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在听李尚龙的《30岁,一切刚刚开始》这本书,老实说,一开始我认为他写得有点自夸,因为我总能看见他写的感谢自己一直没放弃,好在坚持学习等这类的话,让我有点反感。
但今天我听到后面,认为确实他有这个资本,有的故事还挺打动人的。
这个章节叫《考砸了,生活也不会被毁掉》。
首先它是由一个小偷事件讲起——作者在上火车时感觉有人翻自己的包,结果一打把对方的孩子打落在地,好在他接住了,然后作者思考这个孩子他以后会面对什么?成为什么人等问题而展开。
第二个部分是写作者自己高考,对比国外考试,认为高考制度的单一、不适合,可是别无他法。
第三部分作者写了他的一个朋友,那个朋友也是高考失利,后来混得还不错,他的一句话让作者印象深刻,他说:考砸了,生活也不会被毁掉。
第四部分作者给最开始差点落地的那个孩子写了几句话,对其他人也提出了祝福。
读到这一章,我的内心也豁然开朗,不仅作者提到,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高考以后,总能听到一些孩子跳楼的新闻。
为他们惋惜的同时,也感到难过,难过的不是高考失利,而是ta放弃了所有。
听到这一块的时候,我在想,如果每个孩子高考前就被告知:失败了也没事,还有别的道路。或者是多普及一些类似的成功案例,自杀率会不会降低?
一方面是阅历、经验不够,因为前几十年一直被灌输怎么赢在高考上,所以其他方面可能是一片空白,也没空去研究那些高考失利的人是怎么过来的,所以认知上受限了。
上文中作者那个失利的朋友,后来当上了某企业的工程师,因此也不是只有一条路。
另一方面,压死人的可能是来自周围的压力,如果家里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人身上,不疯他也好不到哪去,这压力也太大了,让孩子心里多惭愧,大家一直辛辛苦苦付出,然后没考好,他觉得对不起周围人,唯独没有自己——他想逃,所以他跳了。
可能我现在平静,是因为我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上来思考,因为我已经经历过一次高考了。
是不是如果我失利了,我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无助与失望,懊恼一股脑地奔涌上来,让我想自杀的那种感觉?
但我想——无论好,无论坏,总会过去的。
还是要看开一些,条条大路通罗马,即使到不了罗马,我们还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