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件负面的事情耿耿于怀。你明知道这件事情想也没用,不值得再想,可是你无法停止想它,一开始你只是感觉不好。然后想到这个不好的感觉会影响健康,应该避免,可是你又避免不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长期下去,就可能是抑郁症。抑郁症是端粒的大敌,没有抑郁症的人端粒最长,抑郁的时间越长,端粒越短。这些就是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压力和种种问题勉强,会产生的普遍的负面情绪,那怎么才能克服这些负面情绪呢?
负面情绪的特点是让人当局者迷。陷入情绪的你,是被这个情绪给控制住了。这就是为什么你应该学会用旁观者的视角观察自己。你要跳出这个局,识别出来这是一个不好的情绪,给它打一个标签。然后你不能回避,你得接受你有这个情绪。比如说,你曾经做错一件事,非常懊悔,动不动就因此自责。那么当你这个自责的情绪上来的时候,你可以对自己这么说:“我又开始自责了,这个情绪不好,可是我这个人最近就是经常自责,真有意思。”你用自嘲的心态去看待此时的自己,用宽松的办法面对这些情绪,情绪就会慢慢消失。
我们每天会产生65000个想法。所以想法不值钱,90%的想法都是没有意义、不值得跟进的一个人有各种不好的想法都是正常的。考虑到这一点,当你遇到一个负面想法,你知道它只是65000个想法中的一个,你就不会太在意。有这个态度,是很好的开始。
更高级的技术还包括找到人生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你希望你得墓碑上写什么?比如“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父亲”“这是一位最有爱心的人”等等。“人生目标”这一招可不是心灵鸡汤,研究证明它有实实在在的好处。
贫困对端粒很不好。但只要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金钱对端粒的直接影响并不大。社会关系比金钱重要。如果一个人住在凝聚力高的社区,跟家人和朋友相处融洽,那就算钱少点也没关系。
但是另一方面,受教育程度非常重要。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对端粒的影响上不封顶,受教育程度越高,端粒就会越长。同时,职业也很重要,而且可能比收入还重要。一个坐办公室的白领,哪怕是个工资不高的底层员工,他的端粒也会比一个收入更高的体力劳动者长。有人调查过同卵刷胞胎,基因一样、从小的生活环境也差不多的两兄弟,一个成了白领,一个成了蓝领,白领的端粒要比蓝领的长。
孩子在出生以后。家庭环境不好,缺少父母关爱,甚至可能被父母忽略的孩子,会有一系列身体和精神问题,端粒短只是其中之一。
这是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一个人如果生活非常艰难,她的端粒本来就短,他生下来的孩子的端粒从一出生就很短。孩子生活在这样一个不稳定的家庭里面,将来的端粒只会越来越短。如果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这不就是家族式的贫困缺陷吗?人的命运也不是一出生就定死了。我们总能主动选择按照书中说的方法做一些事儿,主动选择让自己和别人的端粒更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