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关于爱的故事《简友日记》读书
感动于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共鸣

感动于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共鸣

作者: 笔趣横生 | 来源:发表于2022-07-19 16:15 被阅读0次

今天整理衣物时,翻到了压在箱底的一双布鞋,那是60年代末期我家嬷嬷给我做的。

那时,每到过年,就要穿新衣,踏新鞋。全家孩子的新鞋就指望嬷嬷的手工了。(我家阿姨我管他叫嬷嬷)

记得嬷嬷梳着一头卷起的发髻,全身利落干净。提前好几个月,她就要为全家过年的新鞋忙碌了。

先是收集家里的旧床单,旧衣服,把它们撕成一块块同等大小的布片,然后用面粉加水,在火上边烧边搅,捣成浆糊,冷却后就涂在一块很大的木板上。就这样,一层浆糊,一层布,大概五层左右,(当时我帮着打下手,负责递给她布片,嬷嬷告诉我,每糊一层,必须要挑拣一下,保持厚均匀,这样做出来的鞋底就不会高低不平了。比如,一层全是咔叽布,一层全是绒布或者平布等)糊完就可以放在太阳底下暴晒了。几天以后,差不多干了,撕下来,晾上一会,就可以作鞋底了。这叫鞋衬。

嬷嬷有我们全家的鞋底大小只纸样子,就会比着鞋底样再剪下来。一般鞋底放四层,摞起来后,用粗线固定,再用新的布包一层,就是鞋底的雏形,可以开始纳了。

记得纳鞋底的几个月里,嬷嬷的手指始终包着纱布。那是鞋底针在顶针箍上经常打滑到手指上的留下的,鞋底针很粗,一扎就是一个洞,鲜血直流,嬷嬷就当没事一样,用嘴吸干了手上的鲜血,用身边干净的布条包扎一下,又忙着干活去了。

当时市面上有卖现成的白色塑料鞋底,母亲多次劝嬷嬷不要那么辛苦,再纳鞋底了,买个塑料底配个鞋帮就可以了。可是嬷嬷说塑料底太闷,不透气,小孩穿了容易生脚气。况且“小不点”(指我)腿脚怕冷,穿不得塑料鞋。布底鞋透气,怕水的话敲个橡胶掌就可以了。

每当饭后,洗涮完毕,就见嬷嬷拿着针线筐,一张小板凳,坐到太阳底下,与邻居边聊天,边纳鞋底。一般3个时辰光景,嬷嬷起来烧饭了,我看见她已纳了半个鞋底。那一针针围着脚型兜兜转转的针脚,大小,距离一样,很是整齐规整,听嬷嬷说,这样密度的针线纳出来的鞋底才能经久耐穿。

然后,嬷嬷会到专业的制鞋材料店,买回我们平时穿的鞋面,也叫鞋帮,(丝绒,灯芯绒,横贡缎面料的)款式,滚一圈斜纹布的白边,就可以“上鞋”了。(就是把鞋面用锥子、针线和鞋底用麻绳缝合在一起)

全部做完后,到弄口的“老鞋匠”那里打上后掌(橡胶底),楦子定型,三天以后就可以取新鞋了。(那时,就离过年不远了)

每到大年三十,我们睡熟了,母亲和嬷嬷就一起把我们五个孩子的新衣,新鞋袜放在各自的床头下,早上一觉醒来,看见崭新的衣服和鞋子,还来不及醒透,就忙不迭地下床穿上,里里外外走一圈,显摆一下。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记得那一年的征兵时,弄堂里邻居阿根哥和大雨哥被光荣批准入伍了。街道敲锣打鼓地送来了“光荣人家”的大红喜报。嬷嬷也特别激动。听说要出发到军营了,因为是从小看着长大的,很是不舍。得知母亲想送点什么作为礼物,嬷嬷就自告奋勇地提出“每人送两双布鞋吧,我做的鞋底扎实,经磨,耐穿。”

至此,嬷嬷每天利用晚上和黎明的时间,做鞋衬,纳鞋底,剪鞋帮,就在短短的两个礼拜中,做好了四双鞋,每人一双棉鞋,一双单鞋。送到了兵哥哥的手里,把他们乐得飞上了天!

兵役期三年,每年回家探亲,他们都少不了要有新鞋的替补。邻居王妈妈是阿根哥的母亲,不想烦劳嬷嬷,偷偷出去买了塑料底的布鞋,正好让嬷嬷看见,说什么也要再做两双,还说,塑料底容易打滑,且不透气,不合适战士穿着。

就这样,嬷嬷每年做好四双新鞋,连续三年,等着阿根和大雨哥探亲回家带走。从此,嬷嬷做鞋的名声在街坊邻居都传开了。

记得街道干部了解了嬷嬷爱护子弟兵的事迹,就在那年的“八一”前夕,嬷嬷被光荣评为“拥军爱民先进个人”,干部们敲锣打鼓地把红彤彤的喜报贴在了我家门上。

那一晚,嬷嬷激动地睡不着,拉着母亲的手,说是这荣誉“太高了”,真是消受不起啊!

只见母亲拉着嬷嬷的手,告诉她:“要对得起这个来之不易的荣誉,我支持你,每年的八一建军节,向街道赠送二十双布鞋,算是给子弟兵的一点心意”。

接着,嬷嬷拉着阿根和大雨哥的母亲,还有两个热心邻居,一同加入了“制鞋小组”,每年为子弟兵做鞋,又连着做了好几年。

爱兵如子的慈母情怀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在嬷嬷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她的一针一线,表达了一位普通人最朴实的拥军之情,一位普通民众最无私的爱心。大爱无疆,小爱无边,嬷嬷用自己的小爱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大爱的天空,也为我们每一个人树立了道德典范。

记得弗兰克尔说过:寻找生命的意义的三个途径是:做有意义的事,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嬷嬷做到了。践行了生命意义的三个要素。

不知何时,我们爱上了一个词,叫“怀念”。熏风年年吹,吹熟了少年,吹老了岁月,吹不散的却是那美好而温馨的怀念。

怀念那种时时被惦记,被呵护的感觉;怀念小巷邻里间的美好和温暖;更是怀念一种工匠精神,一种不依不挠,直达目标的毅力和勇气。

嬷嬷的付出给了自己一个榜样,一种动力,她让我用心感受四季变化,体会自然的严峻与身边的温柔,而这就是生活的真谛。

我希望自己能面对大自然而生活,而不是一味寻求舒适。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创造生活,接受生活的挑战。当我们屏蔽了城市的物欲,面临挑战的时候,做一把自己喜欢的事,这一刻又何尝不是喜悦?

现代人的社会里,似乎缺少了些许感动。人们已习惯了选择现成,保守的生活状态。感动不是单纯地落泪,不是肤浅地感时伤怀。感动是一种人文精神,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共鸣。

真正的人生,应该勇于跳出舒适圈,直面各种挑战,不安于现状,勇于进取,不断提升自我,让自己和整个社会一起发展和进步。

相关文章

  • 感动于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共鸣

    今天整理衣物时,翻到了压在箱底的一双布鞋,那是60年代末期我家嬷嬷给我做的。 那时,每到过年,就要穿新衣,踏新鞋。...

  • 场域的力量

    所谓“场域”,就是一种“共鸣体”,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与心灵的相互沟通、心声与心声的互相交流,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共振,...

  • 心灵的共鸣

    今天无意间读到了《我奋斗了18年才能和你坐一起喝咖啡》,其实记得这篇文章在刚出来那阵我的发小发给我看过,不过现在已...

  • 共鸣的心灵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修行,修炼的是自己的心灵。只要拥有健康纯净的内心,才能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每天上下班,总是一个人步...

  • 心灵共鸣

    在逆境中,与其死气沉沉混日子,还不如调整心态,争取在绝处逢生。生活始终都是自己的,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路,都要充满期...

  • 心灵共鸣

    坐在高高的写字楼里,行走在喧嚣的城市大街上,来到住处,想到浩瀚的宇宙,感到个体的渺小。 一切都是那么精准,那么巧合...

  • 让生活因您而温暖

    我常常感动于一些小事,感动于路人的随手帮忙,感动于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瞬间。 在这个每个人都忙忙碌碌、匆匆忙忙奔波的城...

  • 动之以情,情之以牵

    有些时候 音乐响起 我们会动情 不是为歌所感动 而是为旋律与内容带来的共鸣所感伤 感动于曾经触碰的人 感慨于曾经...

  • 已成瘾

    每天看几篇简单小文,寻求心灵上的共鸣,已经成瘾。

  • 那些你未做完的梦——“民谣”

    在我们的人生中,总有那么一首歌,会让我们感动。它不仅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还给我我们带来心灵上的慰藉。而民谣就是这种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感动于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共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yqs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