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琵琶并译

作者: 石宏博 | 来源:发表于2021-09-25 23:43 被阅读0次

听琵琶

作者:清.戴梓              译析:石宏博

想见明妃出塞时,琵琶马上怨边陲。

歌声一阕千门泪,流到如今无尽期。

译:

遥想昭君出塞的时候,在马上弹着琵琶,哀怨的琵琶声传遍了整个边陲。

伴着琵琶声,歌一曲啊,千家千户千门都有人流泪,这泪水啊,留到了今天,而且没有尽头。

注:

戴梓(zi3)(1649年~1726年),字文开,自号耕烟老人,人称耕烟先生,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初火器制造家。他通兵法,懂天文算法,擅长诗书绘画,是一个难得的博学多才之士。康熙十三年(1674年),在福建的耿精忠响应吴三桂起兵叛乱,进犯浙江。朝庭派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率清军赴闽浙征讨耿精忠,戴梓以布衣应聘从征。康熙十五年(1676年),以收复江山城有功,被授予道员。耿精忠叛乱平定后,戴梓随杰书到了北京,受到了康熙的召见。康熙知其能诗善文,就任命他为翰林院侍讲,与高士奇同时入值南书房。不久,又改值养心殿。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成功制造出“冲天炮”(又称“子母炮”),该炮威力巨大、锐不可当,被康熙封为“威远将军”,后在平定噶尔丹叛乱的昭莫多之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戴梓无意中得罪了南怀仁,南怀仁便伺机报复,诬陷他“私通东洋”。康熙帝竟轻信谗言,将戴梓流放到沈阳。雍正四年辞世。有四子,戴京、戴亮、戴亨、戴高。三子戴亨与李锴、陈景元被称为“辽东三老”。

析:

这首诗应是戴梓的晚年之作,他晚景凄凉,“常冬夜拥败絮卧冷炕,凌晨蹋冰入山拾榛子以疗饥”。这首诗是他在借昭君之事来表达自己的悲惨遭遇与痛苦。

他被南怀仁陷害。南怀仁是十分得到康熙信任的一位西洋传教士。据说当年康熙能够当上皇帝与传教士,汤若望的建议不无关系,汤若望更是在顺治时期被封为一品大员,顺治帝还称呼汤若望为“玛法”(满语中爷爷的意思),并批准他可随时入宫叙事,不用太监传唤,也不用行叩见大礼。虽然汤若望后来被鳌拜等保守派大臣陷害致死,但这应该不是康熙的本意。康熙对南怀仁就非常的信任。

历史是复杂的,关于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要说的东西就太多了,时间有限,先说到这儿。

相关文章

  • 听琵琶并译

    听琵琶 作者:清.戴梓 译析:石宏博 想见明妃出塞时,琵琶马上怨边陲。 歌声一阕千门泪,流到如今无尽期...

  • 听筝并译

    听筝 作者:唐.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译: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

  • 塞上听吹笛并译

    塞上听吹笛 作者:唐.高适 译析:石宏博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 我轻弹你曾经写过的别国他话, 夜听梦里烟花, 只为你译做弦上琵琶, 唱尽韶华。

  • 琵琶行-译

    浮云流转千年,一曲琵琶决然,余音绕梁,却是那年大唐。 浔阳江夜,月色苍茫,有枫叶如火,炽热,温暖...

  • 听琵琶语

    不知道 有没有一首符合琵琶语的诗词 那一抹淡淡的忧伤 横亘在心头 抹不掉 忘不了 仿佛一个江南美人 向你婉婉到来那...

  • 唐诗打卡第五十七天: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 并序 白居易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 琵琶行/白居易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 译▏比赛—《琵琶仙▪中秋》

    琵琶仙▪中秋 纳兰容若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争知道,尽成悲...

  • 琵琶行

    琵琶行并序 / 琵琶引 白居易 〔唐代〕 元和十年,予左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琵琶并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bf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