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拿来即用的《重构学习体验》

拿来即用的《重构学习体验》

作者: 甯蜜糖 | 来源:发表于2020-09-27 18:15 被阅读0次

    《重构学习体验—以学员为中心的创新性培训技术》作为美国培训大师Bob Pike(鲍勃·派克)最知名的著作《Creative Training Techniques Handbook》的中文译本,受几位老师的推荐,我终于拿起了这本书(真的很厚,所以一直拖着不动)。

    内容丰富,干货很多,但是并不容易读(真的需要多咀嚼!),本篇先写一写我觉得更容易拿来即用的几个工具(并且我已经在用了)。

    派克的五条成人学习法则(不是五条人!)

    法则一:成人是长着高大身躯的小宝宝(谁还不是个宝宝呢?)

    如果没有什么人生经历的小孩子都能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那么已经有这么多丰富经历的成人应该能从自己的经验中发现和学到更多东西。我认为,复盘、总结,萃取。

    法则二:人们不和自己的数据争辩(谁还能主动打自己的脸呢?)

    举个例子,与其由讲师填鸭式喂给学员“高绩效领导的15个特征”,还不如让学员分组讨论,提炼出高度相似的内容(大约有80%),然后再把剩下的20%补充进去。(套路深)

    法则三: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的有趣程度成正比。(纯粹的学习乐趣并不那么触手可及)

    理解新信息的乐趣,掌握新工具和新技术的乐趣,smart is the new sexy.

    法则四:行为转变,学习发生

    培训不是关注学员知道了什么,而是关注学员知道了这些内容以后,可以做些什么。因为知道不代表做到,做到不代表能够举一反三。(这个要求已经到了行为层,其实还是蛮高的)

    法则五:教授他人是能力的最高证明

    教就是最好的学。我自己学习和上课的时候也都是秉承这个观点,学完了看看自己能不能也把别人教会是检验有没有学习到精髓的试金石。(图片来自网络)

    WII-FM我能从培训中获得什么(What’s In It For Me)

    说句人话:我支持(付钱、approve、花时间组织或者参加)这个培训项目有什么好处?

    所以我们在设计、deliver培训课程的事情,还是要站在更多的角度去思考下WIIFM,才更有可能抓住学员的兴趣(有卖点)。

    撇开销售环节不讲,以学员为例,他们的兴趣水平大致是:囚禁-度假-社交-学习(我自己一般称为三类,囚徒,度假者,天使)。如何识别这方面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经验,我自己是属于会开诚布公的讲出来的那种,只渡有缘人。

    90/20/8成人积极学习法则

    这个我在《动见学习体验》的读后感里写过,东尼博赞先生(就是思维导图那位)在《全脑思考》里提出,一个成人可以带着理解的能力去倾听的世界是90分钟,但是能带着吸收的能力去倾听的时间是20分钟。根据这个衍生出来一个90/20/8原则就是,没有任何一个模块的时长超过90分钟,每20分钟就要变换一下主题或者活动的方式,每8分钟就要调动学员一次。(我又想起了来自己有次参加了一个会整整四个小时就是一个人在讲,然后我睡着了还被旁边的同事批评了,当时一点都没觉得委屈原来是我早就懂这道理啊哈哈)

    记忆的七个原则

    这个是我最近刚用的一个活动,如果你在看,欢迎拿出一支笔,一张纸(餐巾纸都行),来,跟着我画一个九宫格。我们在左上角的格子里写上一个大大的“1”,这叫“首要原则”。因为1表示最靠前,最优先(请不要抬杠说“0”,第一个男朋友考试第一名挖了第一桶金这么多年都过来了,没听说过第0个的)。好比说别人跟你讲了一堆东西,也许别的没记住,但一开始就讲的内容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印象的……吧?所以,1,首要原则。

    请在第二个格子(横着第二还是竖着第二看你心情吧,正常人都是在第一格的右边写),写上“Z”,表示“最近原则”。因为Z是26个字母的最后一个字母,一头一尾,中间溜号再多,最后还是会收回来的。最后一个男朋友考了倒数第一把你刚发的(latest)工资花掉了,这个总记得。

    第三个格子里写“6”,(或者X6---是乘以6的意思,不是叉6 ),表示“复习原则”(或“重复原则”)。如果你还记得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不记得自己百度),那么脱离困境的方式就是多做重复。我们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就对内容进行强化和回顾,反复6次才能将内容从短期记忆变为长期记忆。

    第二行,第一个格子画一个铅笔(印象派的就行),表示“记录原则”。当人家自己写过一遍后就会记得更加深刻。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你此刻正在跟着我写写画画,一定会更有感触。

    中间一个格子,可以画上几个方块,或者直接写“7±2”,表示“分块原则”。 7±2的概念正式提出于美国心理学家George A. Miller1956年发布的论文《神奇的数字7加减2:我们加工信息能力的某些限制》,一般人能记住7个单位的信息,最多上下浮动2个单位。(有没有发现以及的7原则,又是7?!神奇的数字7——另外还有个神奇的数字3)

    第二行第三个格子,可以画上一个连接符,什么样的都可以,表示链接/联结原则,链接旧知,激活新知。作为讲师,我们必须努力找出已经存在于听众长期记忆中的信息与我们的新信息做连接,打比方也要打对方听得懂的吧,不然就是对牛弹琴,错的是人而不是牛。

    最后一行,左右两边的格子可以打叉,或者鬼画符都行,因为不需要,在中间一个格子里可以尝试换一件T-shirt,或者任何对你来说很特别的图案,表示“突出原则”。因为我们往往更容易记住那些special 的东西。好比说培训师一般都是西服套装授课,突然有一天来了个培训师穿着大花T-shirt 黑皮裤,脖子上还戴着大金链子,这样的回忆也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吧?(图片是我用PPT做的,比较随意的找了个笑脸,哈哈)


    至此,本书才读完一半……本着记录原则,先书写下来加深印象。如果已经全部看完了,是否也可以留言告诉我,你记住了多少? smile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拿来即用的《重构学习体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zul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