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概念的认知不够清晰时,我比较喜欢先查字典、词典,所以先来抄一下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
文学: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
所以文学是艺术,目的是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它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文学既然是艺术,那还要弄清艺术的定义。艺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是意识形态,那还要弄清什么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于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哲学、政治、法律、艺术、宗教、道德等是它的具体表现形式。查词典到这里,终于出现了经济两个字,我们终于看到了文学与经济的联系。
根据上面查的词典,我们来作文学与经济有联系的定义,文学:是一种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于世界和社会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它以语言文字为工具,目的是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
那么经济基础又是什么?经济基础: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经济制度,即社会关系的总和。
所以将文学再定义一次:文学是一种在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社会关系总和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于世界和社会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它以语言文字为工具,目的是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
我们再来看经济的定义,经济:经济学上指物质生产和再生产活动。
所以物质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总和,使人产生了对世界和社会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文学就是这种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之一。
因此该说经济是文学的地基,或者说什么土壤种什么作物,什么山水养什么人。归根结底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生产力不断解放,经济不断发展,文学自然也不断发展和丰富。
在狩猎采集文明时代,还没发展语言文字,洞穴壁画自然不算文学,结绳记事也不算文学,只是对生存活动的记录,甚至还谈不上生产。而通过五感观察自然事物,大脑渐渐发育,记下形状方便传播,传播过程中又统一了认知,逐渐就有了语言文字。比如一个远古人发现了一个果子能吃,好吃,他认为该分享给另一个远古人知道,他画下了形状,带着另一个远古人去看那种果子,并指指他画的形状,指指果子,发出“啊”的一声。另一个远古人了解了,这个形状的果子叫“啊”,他们达成了共识。又找来其他远古人,指指果子,指指画的形状,于是大家统一了认知,这个形状的果子,叫“啊”。然后他们又找到了其他的果子,统一了认识,叫“哦”。如此逐步深入,交流沟通的成本大大降低,远古人有了很多的时间去做其他观察,终于有了语言文字。再发展,终于有了文学。
封建社会的文学,似乎只有不事生产的上层能享用,无论是风雅颂,乐府诗,唐诗宋词。士农工商,士总排前面。到了元明清,生产力又进一步发展,散曲小说,才往下沉,农工商亦可讨论了。到了工业社会,文学就更繁荣了,文学定义里的戏剧、诗歌、小说、散文各种形式无不蓬勃发展。及至今日,网络文学热闹非凡,创作门槛越来越低,人人皆可参与文学创作,譬如简书就是如此。可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文学是会越来越繁荣、深入的。现在AI辅助写作,有人感觉是助力,也有人感觉是威胁,我个人觉得助力更大。目前AI只是数据库的迭代升级,它不参与社会实践,认知还是来自人类的输入,没有人类帮助,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已。未来若进入元宇宙,文学必定会更加繁荣,与其他形式艺术的交融也会更加深入、丰富。
当然以上浅见只发端于词典释义,如果词典是错的呢?词典能错吗?当然能。工具书是已有认知的概括,认知会发展,工具书也需更新。只不过目前没有超越其上的认知,暂且认为词典的释义是标准。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好处,不用每个人对每个概念都需要通过实践才能认识,而是通过逻辑推理即可证实或证伪。
文学的目的既然是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就会让参与文学活动的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越来越深,对客观现实的认识越来越深,则会帮助参与者认识世界与社会,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进而改造世界与社会,这就是文学对经济的反作用,也可以说是文学这种意识形态对物质的反作用。而为谋求文学的积极反作用,自然要规范文学领域朝符合客观现实的方向发展,这就涉及到了政治,可见上层建筑间也是相互联系的,此处不论。
以上即为我对文学与经济关系的浅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