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淮扬菜文化与发展
沈癸酉
说起淮扬菜在您的记忆中最先想到的是哪个?是红楼宴、全鳝席、板桥宴、满汉全席?还是三分肥七分瘦的狮子头?或是家里妈妈蒸的鱼?烧的红烧肉?也有可能是街头路边小贩锅里的兰花干.....我认为作为一个江苏人每个人心里面都会有一道属于自己的最爱,那道菜就是藏在您心中的人间至味。
浅议淮扬菜文化与发展我们说淮扬菜始于南北朝,繁荣于隋唐,兴盛于明清,经过千百年的发展饮誉海内外成为中华民族餐饮文化的杰出代表。如今,当你走在全国任何城市的街道上,随便找一家饭店,你都可以发现,淮扬菜几乎就是所有厨师们的基本功。即使在川菜的发源地成都、在湘菜的发源地长沙,任何一个厨师都能炒一两只淮扬风味的菜肴。甚至在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走进稍微高档一点的餐厅、饭店也可以见到我们熟悉的淮扬菜影子。特别是扬州炒饭,扬州炒饭是中国人很传统是食物,也是最考验中国厨师基本功的食物,相传在一次国事访问中,李鸿章命令他的厨师做一道中国人喜欢吃、洋人也喜欢吃的菜肴,厨师做的便是这道扬州炒饭。淮扬菜曾为宫廷菜,至今国宴中的大多数菜肴仍属于淮扬菜。因此,淮扬菜亦可称为国菜。
浅议淮扬菜文化与发展2009 年颁布的《淮扬菜通用规范》里对淮扬菜的定义是:" 起源于江苏地区,以及受其影响发展而成的,符合江苏地区居民饮食习惯、时尚潮流的菜肴。具体来说,淮扬菜指的是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这一地区的风味菜系,同时也明确,淮扬菜由淮扬风味菜、金陵风味菜、苏锡常风味菜以及徐海风味菜构成。地域覆盖非常之广其中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河南、江西等地,它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至美等 美誉。
浅议淮扬菜文化与发展中国历代曾有不少帝王建都江苏或到江苏巡幸,帝王巡幸以清代康熙、乾隆两帝分别六下江南,影响最大,江苏运河沿岸城市,几乎都有他们留下的遗迹。康乾两帝在巡幸过程中,多次用宫廷菜、地方菜设宴招待地方文武官员,从客观上促进了满汉菜肴的相互借鉴,加强了南北菜系的交流,极大地推动了淮扬菜的发展。清代中期以后,满汉全席风靡全国,民国时期达到鼎盛。满汉全席的形成及推广,对于江苏乃至全国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宴席的巅峰之作。满汉全席最早的菜单即出自扬州,当时称作满汉席,它如实地反映了乾隆帝下江南,驻跸扬州时的宴请情况,记载有关史实的是清代扬州仪真人李斗撰写的名作《扬州画舫录》,书中记载的满汉席菜品多达一百三十余种。有关康熙、乾隆两帝南巡的菜品很多,有些菜品至今仍是淮扬名菜。如八宝豆腐、文思豆腐、平桥豆腐均是江苏的传统名菜,它们的由来均与康乾两帝有关。淮扬菜南北兼容,注重本味,清淡适口,既有北方地区的粗旷,又有南方地区的细致。这都是得益于京杭大运河对南北方文化的沟通与发展。
浅议淮扬菜文化与发展隋统一中国以后,隋炀帝为了巩固政权和国家统一的局面,解决南粮北运,满足两京大批官员和军队的粮食供应问题,同时也为了方便军队运输,开凿了这条古今中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沟通了江、淮、河、海四大水系。大运河的开通,将江苏的经济与全国经济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后不久,隋炀帝又下令开通了江南运河,使大运河一直延伸至杭州。南北大运河通航以后,不仅对南北经济交流起了重大作用,而且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繁荣和发展,江苏扬州、淮安、镇江等各个运河沿岸城市的迅速兴起,都与大运河的通航有关。运河修好的当年,炀帝便带着皇后、嫔妃、文武百官一行前往江都(扬州),共计动用包括龙舟在内的官船、兵船五千多艘,仅纤夫就有八万多人,庞大的船队首尾相连绵延二百多里,另外还有二十多万骑兵保驾护航。隋炀帝是第一位巡幸扬州的帝王。他的巡幸,将北方的宫廷的烹饪工艺带到了扬州。由于沿途官员争相把名菜佳肴献给皇上,对厨师的厨艺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后来隋炀帝长期住在扬州,对扬州的厨师兼收各家之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淮扬菜在隋代能迅速兴起应该说与此有一定的关联。从此以后淮扬菜既有了南方菜的鲜、脆、嫩的特色又融合了北方菜的咸、色、浓特点,形成了自己甜咸适中,咸中微甜的风味。淮扬菜刀工在四大菜系中被誉为最为精细,一块2厘米厚的方干,能批成30片的薄片,切丝如发。冷菜制作、拼摆手法要求极高,一个扇面三拼,抽缝、扇面、叠角,寥寥六字,精细的刀工,娴熟的拼摆,加上精当的色彩配伍,使得淮扬菜如同精雕细凿的工艺品。
浅议淮扬菜文化与发展在中国烹饪界有一个 16 字箴言:" 食在广州,味在四川,汤在山东,刀在淮扬。"说的就是淮扬菜的刀功。《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就曾拍摄过淮扬名菜文思豆腐羹,这道菜要求厨师将内酯豆腐切成头发丝一般粗细,对刀工的要求堪称苛刻。淮扬菜还擅长炖、焖、烧、烤,重视调汤,讲究原汁原味,并精于造型,瓜果雕刻栩栩如生。口味咸淡适中,南北皆宜,淮扬细点,造型美观,口味繁多,制作精巧,清新味美,四季有别。著名菜肴有清炖蟹粉狮子头、大煮干丝、三套鸭、水晶肴肉等。
浅议淮扬菜文化与发展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地理、气候、物产、文化、信仰等的差异,菜肴风味差别很大,形成了众多的流派。但不管那个流派都非常强调色、香、味这几个指标。这几个指标既是一道菜的标准,也是一席菜的标准。而中国菜的选材也非常的丰富,有一句俗语称:“山中走兽云中燕,陆地牛羊海底鲜。”几乎所有能吃的东西,都可以成为中国菜的食材。但淮扬菜在食材的选择上更是非常的严格。因为跟其他重调味的菜系相比,淮扬菜更重视选料的细致,讲究原汁原味,其最突出的特点是选料以鲜活、鲜嫩为佳,并且十分讲究时令鲜菜的选择,如食用青菜讲究取心,苋菜取嫩,冬笋讲究取其尖,野鸭讲究取其脯,虾、蟹讲究取鲜活等。“醉蟹不看灯,风鸡不过灯”,“刀不过清明,鵪不过端午”等民间俗谚正是选料讲时令的概括。“淮扬狮子头”这款名菜也是随时令季节的变化而用不同原料烹制而成的。春秋宜清炖,冬季宜红焖,春节做河鲜芽笋狮子头,秋季做蟹粉狮子头,冬季做芽菜风鸡狮子头,就连狮子头所用猪肉的肥瘦搭配也是因时制宜。淮扬菜还强调用地方名产,以保持其特有风味,如龙池的鲫鱼,高宝湖的麻鸭、野味、藕粉,靖江的肉脯,中堡的醉蟹,泰兴的银杏,高邮的双黄蛋等。有人说,淮扬菜的魅力,是吃什么,就是什么味儿。这也就是说,把江、河、湖鲜都根据各自的特色,做出最佳本味才是淮扬菜的精髓所在。由此可见淮扬菜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主要特色是制作精致,清新多姿,配色和谐,原汁原味,浓而不腻,清而不淡,并以烹制河鲜、湖蟹、蔬菜见长。
浅议淮扬菜文化与发展在中国人心中,扬州、淮安不是一座普通的城市,而是容纳了很多的文化想象。扬、淮、泰地区是淮扬菜的发源地,淮扬菜清淡雅致,是中国文人菜的代表,这也符合人们对这个富庶之地的味觉审美。淮扬菜,我们知道它很大程度是来自于扬、淮、泰地区盐商们集体智慧的体现,并保留给后世的珍贵遗产之一。明清时,豪富的盐商们大都蓄养着来自各地的名厨,一到吃饭时,厨师要准备数十道菜,主人先看色泽,再品味道,而且,盐商之间时常会“斗菜”。在这种竞争的氛围中,菜肴越做越精细,使淮扬菜通行天下,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并成为江苏菜系的代表性风味。淮扬菜注重刀工,刀法细腻,口味清淡。主要菜品有红烧狮子头、软兜长鱼、平桥豆腐、虾籽蒲菜、文思豆腐、文楼汤包等。淮扬菜是各种菜系中最顶尖的菜系,它长期占据了官府、国宴的餐桌。不管具体的菜品是如何创新、变化,淮扬菜的大气、典雅、以及优美的风范都是大席上无可替代的。“朱自清先生曾说,扬州菜‘若是让盐商家的厨子做起来……滋润、利落、绝不腻嘴腻舌。不但味道鲜美,颜色也清丽悦目。’”
浅议淮扬菜文化与发展随着新时代的来临,经济高速发展,老百姓可支配的收入不断提高,淮扬菜作为一种传承千百年的菜系,在当前形势下,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有必要进一步了解老百姓的真正餐饮需求,根据老百姓的消费需求,对各方面进行全面提升,进而促进餐饮市场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同时淮扬菜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传承、发展问题,也值得我们花些时间去思考。我提议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适时让淮扬菜走进课堂,让孩子们从小了解这个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对淮扬菜的历史渊源能有全面深刻的认知,同时也能让他们对弘扬地方饮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有着深刻领会,也可以通过亲手制作和品鉴,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继而体会淮扬菜的独特魅力,因为不管是从饮食文化传承还是从教育创新而言,这种模式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只有通过后备人才的培养,淮扬菜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大发展的步伐。真正的走出江苏,占领全国、迈向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