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中有“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昬闇之后自亮没后,兹制渐亏,优劣著矣。”或许可以从后主刘禅的“大赦天下”为陈寿找到其评价合理性的依据。刘备自建安十三年得荆州,十九年占据蜀地,至章武元年称帝,只有在即帝位时施行大赦,在对待赦免这一问题上可说是极为谨慎。《华阳国志》记载:丞相亮时,有言公惜赦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吴汉不原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间,每见启告,治乱之道悉矣,曾不语赦也。若刘景升、季玉父子,岁岁赦宥,何益於治!”而后诸葛亮治蜀,的确是秉承了刘备遗风,除了在后主建兴元年即位改元大赦之外,辅政十二年间也从未实施过赦免。而在诸葛亮死后,刘禅在位二十九年中大赦了十二次之多。下面就后主刘禅在位是的“大赦”做大略的统计:①除(5)出自《资治通鉴·第七十五卷》外,其他史料来源于《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1)“三年夏四月,先主殂于永安宫。五月,后主袭位於成都,时年十七。尊皇后曰皇太。大赦,改元。 ”
(2)“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马运。秋八月,亮卒于渭滨。征西大将军魏延与丞相长史杨仪争权不和,举兵相攻,延败走;斩延首,仪率诸军还成都。大赦。”
(3)“延熙元年春正月,立皇后张氏。大赦,改元。立子璿为太子,子瑶为安定王。”
(4)“延熙六年冬十月,大司马蒋琬自汉中还,住涪。十一月,大赦。”
(5)“延熙九年,大赦。”(《资治通鉴》第七十五卷)
(6)“十四年夏,大将军费祎还成都。冬,复北驻汉寿。大赦。”
(7)“十七年春正月,姜维还成都。大赦。”
(8)“十九年春,进姜维位为大将军,督戎马,与镇西将军胡济期会上邽,济失誓不至。秋八月,维为魏大将军邓艾所破于上邽。维退军还成都。是岁,立子瓚为新平王。大赦。”
(9) “二十年,闻魏大将军诸葛诞据寿春以叛,姜维复率众出骆谷,至芒水。是岁大赦。”
(10)“景耀元年,姜维还成都。史官言景星见,於是大赦,改年。”
(11)“四年春三月,追谥故将军赵云。冬十月,大赦。”
(12)“六年夏,魏大兴徒众,命征西将军邓艾、镇西将军锺会、雍州刺史诸葛绪数道并攻。於是遣左右车骑将军张翼、廖化、辅国大将军董厥等拒之。大赦。'”
可以看出,后主建兴元年即位改元大赦之外至诸葛亮卒未再大赦,理由前面已经讲过了。后主刘禅主政期间,一改刘备诸葛亮的作风,频繁地“大赦”,其中缘由值得思考。我们看刘禅“大赦天下”的理由,主要还是践祚,改元,立皇后、太子,战争,官员变动等与蜀汉政治相关的活动。 基本上还是承袭了秦汉政治的赦免传统,三国时期的赦免在国家治理中是很常见的。虽然赦免的施行有应对社会危机、笼络有用人才、缓解法律严苛的积极社会功能,但是也有很多消极的影响。
诸葛亮称赞“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对自己的君主诸葛亮可能会言过其实然而,刘禅的确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他虽无雄才伟略,但也是有一定政治智慧的。蜀国版图是三国中最小的,从刘备强征东吴开始到诸葛亮连年北征耗费了大量财力和兵力,蜀汉的综合实力远在曹魏和东吴之下。蜀汉集团内部也存在问题,各种政治势力错综复杂。刘禅掌政后,对内安抚,采取减少战争冲突与民休息算是正常常之举。立后、立太子等这些行为,似乎与平民没有多大关联,而赦免则就体现出来“皇恩浩荡”之意。我联想到一个故事:有个小偷犯了偷窃罪,他被带到国王面前,国王本可以处死他,但国王对他说,我赦免你。这就是权力。刘禅当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赦免就是为了宣扬皇权的至高无上。“秋八月,亮卒于渭滨。征西大将军魏延与丞相长史杨仪争权不和,举兵相攻,延败走;斩延首,仪率诸军还成都。大赦。”内部的权力更替和争权夺势对于蜀国的政局有莫大的影响,这时候的赦免对缓解矛盾、安抚人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此外,蜀国频繁的战争,给国家的财力和人力带来巨大的压力。人口锐减,对劳动力的争夺更是成为各种社会力量矛盾冲突的焦点之一。因触犯法律被判处徒刑或等待执行死刑的囚犯中,很大一部分为青壮年男性,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劳动力群体。与其将这部分人闲置在狱中,倒不如充分利用起来为国家所用。于是,用为国家劳作来代替他们的部分刑罚。另一方面,让这些人充军上阵,无疑可以大大增强蜀国的军事力量。
然而,刘禅频繁“大赦天下”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正始七年,汉大赦。大司农河南孟光于众中责费曰:“夫赦者,偏枯之物,非明世所宜有也。衰敝穷极,必不得已,然后乃可权而行之耳。今主上仁贤,百僚称职,何有旦夕之急而数施非常之恩,以惠奸宄之恶乎!”但顾谢,而已。(②出自司马光《资治通鉴·第七十五卷·魏纪七》)大赦不能惩罚奸宄之恶,对于良善之人是种伤害。频繁的的大赦反而让那些奸宄之徒更加肆虐,今年犯法,明年大赦,容易滋生更多的犯罪。过多的“法外开恩”会破坏法律的威严,国家法律典制起不到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那么也就难以再维持下去了。我们发现,同时期的君主“大赦”也是存在的,明帝曹叡在位十四年,其中大赦了八次。孙权在位约二十四年,大赦越有十次。何以刘禅就成为被批评的对象,后人多与蜀国前期的政治加以对比,在中国古代赦免就像是反映政治统治的晴雨表。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赦免则相应较少;反之,赦免较多。(③出自王辉《赦宥制度与魏晋南北朝政治》)“诸葛亮虽达於为政……军旅屡兴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④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诸葛亮“赦不妄下”与刘禅的频繁赦免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对于前者的褒越多,对于后者的贬也越多。再就是魏蜀吴三国的当时政治局面也是不同的。
那么,我们不难发现,陈寿的“自亮没后,兹制渐亏,优劣著矣。”从赦免这一方面来看是较中肯的。对于刘禅整体评价,则有赖于更多的史料。
刘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