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历史有意思
李斯与嬴政——历史的巅峰之作

李斯与嬴政——历史的巅峰之作

作者: 顾夕阳 | 来源:发表于2019-05-07 14:10 被阅读5次

    中国历史上向来不缺出众的君臣组合:唐太宗和魏征,刘备和诸葛亮,齐桓公和管仲,周武王和姜太公,秦孝公和商鞅……但要论起开创伟业,建不世之功,最成功的组合还是要属秦始皇嬴政和李斯这一对君臣。

    当年嬴政一纸逐客令,驱逐上万六国能人异士出秦,文臣武将,能工巧匠,无所不含。嬴政抱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心态,以这种决绝地方式防微杜渐,削弱的却是秦国自己的力量,更是变相断了自己的左膀右臂,而这其中最粗的一根臂膀,当属李斯无疑。

    李斯作为深陷事件旋涡之中的一员,自然当仁不让地迫切需要去解决它。于是为了解决这个危机,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谏书——《谏逐客书》横空出世: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与嬴政——历史的巅峰之作

    兹以为,即便铁腕手段,下了如此狠绝毫无退路的命令,嬴政心里应是舍不得李斯的,舍不得其人,舍不得其才,舍不得当年李斯在御前为他描绘的那幅波澜壮阔一统天下的蓝图,所以他才会在李斯呈上《谏逐客书》的时候,收回了那驷马难追的逐客铁令,否则单凭那区区七百余字的一篇《谏逐客书》,要说服心意已决的嬴政,怕是没那么容易。

    谏者才智无双固然重要,但是纳谏者愿意聆听更为关键,否则再出彩的辩论文呈上去,也无异于比干掏心罢了。但李斯显然不是比干,他比比干精明得多。他精准地捕捉到了嬴政的痛处,并且对症下药,据此说服了他收回了逐客令,也把秦国从衰退的边缘线上拯救了过来。

    他是了解嬴政的,那些横扫九州,立不世之功的梦,本来就是他先给嬴政的。他也知道嬴政了解他,以嬴政的自信,是丝毫不惧也不忧虑他李斯会起什么异心的。

    很多年以前,那时李斯还只是一个小小的郎官,嬴政也是个才满十六岁的少年。在大殿之上,李斯眉飞色舞地为嬴政描绘了这样一个世界,那是一个前人以及时人都未曾想也不敢想的世界:四海归一,大秦独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为了这个计划,两人亲密合作,离间六国,步步为营,分而食之,制定了长远的作战计划,一起朝着这个方向而努力奋斗。

    对于李斯来说,秦王对他有知遇之恩,“君以国士待我, 我必国士报之”,虽万死而不辞。但换个角度来说,秦王也是他实现远大抱负最优秀的踏板,他需要这块踏板。

    对于嬴政来说,李斯是他最得力的谋臣,是他的左膀右臂,他要实现他的伟大目标,非用此人难成。

    这是一场双赢的合作,两个有着共同理想的人,为了这个伟大目标而成为一体,谁也离不开谁。

    李斯站在帝国顶端,除了凭借过硬的实力和胆识,更该感谢于自己那锐利的眼光。嬴政成全了他的功名,别人未必能成全。他成全了嬴政空前绝后的伟岸,别人也未必行。

    绝顶男人跟绝顶男人之间擦出的火花不叫火花,叫天下。

    李斯从一个小小的门客郎官,一路爬升到相国的位置,靠的是什么?眼光。从七国中选中秦国,提出一统天下这个概念,他就赢了一半。先相中吕不韦这块跳板,利用又避开嫪毐这块刺头,到被嬴政重用,这是个高难度闯关游戏,哪一步走错都要堕入万劫不复。

    最关键的是,秦国最顶端的那个男人,得有足够的实力和气魄。

    然而李斯遇上了,因为王座上那个男人,那个神一样的男人,注定要开天辟地,名垂青史的。两个顶尖男人的相遇相知,有高山流水的回响,也是空前绝后的绝响,后世还有人望其项背,但是后来的后世,再也没能开创出如此震撼的成就。

    秦王嬴政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在当时饱受战火摧残的人民面前,他统一了天下,成了秦始皇。以当时的环境和形势来说,这样的救世主是应运而生、收到欢迎的。在他有生之年,他一直笼罩在这样的救世主光环之下。百姓未必爱他,但是敬畏他,认为他就是神,就是天人,所以在他有生之年,即使暴政苛税连连,依然没有遇到像样的反抗,大秦帝国也没有任何倾颓的迹象。

    秦始皇三个字是一面旗帜,镇压华夏大地,六国旧臣遗民以及所谓的有识之士们,根本没有勇气站起来反对。只要他还存在着,底下的人只有畏惧、尊敬、景仰。放眼天下百姓,士农工商各个阶层,尚未弄清楚情形,就不自觉地跪了下去。

    犹如天神降临。

    但嬴政不是神,所以他终归有倒下的一天。秦始皇的倒下,对于民众来说,就是信仰的崩塌。然大秦帝国家大业大,且犯众怒已久,只有秦始皇罩得住,秦二世罩不住,换谁都不一定罩得住。秦二世胡亥能够继承他父亲的皇帝位置,却无法继承他父亲近乎神的救世主地位。总有人认为挂掉的那个扶苏可以,但我不觉得,胡亥只是加剧了矛盾的爆发,矛盾还是存在的,缺失了始皇帝信仰般的存在,扶苏无法扛起大旗。

    而对于李斯来说,嬴政倒下的那一刻,其实他已经死了,至于后来被赵高还是赵矮害死,其实都无足轻重,因为作为一个欲建功立业的士人来说,他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天下是靠着他的汗马功劳统一的,国家是靠着他的辛勤付出而步入正轨的,各项政策也在他的推动下得以实行。对于名垂青史来说,他做得已经足够。何况,他也没办法做更多了。

    知音难遇,普天之下,哪怕放到七国征战的时代,都只有一个嬴政,能担得起他的伟大抱负,让他放手实现他的理想,所以到了这个时候,李斯已经失去了他存在于世的价值,或许他自己也深知这一点,甚至因此而心灰意冷,否则以他的智慧,断不至于未经任何反抗,就被赵高摧枯拉朽般打倒。

    或许这一世,他都是为了遇见嬴政,为了一起开疆拓土,去完成那个一统天下的宏图霸业。

    而至于结局是什么,其实早就注定,也早就预料到了。

    或许几十年前当他离开故乡那一刻就明白,大丈夫顶天立地,能在茫茫历史中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纵死无葬身之地,又有何惧?

    PS:文中主要参照的是曹昇老师的《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以及部分我所知晓的历史事件,能力所限,如有疏漏和出错请谅解。谨代表个人观点,无商业用途,如有兴趣欢迎一起交流心得想法。

    李斯与嬴政——历史的巅峰之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斯与嬴政——历史的巅峰之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ype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