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艺术之家
古代世界的人体艺术,并没有那么高深,不过是古人的自拍照

古代世界的人体艺术,并没有那么高深,不过是古人的自拍照

作者: 布鲁伯德 | 来源:发表于2019-11-04 19:22 被阅读0次

    在人们心目中,艺术,是一种高高在上的东西。

    你看,埃及神庙的法老神像,希腊神殿的大理石雕塑,秦始皇陵墓中的兵马俑,墨西哥丛林里的巨大头像,它们或者巨大威严,或者丰神俊朗,或者肃穆庄重,或者深邃玄密。这一切,让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似乎永远无法破解,它们表情之下,所隐藏的千年密码。

    其实,真正的艺术,来自于真实的世界、真实的生活、以及真实的人生。

    这些数千年前的伟大艺术作品,也不例外。

    BBC在2018年拍摄的纪录片《文明》,豆瓣评分高达9.1分。获得如此高分,缘于这部纪录片绚丽的画面、宏大的主题、丰富的内容,也缘于受邀的那些历史学家,在片中精彩纷呈的解说。其中一位解说者,便是英国著名的古典学家玛丽·比尔德。

    玛丽·比尔德是剑桥大学古典学教授,著有《罗马元老院与人民》《庞贝:一座罗马城市的生与死》等多部作品。

    她受邀撰写了纪录片《文明》中两集的内容,对“人体”和“神明”进行了精彩论述,在对纪录片的底稿进行丰富补充后,出版了《文明I》一书。

    在《文明I》中,玛丽·比尔德向我们展示了,从古希腊到古中国,从古埃及到古代美洲,那些保存至今的人体形象艺术品。对这些艺术品,她从制造者、使用者和欣赏者多种角度,探寻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在玛丽·比尔德的论述下,这些美轮美奂的传世精品,被创造出来的初衷,无非是为了教化苍生、彰显权力、记录世界。这些创造的目的,其实和我们发到朋友圈中的自拍照,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一、人生,总应该有一些正能量

    朋友圈中的自拍照,大多宣扬的是正能量,陪父母出游,带孩子玩耍,努力的工作,刻苦的读书,通过网络,收获着朋友真挚的祝福。

    这些正能量的东西,发在朋友圈中,也具有着教化功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些孝敬父母、爱护孩子、勤奋工作和读书的影像,也能够带去模仿效应,从而让世界更加和谐美好。古希腊的陶器,也具有同等作用。

    玛丽·比尔德展示了一个普通的水罐,罐体是一个女人的画面。这个女人端坐在椅子上,脚边放着毛线筐,正在从女奴的手中接过孩子。这个女人,便代表了完美的雅典女性形象,因为,她们在生活中的行为典范,就是生产孩子和布匹。

    玛丽·比尔德认为,这些水罐上的画面,不仅仅起到装饰作用,还具有教化功能,教导一个雅典人,该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雅典人,也告诉女人们,应该做些什么。

    陶器上的形象,不仅通过示范进行教育,也会通过警示达到同样目的。在一个凉酒器上,画满了半人半兽的萨梯,他们纵情狂欢,酩酊大醉,做出种种可笑荒诞的动作。

    凉酒器上这些放肆的萨梯,其实是在警示喝酒的男人们,无论多么享受畅饮,也不要喝得过量,否则就可能变成这种粗俗不端的生物。

    玛丽·比尔德说,在希腊历史形成的早期阶段,并没有现成的模板可以遵循,所以雅典人就创造出一套关于如何在城市社群之中共处的观念,并通过这些陶罐,向观赏者灌输关于身份、行为和外表的规范。

    这样,这些陶罐成为教科书,在雅典人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着他们的行为规范。

    二、美颜,炫耀并不真实的生活

    滤镜、磨皮、瘦脸、美白,这些自拍神器,让人无需玻尿酸,就能够打造出倾城容颜。所以,无美颜,不自拍,是很多人自拍的基本原则。虽然与本来面目已迥然不同,却能够带来爆棚般的自信。

    这种虚假的自尊,不仅现代人有,古人也有,尤其是古代的帝王。

    古埃及的拉美西斯二世,在自我形象的生产上从来都是不遗余力。拉美西姆,是他的陵庙遗址,墙上遍布着他的画像。在那些战争画面中,他比任何人都要巨大,将渺小的敌人踩在脚下,甚至一些他徒劳无功的战役,也是如此描绘。他神庙前法老坐像,更是有常人的4到5倍。很明显,法老将自身形象巨大化,是在向埃及的黎民,宣示自己对于权力的掌控。

    在神庙内部,普通人无法涉足的区域,还有更多同样巨大的拉美西斯雕像。那么,这些雕像是在向谁展示法老的权力呢?有人认为,这些雕像是给政治精英或者神灵观看。但是,玛丽·比尔德却认为,可能并非如此,因为他们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观赏者,那就是法老本人。因为:

    真正最需要被说服自己比常人卓越的,莫过于一个装扮成全能统治者的普通人。

    然而,权力其实是很脆弱的东西。玛丽·比尔德说,权力越是急于在其观众面前炫示自身的存在,它就越难得到人们的严肃对待。

    所以,这些假装为神灵的法老,在死后不久,便很快被后人还原成凡人的模样。

    三、记录,铭记曾经发生过的一切

    自拍最大的作用,还是起到记录的功能,记住曾经的快乐和幸福,也记住青春的模样。

    但历史应该铭记的,不仅那些英雄的丰姿,或者史诗的场景,还应该有平凡的人生。

    1885年,在罗马市中心发现的拳击手青铜像,代表了“希腊-罗马”混合体的艺术风格。玛丽·比尔德对这具青铜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包括它被折断的鼻梁,被毁伤的耳朵,脸颊上的淤青,以及用红铜嵌饰出的,正在鲜血流淌的伤口。它伤痕累累,孑然独坐,完全沉浸在一种无奈的痛苦与崩溃之中。

    这种造型,与古希腊以来对年轻健美形体的推崇,形成了鲜明对比,带有现实主义的早期雏形。

    那么,这个拳击手的寓意是什么?玛丽·比尔德认为:

    在一个对年轻的运动员体魄顶礼膜拜的世界里,所有这些富有表现力的生动细节都在提醒着我们:健美的身体和和伤痕累累的残缺身体之间,只有一步之遥。

    是的,世界不止有欢乐,也有痛苦。而这些痛苦,更是艺术应该铭记的主题。

    玛丽·比尔德在《文明I》中的这些精彩论述,是带有实用主义色彩的,她更关注这些艺术品带来的实际效用。这些观点,不一定代表古人创造它们时的真实想法,但却很难否定这些观点的合理性。毕竟,即使我们在朋友圈发自拍照,也希望得到点赞的虚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代世界的人体艺术,并没有那么高深,不过是古人的自拍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yzd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