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哇哇大哭的婴儿从母亲肚子里出来时,他就开始生命这段旅程,那时他不知道活着有什么意义,只知道饿了大哭,拉臭臭了大哭,睡不着了也会哭,需要家长满足自己的需求。
长大以后,人开始拥有工作、人际关系、爱好与梦想等各个方面,拥有的越多反而找不到自己本身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还记得那天打开书时是晚饭后,原本等待完成的写作、听课任何事情在那时候突然都失去了意义。
我突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坚持做这些事儿,也不知道努力地工作挣钱是为了什么,就因为赚到钱能体现提供给社会价值吗?
迷茫之下,想起那句任何时候有问题都可以去书里找答案,于是找到了这本《活出生命的意义》。
我心中颓丧不存希望,但看书一小时后,被书中描述的集中营的惨烈和人想活下去的意志感动了,有时候活着并不需要太多定义,因为活着已经不易。
看书后得到了什么?
1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
即使一个人正在接受苦难的打磨他的思想仍然是自由的,可以思念爱人,在他心中有爱的时候,外界的痛苦就会突然减轻,被爱的能量包围。
看过《肖申克救赎》的人都会被其中的精神自由打动,无论何时,我们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别人有可能会控制你的肉体和行为,但无法控制你的思想。
当我看到这一小段原文时开始反问自己两个问题,我是否爱自己,用什么方式表达爱呢?我是否有把爱传出去?
觉得活着没有意义时,自身并没有觉察到爱的能量,直到被这段话戳了一下,恍然爱与被爱的能力任何人都能拥有,没人能够剥夺。
既然我们可以爱自己也可以爱他人,那为何不把爱在小圈子内流动起来,当爱传出去之后,你会发现从他人身上回流给你的爱将是更多的,你并不会因为付出了就有所损失。
最近的感悟又加深了一层,当我认为自己浸泡在爱的海洋里时,我所感受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是最强的,会下意识搜集更多美好的瞬间转化成爱,又将它再次往外传。
而如果你感受到的只有痛苦的当下,所有的注意力将会留意每天不如意的地方有多少个,专注于寻求幸福,你会从生活的泥潭中挖出散岁的银子,它们小而发亮,专注于痛苦的深渊,你会越往下月绝望,仿佛这是一个通往无底洞的通道。
决定一个人处于什么状态的不是别人对他的评价,是他自身做出的选择决定的。
若是他选择在苦难中抓住爱这缕光,就像悬崖边挂着的绳子,顺着绳子往上爬就能挣脱深渊,若是他心中无望,最终将会自甘堕落真正死亡。
2给苦难赋予意义,拥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我小时候有段时间生重病,那时候每天面对药罐子还要打针愁眉苦脸,对于小孩子来说医院宛如地狱。
父亲说:你是最坚强的孩子,比奥特曼还要厉害。
因为那时候特喜欢奥特曼,他可以飞行还能去救人,是心中的超级英雄。
如果说能比大英雄还厉害,那还有什么坚持不下去的理由,我当然希望自己也拥有飞行的能力,这是父亲给予我的意义,不是自己寻找的结果。
长大后,某些苦难只能自己面对,比如写作卡文时、克服懒惰时、抑郁时,这些状况没人能帮我走出来。
我也曾经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为啥自己选择做一些别人都不愿意坚持的事情?
有句话说,自律是自虐的过程,但自律也是自由的前提。
答案会让人出乎意料,并不是想体现比别人能力更强而选择坚持一些困难的事情,而是知道目前看起来很困难的事情,在未来会因坚持变得简单。
写作初期两千字如爬天梯,别说写小说了,就随便写点儿随笔也困难,可现在呢,给我足够的时间一天八千字也不是问题,因为走过了难熬的阶段,我的舒适区一直在扩张,之前的困难区变成现在的舒适区。
我给自己的行为进行定义,卡文时告诉自己这是成为作家的必经之路,诸多名家也经历过这样的过程,能卡文证明我有思考怎么写会更好,而不是任由思绪乱飞。
不想运动时我会想起《微习惯》,你可以降低要求,从开始行动作为第一步,哪怕当天只运动了五分钟,那你也坚持了这一天,坚持的少也比完全放弃要好。
而抑郁呢,这似乎是无解的问题,我告诉自己阴霾只是短暂存在的,总能熬过阴天迎来晴天,别忘了除了能从正能量的渠道获取积极地暗示外,还可以通过写作给自己打鸡血,自产自销也挺好,抑郁的时候只是脱离了原本的状态,并不等于痛苦一直存在。
念随心转,当你觉得眼前的阻碍压根儿不算一个事儿,你能跨过去的机滤就大很多。
书里有个特好玩的实验,名字很长没记住,但开头两个字是矛盾。
你猜怎么矛盾也能成为一种疗法?
有个人的职业是速记员,他跟医生抱怨最近手快废了,他焦虑自己不能再继续高效率抄写稿子了,又说自己手抽筋。
医生怎么说?他让患者提出一种不可能实现的情况,比如写出很丑的字。
而患者工作时一想到要写很丑的字,他的手就会自动自觉把字写的很漂亮,后面也感觉不到手传来的焦虑了。
还有一个人无论什么场合都容易出汗,他特别烦恼。
医生问他认为最大的出汗量是多少,他说是十二金。
医生:那我让你出汗120斤,你做得到吗? 患者惊呆了,他命令自己的身体接受指令,可这数字本来就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身体选择忽略,反而一点汗都没有了,他的病就此治好。
而我能把这个方法用在什么地方?
比如不想看书时,告诉自己做个无知的人也挺好,别人鄙视我的时候我还不知道。
比如不想写作时,你就告诉自己一天不写也没什么问题,反正你本来就不是作家,你只是花时间陪文字玩耍。
不想运动时,你就告诉自己没关系,反正有卖大码女装的品牌,一定有适合你穿的衣服……
你看到这些话是不是心中的不甘心噌的一下就冒起来了?为了证明你能行,所以你会去行动。
对,这就是人争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别人可以看不起你,但你必须看得起自己。
咱们中国把这种方法叫激将法,其实是同一个原理,只不过《活出生命的意义》中偏向于存在意义的治疗,也是从人的心里角度入手。
区别就是他给患者设定做不到的目标或者与病情相反的行为,使精神层面感到无力将信号传输给神经中枢,俗话讲有多大的脑袋就戴多大的帽子。
当你要求太高使身体无法完成的时候,举止就停下来了。
看过一个视频讲的是要不要纵容小孩子玩手机、吃炸鸡?
我们都知道电子设备上瘾对人是有害的,手机伤害的是精神,炸鸡伤害的是肉体。
一位父亲在茶几上放满了炸鸡,给了孩子一台手机。
他:儿子啊,你既然这么喜欢玩手机、吃炸鸡,爸爸满足你,今天你的一日三餐都是炸鸡,怎么样,你满不满意?
结果呢,任何食物都有吃腻的时候,孩子宣布以后再也不吃炸鸡了,也不熬夜玩手机了,因为吃完就上火,眼睛痛得不行,他不敢这么放肆了。
这种属于走极端教育路线,不赞同其他人模仿,但我们能从这个例子里窥探到一点点关联性,把原有的欲望扩大无数倍,使它无法实现,遏止行为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