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感觉:何以为知

作者: 荣庭de日拱一卒 | 来源:发表于2018-04-17 11:23 被阅读26次
全文2300字,阅读6分钟

文 | 龚荣庭

当你觉得你知道时,可能你未必真的知道;

当你觉得你不知道时,你可能已得出正确答案。

如果你觉得上面这句话有点绕,或是有点费解,那就跟我一起来读《超越感觉》的第四章吧。

这一章的标题是:What does it mean to know?,讨论了通常所说的“知道”“认知”是怎么形成的,以及认知(knowing)的困难和知识(knowledge)的障碍。

01 | 认知的必要条件


作者开篇就举了一个简洁有趣的例子,来说明感觉与认知之间的复杂关系:

A问:embarrass是如何拼写的?

B答:我不确定,我认为有两个R和两个S,但我真的不知道。

C答:正确的拼写是embarass,只有一个R。

然后A就翻开了字典,当然B是对的。

B明明知道答案,但觉得自己不知道;C觉得自己知道,但答案却是错的。我们可以看出,感觉与认知相伴随,且相互矛盾。

真正的认知,除了知道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你对认知的理解。

the realization that you have it.

在作者看来,认知的必要条件包括:

大量的细节

复杂的原则

过程中的步骤

此外,认知还包括表达,即

能够说明你所知道的对象

能够说明你是如何知道的


02 | 并不可靠的常识


任何社会都有大量“常识”,多数人生于其中而不自知。这些常识真的正确么?作者列了8条对美国人而言的“常识”:

1.女性擅长养育,而男性不行。

2.非裔美国人几乎没有在美国西部定居。

3.发泄愤怒可以减少愤怒,并让人感觉好一点。

4.清教徒就是“拘谨、正派、过分规矩的正经人”。

5.哥伦布发现新世界以前,土著美洲人过着和平的生活,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6.阿尔弗雷德·金赛对人类性活动的研究是严谨的、学术的、客观的。

7.美国一些雇主从其他国家输入无技能的劳动力是为了节省成本。

8.奴隶制的实行,起源于殖民时期的美国。

这8条对多数美国人来说都是“常识”,个别对中国人也是,如第1、3两条。随后,作者对这8条“常识”一一进行了批驳。这里仅列一个,关于第3条的批驳:

研究者发现,发泄愤怒可以减缓情绪只是理性上的推理。大量证据表明,发泄愤怒只会让你更加愤怒,甚至会固化你的愤怒态度,进而形成敌意习惯。相反,面对即刻的恼怒,如果能保持平静,并在怒火即将爆发时用开心事儿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跟任由怒火爆发而陷入争斗相比,你将感觉更好,甚至会越来越好。   

我们现在的常识,通常是数十年乃至上百年以来积累下来的。但是,最近几十年来,社会发展加速,各个学科的研究快速更新,而多数普通人的认知,既跟不上现实,也跟不上理论。所以,在新的现实对照和理论视野中,过去的常识,常常充满谬误。

03 | 认知的不容易


那么,正确的认知为何不容易呢?这既跟信息的传递方式有关,也跟现实的复杂及变化有关。

我们掌握知识,通常可以分为主动和被动。主动状态中,我们会依赖自己的经历,会证明自己的想法,会搜集各种证据,会做出逻辑推理。

被动状态中,我们通常是“被告知”,比如在学校里被动听讲,在家里或单位听新闻看报纸,或者与朋友同事聊天。

但被动接受的信息,常常容易失真。就像大家都知道的“听筒游戏”,刚开始发出的信息,经过多次传递后,最后会扭曲得不像样。

另一方面,现实世界的复杂多变,也给认知带来巨大困难。即便到了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依然没有搞清癌症何以产生,什么样的教育才最好,等等。

此外,除了问题本身复杂外,各种新情况的涌现,也增加了认知的困难。还有正确知识在代际传递中的损耗,观念与现实的冲突,等等,都使得正确认知极不容易。

作者举了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菲律宾的塔萨代人(Sataday),刚开始被认为是石器时代的穴居人,后来又被发现是菲律宾当局的蓄意造假,成为20世纪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中的一出闹剧。


04 | 认知的障碍


人类大脑在亿万年的进化中,在基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下,逐步发育出一整套独特的认知体系。而这套认知体系,总体上是基于游牧和农业社会的,还尚未完全适当工业社会,就更别说今天的信息社会了。

所以,我们认知的底层模式,虽然是我们活下来的重要工具,但也是影响我们正确认知的主要障碍。因此,作者专门分析了多数人习以为常的假设(assuming)和猜测(guessing)。在作者看来:

假设,就是把一些事情视为理所当然,把一些未经证实或未经讨论的东西视为真相;

猜测,就是基于预感作出判断,或者在毫无信心的办法上冒险。

作者还认为,“假设扼杀好奇心,猜测则否认证据的重要性”。这跟我们通常的理解并不一致。

不管自然科学领域还是社会科学领域,假设和猜测都有大量运用。其正确与否,既要看前提设置的质量,也要看具体运用的质量,很难一概而论。

05 | 小结


这一章讲“什么是认识”,我的理解,关键是要意识到自己的认知过程,至少应理解以下几个方面:

感觉与认知相伴生

常识未必是事实

信息在传递中容易被扭曲

现实世界复杂多变

信息会受到人为干扰

主观假设和猜测会妨碍知识

这样的话,保持对认知的意识,保持空杯心态,主动搜集并分析不同信息,对复杂事物保持耐心,应该就是获得认知的正确姿势。

06 | 作业


这一章的作业不太好完成。比较感兴趣的有两个,一个古希腊哲学家埃比克泰德(Epictetus)的一段名言,一个是关于全球变暖的话题。先把埃氏的名言贴出来,有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翻译下:

Appearances to the mind are of four kinds. Things are either what appear to be; or they neither are nor appear to be; or they are and do not to be; or they are not and yet appear to be. Rithtly to aim in all these cases is the wise man's task.

我的翻译,以及对全球变暖的理解,就放在下一篇吧~

— END —

相关文章

  • 超越感觉:何以为知

    文 | 龚荣庭 当你觉得你知道时,可能你未必真的知道;当你觉得你不知道时,你可能已得出正确答案。 如果你觉得上面这...

  • 知何何

    言也上,自西楼 声声院暮 梧桐守,月三枯 云素落花辞 小井波悠悠 愚酌旧人语 又恋新人滋味 落尘何几 华词小念: ...

  • 超越感觉:你以为你是谁?

    准备用半年左右的时间精读一本书:Beyond Feelings。就是下面这本,有兴趣的朋友一起来,几个人一起读,也...

  • 知何

    无色人生求笔墨,朝来暮往近不惑。 细数飞鸿留轻雪,拾得芳华惜零落。

  • 超越感觉

    广东湛江吴川东海岛太平雷州一些乡镇村庄悄然兴起了外嫁女集体回娘家宴客之风。其排场之盛,阵容之极,规格之高,...

  • 超越感觉

    感觉很累,感觉不适合写,感觉要休息,于是顺应感觉。时间长了,终有一天发现,其实一直的状态,就是“感觉很累,感觉不想...

  • 超越感觉

    许多人在大多数的时间里根本就不思考的,凭着以往的感觉去判断事物。 我们知道,感觉是一种主观反应,包括情感、情绪和欲...

  • 超越感觉

    最近跟朋友探讨问题,不知道如何选择的问题,羡慕她的快速的判断决策能力及各方面优秀的能力,然后暗暗自卑“怎么自己的决...

  • 超越感觉

    我们要成为使我们自己骄傲的独立的个体,就需要认清我们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哪些影响(包括你所处时空的影响,商业社会的影响...

  • 超越感觉

    之前就一直打算买一本原版的《超越感觉》,可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渠道,便一直耽搁了。前几天的听本书刚好介绍到这本书,其中...

网友评论

  • 新生cxq:应该也是笑来老师的粉~~:grin:
    荣庭de日拱一卒:@xiaoqin_b8c9
    哈哈
  • 新生cxq:写的真好。易于理解。您读的是英文版么?
    还有这篇文章的模板怎么弄的?不熟悉简书
    荣庭de日拱一卒:@xiaoqin_b8c9
    对,我读的英文版,简书的排版比公众号简单

本文标题:超越感觉:何以为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zeu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