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孩子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小学拿奥奖,一路名校奥班挺进,目前在市里顶尖高中的奥班。
奥班最差就是高考去到某双一流大学,她认为如果那样,过去走的路就没意义了,要做的就是去到顶尖的高校,要去顶尖的高校就要排名靠最前,另外,高二时就参加高考,这样一路才能超前。
听完她为孩子设计的路,我一度懊恼自责,一度沮丧自卑,原来为人父母要有这样超远的目标,难怪我的孩子普通,难怪我们还在为生存挣扎,原来人生要这么赶超,真的是平凡普通平庸限制了我的目光,限制了我的生活。
但心里总有另一声音反对着我,一路这样安排着孩子,督促着孩子冲冲,如果孩子的确天赋异禀还好,如果不是,全凭着反抗和妥协间的较量,意义是什么呢?幼儿园赶超小学,小学赶超初中,初中赶超高中,高中猛冲顶尖大学,然后顶尖大学中赶超硕士、博士,再然后呢,终于进入生活,是不是又该赶着结婚赶着生子呢?回头一看,走过的路除了赶,还是赶,其他体验全空白。
那个被催着赶超他人的孩子他的感觉是什么呢?是取得的辉煌历程的自傲,还是一切都索然无味,亦或是活着就是感觉?
普通平凡蝼蚁一般的我,目光所及的似乎都不过是普通人,无论最终是博士毕业还是留学归来,在高校教书作着科研,在政府部门忙碌着,最终的最终,都是归于了一日三餐普通的生活。
匆匆忙忙的那些年,必须赶超的那些年,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当然,生存的丛林法则,这样做可以是为了有更多的资源,活得有价值,有意义,有更大的物质享受等等.但不超前,不匆匆忙忙,按部就班走每一步,好像也不一定会下沉到最底层,也不一定人生就毫无意义快乐。
大潮流教给了所有人要争,要追赶,要全力以赴向前、向上,所以大家都忙着奔跑,忙着工作生活忙着一切,没人敢停下了,即使身心俱疲。
忙的时候总盼望着可以停下来,可以过一下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很多时候,恰恰似乎没有了一种可以慢下来的能力,不知道如何放慢脚步,放慢脚步就不知所措,就没了安全感,就没了价值。
朋友b最近就陷入这样一种状态。
六七月份忙的时候,总是一脸疲惫,每餐都是高油高盐高糖的外卖,体重蹭蹭上涨,那个时候总会盼望休息,有点空闲,做餐饭,锻炼减减肥,做做自己喜欢的事。
可一旦有几天闲下来,又会充满莫名的恐惧。怕自己被时代甩下,怕自己的钱不够,没有财务自由,怕自己无价值可用……
休息就丧着,刷刷剧,再刷刷剧,然后就不知道要做什么,茫然失措的休息日过去,完全没有享受到休息,甚至还带着懊恼。
她说自己总在忙碌的时候想休息,休息的时候担惊受怕着,渴望休息,又不敢休息,没有找到生活的节奏。
为了生存,我们都学会了勇往直前竞争,却没有学会和自己慢慢生活。
即使是休息,也要做到看起来最好,最高大上,似乎休息就是一把一把的时间可以蓝天大海,可以远离人群,美好的景点打卡。
但休息也许不一定就是大把时间来消磨,可以是间隙,可以随时。不需要规定自己自己只有大把时间的时候才去做一些事,休息也许是一种心态。
身体累了,就放下手机,大睡一觉,哪怕外面风大雨大,也要体力恢复才能斗志昂扬,安放好了肉身,才会更有精力去作。
心里累了,分散注意力,找个合适方式发泄一下情绪。刷剧也好,做家务也好,听音乐也好,只要心情愉悦了,就是加过油了。
休息,既然没有大把时间沙滩大海阳光,那就随时开始,随时和自己对话,利用间隙愉悦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