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这是袁了凡用以训子弟的话。其实后面还有
一句,此义理,为再生之身也。意思是让人痛改前非。
曾国藩也非常重视这句话。在三十岁那年,曾国藩在日记里写下了这句话,并改号为涤生。后来有人叫他为涤丈,再后来有人叫他为涤帅,再再后来没人敢叫了,叫老中堂。
曾国藩二十八岁中进士入翰林,可谓人生得意,至少在人们眼中,行为上无大错,但为什么又如此重视这句话,并因此而改号,因为他在这句话中看到了修心的方法。具体操作就在这个涤字。涤,洗涤,洗掉不干净的东西。要日日新,又日新,就在洗涤而已。
有人说,曾国藩出身地主家庭。但曾国藩小时候,经常砍竹子去集市卖,补贴家用。曾国藩上京赶考的时候,还四处借钱,最后还是他南五舅借了才能成行。我还注意到一个现象,他们家前几代都没有娶妾的,但在那个时候,有钱人家哪个没有几个老婆。这样的家庭也叫地主家庭?真的有这么穷的地主?曾国藩中进士之后,才是的。
我有时候想,曾国藩为什么这么厉害呢?在我看来,曾国藩有正确的修心修身的方法,又注意于经世致用。这个人有志,但绝不是志大才疏。大志,应该谁都有过,但能持之以恒,又能从细微处着手的又有几个。这个人内修心,外做事,有学术,是五部干吏,是治世能臣。那时候的学术,叫儒术,其实也就是一些做事的技术。行得通的方法,加上具体的操作,我都称之为技术。如果志就在河的对岸,那么技术就是过河的桥。
我们读书,思考,做事,要重视方法,重视技术。方法和技术,就是到达彼岸的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