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医世家导读:我们学《伤寒论》不能死记硬背里面的药方和病症,而是去理解张仲景的辩证思维,以及他对症组方的思维逻辑,只有领悟到他的思维逻辑,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张仲景一样的中医。
原文:
53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54 病人脏无它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注解:
此二条讲的是经常自汗出,也就是出虚汗的情况,宜用桂枝汤来治疗。
自汗出用桂枝汤是前面讲过的,只是新增加了两个概念“荣和卫”
荣,又称营,简单来讲就是指血管之内的血液;卫,指的是行于血管之外的津液和气化的能量。血液通过毛细血管渗出行于脉外,也就成了津液。所谓血汗同源就是这个意思。《伤寒论》里只有这么几条谈到荣卫的概念,这些不像是仲景的行文习惯,疑为后人所加。因为按照仲景的习惯,是不会搞很多复杂的名称概念的。他一般只是笼统地称为“津液”,或者“血”,甚至通称为“阳”。因为强行将血管之内和血管之外的津血区分开来,临证上也不现实。比如当我们一出汗,脉就立刻缓和了,说明血管内外本为一体。很难截然地割裂开来。
这一条里说,荣气和则卫气不和,又说自汗出是因为荣和卫不协和。为什么荣气和就卫气不和呢?为什么不协和就自出汗呢?又是为什么不协和呢?有的人出虚汗好多年,难道是一直协和不了吗?有说桂枝汤能治荣卫不和的自汗出,是因为桂枝走卫气,白芍敛荣气。我实验过,这种情况不用白芍,单用桂枝也能治好。这又是为什么?其实都是一本糊涂账。后世的中医喜欢制造很多的概念,事实上纸上谈兵的多,落实到人体上却经不起推敲,反而制造混乱和曲解。
按照仲景的观念,人要有表证才会自出汗。这就有一个问题,如果经常自汗出,能到是经常有表证吗?这是有可能的。自然界里的“风寒暑湿燥”,人体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外界的邪气。如果我们脾胃功能好,津液充足,表里通畅,邪气随时随地地被我们解决掉了,我们也觉察不到。反之,如果津液的能量不够,邪气总解决不掉,人体的自保模式就总要调集津液去解决,这就成了出虚汗。
诸如出虚汗,手足烦热,颈肩腰腿的酸痛,经常脑袋昏沉,都是慢性的外感病反应。我们平时所谓的感冒只是急性的外感病反应。
慢性也好,急性也好,只要是桂枝汤方证,就可以用桂枝汤。桂枝汤里生姜,炙甘草,大枣,芍药是建中敛津液的,桂枝是增加气化能量,解外驱邪的。如此一合力,自然邪气去虚汗自止。当然,如果津液不太虚,单用一味桂枝解外,津液也就自己回来了,也能治好。
原文:
55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注解:
此条的意思也是前面讲过的,表紧汗不出,人体就会另外寻找解决邪气的通道,出鼻血是常见的方式。这时候用麻黄汤解表,自然鼻血就不出了。
原文:
56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请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注解:
不大便六七日,这是里证;同时又有头痛和发热这样的表证。这该怎么处理呢?照我们之前说过的原则,表里同病是要先表后里的,那这里怎么又说要用承气汤来攻里呢?这里便牵涉到一个变通的法则:表里二阳并病,如果里证很严重紧急,是应该先治里的。这里六七日不大便,阳明里实已经很严重了,而太阳病相对没有那么严重,可以直接用承气汤。一般的情况,还是先表后里的原则,甚至可以只治表证,也可视情况用表证的方子合一点点大黄解里热就好了。
接下来说,如果小便清,小便从肾,肾经络表,说明人体的趋势还是从表来解的,那就说明病不在里,可以发汗。
后面说“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此句似乎不同。头痛难道就一定会出鼻血吗?不见得。流了鼻血等于丧失了津液,用桂枝汤还是说的过去,但还是要结合其它证来综合分析。
原文:
57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注解:
“伤寒发汗已解”,过了半日又有烦和脉浮数。这种情况有可能汗发的不够;或者是汗发的太过,以至于伤了津液。从后面用桂枝汤来看,应该是汗发得过了。人体是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外界邪气的,津液一伤,结果又重新有了表证。这个时候应该用桂枝汤来处理,因为桂枝汤是以救津液为主的。事实上汗后再有太阳表证,都应该先考虑桂枝汤。
“可更发汗”这样的表述不严谨,应该是解外,而不是发汗。这种重复而不严谨的条文很有可能是后人加上去的。
原文:
58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注解:
这一条重申津液原则。人得病了,出现发汗,吐,下,出血证,这都是人体通过这些方式在祛除病邪。这些症状都会让人耗费津液。耗费了津液后,人体没有出现阴阳失衡的症状,比如心烦,比如自汗,比如畏寒或怕热,比如不欲饮食之类,那就是阴阳自己协调过来了,也就是津液自己协调过来了,那病也就自己会好。
如果中医爱好者学习《伤寒论》,建议参考胡希恕,刘希彦版本《伤寒论》,必会受益匪浅!
人人都可以成中医,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
> 自然界里的“风寒暑湿燥”,人体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外界的邪气。如果我们脾胃功能好,津液充足,表里通畅,邪气随时随地地被我们解决掉了,我们也觉察不到。反之,如果津液的能量不够,邪气总解决不掉,人体的自保模式就总要调集津液去解决,这就成了出虚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