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2
2022年11月12日,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教师专业发展学术会议盛大开幕。工作室的伙伴们在赵培丽老师的引领下,在云端共同参与了主题为“强师 提质 赋能高质量育人”的学术活动。
上午的盛会既有领导高屋建瓴的指导性发言,又有优秀专家教授的丰富实践的经验分享,让我们收获满满。
北京市特级教师、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校长分享的主题讲座是:《服务“双新”“双减”的教研新作为》。
罗校长提出,当下的教育热词“双减”“双新”的目标高度一致,即“高质量发展”的育人目标。“减”是手段,“增”是目的,提高学生包括身心健康、学业质量、动手实践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和面对挫折的意志品质。
罗校长从三个方面“教师学习的新需求、基于AI一体化联研、跨地区的协同提质”阐述了服务双新双减的教研新作为,并分享了海淀区的诸多卓有成效的创新做法。
一、教师学习新需求
2022版新课标的颁布,明确了我们教学教研工作有清晰的新目标、新课程、新教学、新评价。具体来说,教师学习的新需求表现在胜任工作的需求、自我成长的需求、校内提质的要求、对好课的更多需求。
1.胜任工作的需求
教师要落实和践行新课标理念,要有大单元教学的实施:学会制定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形成引领性的学习主题、设计挑战性学习任务、拥有持续性的学习评价、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最终形成反思性的教学改进。当然,教师除了课堂教学组织教学,资源供给信息技术应用以外,还要有提升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及持续性评价的能力。这样的教研效率高,让教师感到被理解、被支持,还有助于其建立教学自信。
2.自我成长的需求
教师要自我成长,除了关注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师德师风,还要从应用技术,家庭教育方面着力。这是顺应改革的要求,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育人实践为导向,经验众筹,朝向研究型体验式的学习。
3.校内提质的要求
教学管理提质需要课程提质、教学提质、作业提质、命题提质、队伍提质。
4.对好课的更多需求
从课改到改课这一转变,实际的困难很多,难题难以解决,常态化的校本教研低效。教师之间同头交流效果好,形成常态化的互动,拉近心理距离;教研机构要准确识变,主动求变,科学应变;升级专业服务。
二、基于AI的一体化联研
罗校长分享了以课例为载体的一体化联研的实践探索。所谓一体化联研,是指两所学校或者以上学校的同学科教师组建校际共同体,聚焦教育教学的难点,形成主题,通过AI技术支持,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以此更新育人理念,促进教师课程育人能力提升,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校际联合教研范式。
罗校长提出了六大联合:学校联合、教师联合、学生联合、资源联合、工具联合、技术工具与课堂教学活动创新联合。基于一体化联研的双师课要有效,需要具备以下条件:稳定的教师结对,同步的教学进度,常态化集体备课,畅通的交流平台,个性化的联营工具,开放的成长心态。
好教师是前提,好课是关键,好技术是支撑,好团队是保障。聚焦主题,确定联研方案,团队研讨,赋能教师成长,课例载体,开展联研实践,研究反思,迭代工具资源。
三、跨地区协同提质
跨地区协同提质,面临很多困难:机构名称多样,职能不清;任务不明,机制老化;人员专业不专,年龄老化;地域差异太大,服务僵化。
面对现实中巨大的挑战和地区的差异,我们应从三个方面面对,重新定位机构职能,重新构建教研课程,再选教师学习流程。
罗校长最后指出服务双减双新的教研新行为,教师应该主动作为,朝前思考,深入研究,落地实践。聚焦教师实践的作为;研究性实践者的作为;创新协同机制的作为;AL助力教研体制的作为;区域大面积提质的作为。
一体化联合教研,跨越时空的界限,让不同地区的老师们形成专业学习共同体,这是很好的创新和尝试。我认为每一位教师的超前思考、深入研究落地实践至关重要,如果不主动作为,一切都是枉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