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天才假象》读书笔记之三:非凡之路

《天才假象》读书笔记之三:非凡之路

作者: 孤山踏歌 | 来源:发表于2018-04-12 00:27 被阅读27次

    前两章说到成功需要1万小时的刻意练习,而且得把时间压缩到从出生到青春期的十年,这是成为“神童”的必要条件。

    如果根据“二八法则”,百分之二十的人,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但现实中,常常事与愿违,百分之二十的人只是看上去还不错,出类拔萃的人还是极少数。当然,这与“练习”和“时长”不够有重要的关系,大多数家长还下不去那个狠心。

    从教育子女这点看,不少家长常常着眼于眼前的“蝇头小利”,没有从“十年”或者一万小时出发来积累“练习量”,而且往往在不断“选择”、“比较”中消耗时间,浪费精力。

    1、目的性训练

    第三章里,其实强调的是,光有一万小时也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快速提升、不断超越的方法。

    比如,每个人十年寒窗下来,写过的字无数,每天都练习写常用字(算3000个常用字)。十年的练习,一万小时的书写,为什么不但没有成为书法家,有的人反而把字写得东倒西歪,毫无美感呢?正像本章描述的那样,你在做的未必是有用的练习。

    小学一年级,学校里老师教写规范字,让你怎么坐,怎么把笔握好,书写的时候让你怎么用劲;大点的时候教生字,笔顺,积累词汇量,让你理解字词句的含义,课文里说的是什么意思,直到指导如何写作文。语文老师对学生书写的要求,是怎么把字写得规范美观。而现实中,不少学校对学生的书法教育越来越重视,校外也有大量的书法补习班,但为什么汉字写得漂亮的仍然是极少数学生呢?

    写字这门技巧的积累方式,与大多数技艺有着极为相似的方法和途径。那就是不但要保证书写的时长,更要通过“刻意练习”,强调目的性,保证书写的“质量”。比如毛笔书法学习,在保证练习时间的同时,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反复的线条练习,把手部动作做得稳定扎实;“线条”写得厚实,有入木三分的感觉;再确定“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字帖”,再找到合理有效的方法。比如要写像写好某一本字帖里的字,要尽量“还原”书法家的书写过程,下笔是“直入”还是“逆入”,用笔的方向和角度,快还是慢;行笔的时候,根据字帖或碑版的不同,写得结实还是秀逸;收笔怎么收,方向、迟疾?等等。

    没有一项技艺的学习是不需要经过“走心”而有目的地训练的。

    仿佛在一瞬间,中国乒乓球事业的成功之谜解开了。多年来,人们一直把中国球员的成功归因于反应速度快、有秘密食谱以及其他神秘因素。还有人说,是因为他们的训练时间比别国运动员长。但他们不是训练时间长,而是训练方法巧妙。他们训练的目的性更强。实际上,这种训练让他们的效率仿佛坐上了火箭。随后,我也用同样的方式进行训练。我真的变了一个人,这不是心理作用。长久以来,我被迫突破自我极限,用埃里克森的话说,我处理的任务“是超出现有可靠水平的,但是通过重复训练逐渐提高技能,在长期训练后,人们便能完成这项任务”,我身体的灵活度和思维的敏捷度都突飞猛进。

    值得再次说明的是,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就要朝着自己目前力不能及的目标奋进,而且要十分明确如何弥补这一差距。在持续不断的重复训练作用下,加上精神高度集中的影响,差距终会消失不见,然后,你又会发现超越你现有水平的新目标。

    2

    、事半功倍的经验

    -——走出“舒适区”

    水平来自屁股着地的两万次摔倒。

    杰夫  科尔文在《哪来的天才》书中,描述日本花样滑冰运动员荒川静香,从5岁起到2006年获得冬奥会冠军,训练过程中摔倒的次数超过两万次。

    每一次探索和练习不是故意摔倒,而是走出“舒适区”的明证。每一项对抗性的运动项目,杰出的对手,肯定有“绝活”,这样的绝活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一次次地挑战自我,形成肌肉和心理记忆,而让对手产生“别扭”的感觉而得分。如果是花样滑冰等项目,那就的不断挑战自我,提高“难度系数”,通过有目的“磨炼”和“失败”,突破自我取得成功。

    ——各种“战法”

    纵观竞技体育领域,我们很容易就会在各式各样永无止境的训练方法面前不知所措。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你会发现,所有成功的训练体系都有一个共同点:把目的性练习制度化。中国——第一乒乓强国---进行多球训练;巴西—足球强国之一一用五人制足球训练球员;顶级篮球队则利用临时球员提升球技。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现在我们腾出身子探出头来,重新审视“一万小时定律”,一个出类拔萃的人,需要经历的,不仅是高强度的练习和充足的时间,更要用头脑掌握适合自己快速成长的训练方法,参透其精髓。保证练习时间和质量,绕不过去的还有环境和机遇。正因为如此,出类拔萃的人总还是凤毛麟角。

    3、经验编码镌刻进大脑

    比如每一个学过驾驶技术的人,一旦考试通过,能上路行驶,就算是会开车了。但随着时间的积累,熟练的操控驾驶技术开始植入大脑,路遇大多数情况就能自动作出反应。但多数人还是停留在“会开车”的水平上,因为他们经常在驾驶时想“别的事情”,注意力早就不在驾驶车辆这件事情上面了。所以即使“练习”两万小时,驾驶技术也不会提高多少。

    顶级“驾驶员”就不会这样来对待这个“一万小时”。包括驾驶这件事,所有需要通过目的性练习做到极致的项目,都能通过有意识的分解、超越难度的练习,提高速度和效率,达到超出常人成为金字塔顶部的能人。

    4

    、厚积薄发的创新能力

    音乐方面,演唱和演奏中的换气,是重要的技巧,常人通过一般的练习,持续唱出一个音不换气可以达到一分钟,但有人(萨克斯吹奏家凯丽 金)发明的一种呼吸法,可以一边用鼻子吸气一边用嘴吐气,达到45分钟;祖迪克 福斯贝里发明的背越式跳高打破世界纪录;瓦尔德内尔改进的乒乓球发球,可以大大增强手指灵活度和球拍旋转的自由度;佩里 奥布莱恩推掷铅球前身体旋转180度,打破世界纪录......

    不论是毕加索作名画,还是诗人写出富有创造力的诗歌,披头士乐队创作出影响一个世纪的音乐专辑,都是一万小时的积累作为铺垫。

    但是,随着目的性练习的强调,方法的积累,技能也将快速迭代革新,促进训练体系的完备更新。这也给更多的练习者提升技能走向卓越带来福音。

    5、反馈回路

    作者的教练说了那么一句话:如果你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就永远不知道你的哪些动作是对的。

    这说明了反馈的重要性。每一种非凡绝技的反馈复制,加以应用,学习者重视习得,也需要顶级教练的指导反馈。

    所以,这样想来,所谓“专家级”建议有多重要了。不是在于他们有专家的名号,更要“对练习进行设计,寓反馈信息于日常训练”,再使调整过程自动化;如此循环往复,又促进了新的反馈回路和质量的提高。

    6、学以致用

    实习医生跟着见习诊断,效果并不见得好,“诊断病例的准确率能够逐渐达到老师的70%”。但纳入目的性训练体系,效果就能明显不同。比如能进入数字化图书馆,得到所有病例的肿瘤位置和正确诊断;通过编写目录索引,进一步了解病例,发现类型和特征。这样的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7、零和博弈

    作者指出,竞技体育领域,目的性练习是为零和博弈创造一种此消彼长的价值。与此同时,目的性练习也很少能够进入社会和商业领域,提供双赢或多赢的局面,目前仍然处于“理想中的乌托邦”状态。而深刻影响“目的性练习”推行的,正是那个叫“天赋决定卓越”的顽疾在作怪。这是“一万小时定律”和“天赋决定论”的又一场深刻博弈。

    《天才假象》读书笔记之三:非凡之路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训练营第65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才假象》读书笔记之三:非凡之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ypt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