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学家艾伦·塔夫提出,70%的学习都依赖于我们自发的去完成。因此,“终身学习”并不是一种学习方法,而是在社会协作不断频繁重组的环境下,必备的生存能力。
如何获得有效学习读书可以帮助我们收获有趣的知识,融合参与这个世界好玩的事情,发挥探索能力,更好的了解发现自我。
有研究发现从学前到小学6年级是我们一生中阅读的最高自然极限,这个时期我们从还不会完整的发音到系统学习发音,字母,短暂的时间我们就会有足够的理解能力读解一些读物,这个时期我们的阅读水平曲线是稳步上升的。
但进入成年以后,社会经验丰富了,大部分人反而对书的理解水平开始陷入死寂的水平。只是为了看而看,大脑并没有反馈思考。
如何获得有效学习在获得有效的学习前提,我们需要反思:到底什么是有用的知识?
比如你在开车,打开手机,就可以听见随时提供的资讯,为我们节省了不少时间。现代人比以前对资讯的接收更快,制造了一种感觉好像所有的资讯我们都可以轻而易举的收到,读书好像已经没有过去那么重要了,在生活中电脑,手机,电视机好像就已经可以取代书本的功能,我们必须承认,确实是为了我们生活带来便捷。
但也不缺乏过于过度包装的“伪知识”,得到吸收并不等于是有用,吸收太多的“伪知识”反而是太少的理解力,阻挡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
法国学者帕斯卡尔(Pascal)说
书读的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
就好像你准备计划一次远门旅游,通过看其他人的推荐或者分享(吸收),你做好满满几页计划表。在出门时,按照上面的来,一袋一袋的打包领着,准备打开门走时,却发现手上都是左一袋右一袋的行李,更本腾不出手来打开门。(无法解决问题)
但如果换一种方式,带着思考去做,反思自己是否需要这些东西,采取别人分享的进行采纳。
无论是去看多好的资讯,如果不能改变你的,都只是表面信息,过后就会忘记;能启发大脑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进行颠覆以往思维,有全新的理解力,那就是对你有用之学。
所以,学习一项阅读法,也是可以帮助我们成为更高效的阅读者。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阅读可以分为4种阅读法
1基础
2检视
3分析
4主题
其中的检视阅读法是进入真正的阅读,不需要每一句每一词都理解透彻。就像一个打谷的过程,从粗糠中过滤真正的营养。不会花很长时间,就可以得到真正营养。
【1】先看书名,定义哪种类型
【2】看目录页,对整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理解,就好像出发旅游前,先看地图。
【3】挑几个看起来和主题相关的篇章来看看。
这3条非常使用于你需要看一本书,但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安排。
【4】每一遍总结出中心思想。
很多人习惯阅读从左到右一字阅读,看到一两句不懂的会倒退回去理解,导致阅读速度慢下来,其实大可不用,我们应该跟着脑部来阅读,而不是跟着眼部慢速度。但培养跟着大脑的眼球训练需要有意识训练。
最著名有效的一目十行眼球训练方法跟着箭头方向做眼球训练
〔1〕从右开始上到下,在到上。
〔2〕从左到右在到左循环。
〔3〕从左上开始到下,到右上,到右下,再回到左上。
3我们要知道的不只是那一类书带来的指导知识,还要知道是以什么方式来帮助你,是理论还是实用?书籍分类很重要,你一定要知道自己是读得什么哪种类型书。
心理,文学,科学,理论,言情等...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有效的笔记帮助我们提升记忆力,增强逻辑思维,更好的输入从而进行完整的输出分享演讲能力,具有再现型。笔记的高效有价值的4个问题。
〔1〕整体来说,全书在来些什么?
〔2〕作者细节再说什么,如何说?
〔3〕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or部分?
〔4〕和你有什么关系?
有效的阅读,就像一场作者和读者亲临其境的沟通对话,理解在基础上的读者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更高级的是双方心智的传达,读者可以引发看到更高层次的思维,引起共鸣。
有主动意识的训练自我学习的目的,就是链接知识节点,知道学到的如何应用在生活中解决问题,还要知道可能会发生下面第二个延伸的问题。是一个知识的架构过程,已经知道的,但还要主动探索发现。
我们一定要超越“知道这件事”进而发展“如何我参与这件事,可以怎么利用”?
概括的说,这也是知与行的能力。
如何获得有效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