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514812/1c7c734ea926e9e6.jpg)
一、中美贸易战是真打吗?
北京时间3月23日上午,美国政府计划对价值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提供的信息,对于特定的中国商品,美国将征收25%的关税。这些产品包括:航空产品、现代铁路,新能源汽车和高科技产品等1300个税项产品,属于100多种类别。USTR将在15天内公布针对的商品清单,随后将有30天的公示时间。
中国商务部也发布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该清单暂定包含7类、128个税项产品,按2017年统计,涉及美对华约30亿美元出口。第一部分共计120个税项,涉及美对华9.77亿美元出口,包括鲜水果、干果及坚果制品、葡萄酒、改性乙醇、花旗参、无缝钢管等产品,拟加征15%的关税。第二部分共计8个税项,涉及美对华19.92亿美元出口,包括猪肉及制品、回收铝等产品,拟加征25%的关税。
![](https://img.haomeiwen.com/i3514812/d5460b8ad6cbb75a.jpg)
不知道的话,还以为双方拿错了剧本。美国专门出口农副产品?中国都出口高科技工业品?此外,同样是农产品,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了巨量的大豆,本次却没有在中止减让产品清单中。可见双方目前还只是试试手脚,绝没有要你死我活的姿态。
仔细看了Trump签署备忘录时发言内容的人,会发现他提的最多的词还是“negotiation”,谈判。不管现在做啥、说啥,其实都是筹码。看透这点,就明白了大半。
但无论真打不真打,号角总是吹响了。就算本质上没想真打,也得打一打才能收场。
(值得顺带一提的是,商务部本次回应其实只是针对前期美国232调查的钢铝关税,还并不是对301调查这摊的反击,所以才涉及30亿美元看起来似乎量级不匹配,那是因为还会有后续第二波的。)
二、中美贸易战谁会是赢家?
你说美国对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最终损害的是谁呢?中国的出口商们当然首当其冲,但难道美国消费者不需要买单吗?没有中国质优价廉的商品,美国老百姓日子显然也不会好过。
有人说那不是还多收了关税吗?可以转移支付啊?国内消费者的损失,咱用财政补贴上行不行?是没错。但毕竟贸易总量下降,你能征收的额度也少了。此外,谁知道政府会把多征的税收用去哪里是吧?
所以,贸易战是一个双输的游戏,没有赢家。国际经济学中对此有完整的论述和证明,非常经典。稍有常识的美国民众,也同样对川普的政策方向嗤之以鼻。
当然个别领域、个别企业、个别的人可能会短期受益。比如从美国进口的猪肉如果关税提高(注意只是假设,这次暂时还没动到猪肉,下同),市面猪价自然上涨,中国国内的猪肉生产商产量不变、单价提高,自然赚更多钱。
但这种收益也只能是短期的。还是猪肉的例子:猪肉涨价之后,国内生产商发现有利可图,必然会再群起而上,最终再把价格压下来,达到一个新的平衡。那么这个新平衡效率如何呢?仔细想一下吧,美国之前既然大量出口猪肉,说明人家生产猪肉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同样的产量,挪到国内,效率降低,社会整体成本抬升。
不过一切评估也都是动态的。仍然说猪肉的例子:假如国内的猪肉生产商扩张产能的同时,通过技术升级等手段将效率也进一步提升,那今后双方贸易的基础就可能发生根本性变化。
总体来讲,还是更应该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什么地方生产什么商品,假若人为地进行国界选择或限制,往往是拖累双方共同利益的。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美国作为最大发达国家,其实互补效应很明显。
三、美国打贸易战的本质是什么?
既然贸易战并没有谁真正受益,那么为何美国或者说川普一意孤行要打这一仗?大概这么几个原因吧——
1、川普是个商人,更是一个成功投机上位的政客。打贸易战,或者说试图打贸易战的姿态,对他政治投机上有帮助。这个不难理解。民众大多是愚蠢的,最终利益受损又如何,一时爽就行了。中国威胁论在美国毕竟那么盛行,打击一下,他们很多人还是觉得扬眉吐气的。
美国今年下半年要进行中期选举,435个众议院席位和三分之一的参议院席位,川普需要提振他的支持率。他的票仓主要是传统美国白人,这些人乐于见到美国有力地对抗中国。
2、以战促谈。上面说了,川普的一系列动作和表态,本质上都是增加谈判筹码。借此谈下一个更好的协议,那无疑将是很成功的。从博弈论角度,越不理性、越强势、越不给自己留退路的一方,最终往往会获得更大利益。
3、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确实太大了,再这样下去承受不起。详见宁南山《中美贸易战:超越美国路上的插曲》一文中的分析。
四、中国如何应对这次贸易战?
商务部官方的表态是这样的——
关于301调查,中方已经多次明确表明立场。中方不希望打贸易战,但绝不害怕贸易战,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任何挑战。希望美方悬崖勒马,慎重决策,不要把双边经贸关系拖入险境。
外交部华春莹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口径是——
我们多次强调,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的。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是,美方通过大量进口源自中国的低成本劳动密集型产品,大大降低了美国消费者的消费成本,提升了“消费者剩余”,实际上是改善了美国消费者的福利,在宏观上也有利于美国抑制通货膨胀。因此,无论从微观层面还是宏观层面,美方都是大大受益的。美方执意推进301调查并公布所谓裁定,挑起贸易战,无疑将首先直接损害美国消费者、公司企业和金融市场的利益。大家看到,昨夜有关备忘录签署的消息一出,美三大股指立即全线下挫,这是金融市场对美方有关错误政策和行动投出的不信任票,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国际社会对美方有关政策和举动的鲁莽和危险性的担忧。
至于中方是否会对美进行报复,中方的立场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传递的信息也十分明确。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们会奉陪到底。希望美方认真严肃对待中方立场,理性慎重决策,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既损人更害己。
综合翻译下,官方态度大致就是,“至于打不打,反正我是不想打,打了对你自己也不好,如果一定要打,那我们就打打看”。
我个人觉得,中方在这次贸易战中虽然底气十足,但最终预计还是要退让多一点。首先我们贸易顺差确实太大,继续这么扩大本身不现实。其次尽管我们不怕打,但也确实比人家更不想打。只要对方不太过分,忍忍让让就过去了。
尤其双方领导人团队刚有所变化,相关动态也很有意思。中方两会刚开完。之前鹤专程去了趟美国,回来参会时说双方表态不打贸易战,结果没多久就打了。其实当时境外媒体早就有报道,说鹤一行并没取得任何成果。而美方嘛,反正总统是把鸽派的干将都解雇了,坚决得很。
这种形势下,中方处于虽然不怕打、但相对被动的局面,预计全程的应对基本也就是那两个字——“奉陪”。
五、这场贸易战会如何收场?
前面其实表达过我的观点了:
1、打是表象,最终必然要谈。打的过程都是筹码的博弈。
2、中方所处的形势下,应该会比美方多退让一些。
至于和谈的时间点,则很难确定。以双方都不怕打的态度,应该没那么快收场。双方为了增加谈判筹码,还会出台各种政策“互相伤害”,应该会直到都痛了才会真正谈出东西。
如果猜的话,最可能的就是美国中期选举前后咯。谈得成谈得好,就释放消息为选举造势;谈不成谈不好,就拖到选举后再了结。尽管双输的贸易战是川普提出的,但是一旦谈妥,他又能将之作为各种成绩再鼓吹自己。
但在那之前,可预见的短期未来内,贸易战相关风险影响还会进一步扩散、发酵。
经济大盘影响不大,上市公司业绩也没啥干扰,倒是投机资金避险情绪,盘面总会动荡。短期股市继续向上应该是不能指望了,那它们自然就找相反的方向操作。
对价值投资者而言,又是一个难得的调仓/加仓机会,看准的话总有黄金可捡。尤其像我这样比较笨的,根本不懂得止损或离场避险,干脆躺倒装死,反正既然不卖的话,短期涨跌与我何干?(不代表我认为会跌,我不卖是因为我不擅长短期趋势投机。)
我1.1倍杠杆满仓,扛住承受波动是为了长期可以多赚取一些额外收益,同时也是因为判断当前持仓的股票远没到高估需抛出的地步。否则,我就会降低杠杆以及综合配置大类资产了。
另外,中国的很多内部改革往往需要外界的因素倒逼。所以我看这次贸易战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仍然是个板上钉钉的事情,通过改革开放不断健全各种内外部机制,会让成长起来的中国更为强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