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四十不惑”,我倒感觉越活越清醒了。最近,又顿悟了一件事情。
小时候的记忆于我很清晰,家里的日常,父母的言语,自己的处境,思想都是烙印般挥之不去。这可能也应了那啥词:潜移默化,熏陶。
自己一直以来脑海中时常浮现的画面:我拿着一摞碗,小心翼翼地,生怕碗会掉在地上摔碎。
有段时间我还特别害怕接家人的电话,怕有什么事儿。在学校当班主任时,接政教主任电话会先紧张。
那天,我又闪现了一幅记忆犹新的画面:我一般放学会和同学一起回家,不免说说笑笑。前面就快到家了,我穿过那“土桥”上来就到了。我意识到:我笑着,挺高兴。进门前好象一个仪式,我停下来,收敛笑容,对自己说不能高兴。然后慢慢地推开门,听听动静。
这是幼稚的我的傻结论:每当我高兴时,父母会吵架。我不能高兴。推门而入后撕心裂肺鸡飞狗跳让我措手不及,我又不知为何。场景反复后,我得出了自己的推论。
父母吵架与否取决于我高不高兴,每次高兴地回家,他们却在吵架。战争的暴发随时与自己有关,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就是自己好时父母才会吵,可自己又无法安身立命。
恐惧不会消失,甚至会迁移,自责,愧疚也是它的好朋友。它们影响你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你不安不乐有气无力。
当你想好时,那个声音又从心底冒出来:我好,父母呢?家人呢?自己把自己绑架了。
孩子就是天生与父母纠葛。二宝那么小,听到我与先生的唇枪舌战,就赶紧捂我的嘴巴。
昨晚,我只是发了发牢骚,脸上不悦。二宝哭得好伤心,“我看到你生气的样子,把我吓哭了。”他睡着了,我睡不着了。
我不想孩子成为我的翻版,那我就多研究理解他们,行为的背后必有动机和原因,包括自己。
小时候的安全感多么重要,看看自己就知道了。让孩子们少些恐惧感,多些安全感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