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小长大的村子,其实很小。祖辈们为了讨生活,选了这个地方,临近水源,又进陆路。房子沿着公路而建,七七八八,一口气能数完。
下坡处住着我们这一个姓氏的家族,上坡处住着另外一个姓氏的家族。但由于我们家族的姑婆嫁给同村另外姓氏的村长,于是两个姓氏又存在姻亲关系。
地方虽小,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却明里暗里有各种各样的杂事。而两个家族慢慢地开始拉开差距。
八十九十年代,计划生育抓得很紧,生了儿子的津津自喜,生了闺女的受尽白眼。
那些年,我们家族很多家庭都把男孩宠上天了,哪怕偷抢懒,也觉得无所谓。大部分的男孩都没有读完书或者只读到初中。
我小时候,家中睡午觉,都能听到外头人声沸沸扬扬,为了祭祀祖宗这点事,吵吵闹闹,要把我家(我家纯女户)除名,说我家没有后。
我母亲性子温和,每每被人戳背,说风凉话时,都在家里暗自伤神。也许应了老话,欺软怕硬,大家伙都爱欺负我们家。哪怕亲兄弟妯娌,也要落井下石。
虽家中俱是女郎,但母亲几乎把所有心血都放在我们身上,期待我们能够学业有成,为她撑个腰。就这样,在我们家族,大家都认为女儿是赔钱货,读书读完初中即可的情况下,我们家三个女儿都能读书至高中。
后来因为家庭经济窘迫,没法供那么多孩子上大学,最后只能集中供了三人中成绩最好的我读大学。
那一年,我是我们家族第一个读大学的。在那之前,男也好女也好最多不过是初中毕业。我妈妈也稍微安心了些许。
同村上坡处也有一户纯女户,但他们家的阿姆性子泼辣,见人就骂,逢人就说。加上他们家族其实没那么重男轻女,情况就没那么糟糕。
他们家族读书用功的孩子,无论男女,都读到大学。哪怕读书不用功,其他孩子还是还学本事就学本事,跟我们这边形成鲜明对比。
差距,从年轻一代开始慢慢拉开差距。
我出外读书就业,后来还在外面成家,回村的次数日渐少了。
偶尔从母亲口中得知,村里上坡的人家年轻一辈都在城里定居,他们经济各方面都蛮不错。处于下坡的年轻一辈,有好些个娶不上媳妇,有在家啃老,也有在干苦力活的。
有时候,一个家族的兴旺,可能从一个观念开始。思想的不同,往往会带来结果的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