一起查资料,寻求问题答案。

    养蚕,看似一项简单的活动,里面的学问可不小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和学生一起体验探究的快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ynd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