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拐
冬天到了,万物收拢了锐气,蛰伏了活力。惟有孩子们依然朝气蓬勃,热气腾腾,心里装满了春天。
七十年代的冬天才叫冬天,不仅仅是因为雪大天寒,更是因为大家都穿的比较单薄。于是游戏就成了孩子们抗击严寒最好的棉衣。
抗拐、打懒、打尖、打纸宝、溜冰、挤尿腚……一玩起来就忘记了寒冷,忘记了吃饭,忘记了时间。每个孩子的小脸都涨得通红,额上抹着一层汗珠,嘴角上挂着笑容,使劲提着嗓子兴奋地叫喊。
最抗寒的莫过于抗拐。课间的校园里,放学后的空地上,到处是孩子们抗拐的身影。有单打,双打,群打,还有一对双,一对多。若是嫌太单调,也可以融入情景剧,什么三英战吕布,什么虎胆入敌营,什么杨再兴单枪挑滑车,什么两军大冲锋……那真是吼声震天、气贯长虹。惹得一旁看热闹的也手痒脚痒,搬起腿来不顾一切地加入抗拐的洪流。
所抗拐,就是双手搬起自己的一条腿横在身前 ,呈一“之”字状,用另一条退腿支撑身体蹦跳前行。当两人相遇时,双方均用膝盖猛顶对方,直到把对方顶倒或顶得手撒腿落地为止。抗拐需要单腿跳行,因此保持身体平衡尤其重要。如果对方使诈,你搬着腿飞奔过去,向对方猛顶,对方却将身子一扭,虚晃一招,躲过你的冲击,那么大多时候你会一个趔趄 ,人仰马翻,对方毫发无损,你却铩羽而归。可是往往越是惊险不断,就越是其乐无穷。
尽管室外滴水成冰,只要抗起拐来,三五分钟不到,刚才还是棉帽紧扣,棉衣紧裹,此时已是头上热气腾腾,衣怀大开,大汗淋漓了。
挤尿腚是懒汉的发明。一排人靠着南墙根站着,惬意地晒着冬日煦暖的阳光。只要一人使劲一挤,其他人也就跟着挤起来。你挤我我挤你,越挤越热乎,越挤越起劲,恨不得把对方挤扁才肯罢休。最终劲小的被大家挤了出来,被迫出局。但他并不甘心,又赶紧排到队尾,使劲往里挤。“哼唷哼唷”大家挤得龇牙咧嘴,尿都快挤出来了,但又个个眉开眼笑,异常享受,只一会儿功夫额头就挂满了汗珠。我们常常说,挤尿腚就是免费穿了个火龙胆(大棉袄)。
晴朗无风的冬日是打尖的好机会。打尖需先做尖,大家选取一根又直又结实,如小孩手腕粗细的木棍,截取四五寸,两头削尖,制成“尖”。把剩下的木棍截取一尺多长,作为打尖的手杖。这样一切准备停当 ,就需要找一个墙根,在墙根处挖一个碗口大小的浅坑,从浅坑出发量出大约二十步远的距离,以此为界划一道横线。站在横线后将尖投入浅坑中,若是投中,对方立刻认输;若是投不中,对方就可以抡起手杖,敲击尖,尖立刻翻身飞去。打尖的规则是允许连击三下,尖飞出越远越好。以手杖为尺子,十手杖为一丈。如果打得太远,无法用手杖测量,也可估算。对方认可也就罢了,若提出异议,就必须一手杖一手杖的量,一旦少于估算的数值,成绩瞬间归零。
打尖其实是个危险游戏,一不留神就有可能将飞出的尖打到人脸上或身上,造成严重伤害。我就有一次将尖打入了窗户里,碎了一地玻璃,幸亏未伤到人。因此就出现了大人们极力反对孩子们打尖,孩子们寻找各种机会打尖,在大人们的反对声浪中,满街都是打尖孩子的怪现象。
打懒实为“打懒老婆”的简称,也叫打尜,文明语就是打陀螺。之所以称之为懒,是因为你不打它,它不转悠,打得越狠,它转得越快,它懒得出奇,懒得过分。
只要河上的冰能够走人了,打懒的人就一下子多了起来。冰面上到处是孩子们的欢笑声,到处是小皮鞭“啪啪啪啪”的清脆声音。懒快速旋转,中间点染的红心一圈圈扩展然后有又一圈圈收缩,就像水中的漩涡。尖尖的嘴上镶嵌的小钢珠,伴随着“嗤嗤”的声音把冰面划出一道道白色的圆弧。大家乐不知疲地轮着皮鞭,有的摘掉了帽子,有的敞开了衣扣,一个个打得极其忘我。鞭梢儿噼啪噼啪响,小懒滴溜滴溜转,尽管天寒地冻,但谁也不觉得冷。调皮的孩子还会搞偷袭,趁人不备偷偷扬鞭猛抽,让自己的懒以极快的转速去撞击别人的懒,把别人的撞倒了,自己乐得又蹦又跳。
后来不知哪个天才,把“打懒”改了个很酷的名字叫“打汉奸”。一说到“打汉奸”,大家的鞭子抽得更响、更起劲了,一鞭一鞭抽得“汉奸”在冰面上团团转,很是解气。有时候,大人们也会走上前来,和我们一起抽“汉奸”几鞭子。
拼力气的莫过于打纸宝。它不拘场地想玩就玩,因此深受大家喜爱。那时的纸宝是用废弃书纸或本子纸叠成的,一面光滑,一面有折,打翻算赢,纸宝自然归打翻的人。冬日里,找一个避风向阳的地方,纸宝放在地下,先通过剪子包袱锤决定谁先谁后,然后举起自己的纸宝用力向地下的另一个纸宝搧去,纸宝翻了面,输了的一方继续在地上放上纸宝,直到对方没有搧翻才轮到自己打。放纸宝时还要吹口气,说是纸宝有了仙气别人就打不翻了。为了打宝,有的孩子把自己的书和本子都撕了叠成了纸宝,后来被发现了,家长举着巴掌,追在屁股后面撵着打。大家打纸宝太投入、太卖力,以至于抡得胳膊肿痛,吃饭时连饭碗都端不动了。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孩子们的世界却从不匮乏。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一个个游戏陪伴着他们,走过了那些漫长而寒冷的日子。(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