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补丁🌍头条读书指南
花了同样的时间和精力,为什么9岁孩子的技能高于我?

花了同样的时间和精力,为什么9岁孩子的技能高于我?

作者: 菜篮子的烦恼 | 来源:发表于2019-07-22 11:21 被阅读0次

    系本人原创,如需转载,请知会一声,尊重下本人的辛苦劳动

    我平时的兴趣是打网球,在群里约上球友,下班后就带上装备奔赴球场。前几天约了一个宝妈一起打球,同她一起的还有她9岁的儿子。

    我们三个人在球场上对拉,中途休息的时候跟宝妈交谈起来。

    我:为啥你家孩子球打的这么好,动作标准,步伐稳,预判能力也强

    宝妈:哈哈,过奖了,其实还差得远,我每天都带他去丰台体育场练球,找了一个教练,差不多每天练2个小时

    我:够刻苦的,怪不得小朋友球技那么好,这水平得有3.0了(网球水平等级最高7.0,最低1.0,我应该属于1.5吧)

    宝妈:哪里,就是练的多,之前他是踢足球,学了一年就放弃了,后来跟我打网球,学了快3年了。

    我:天呐,我也练了差不多3年,也找过教练,可水平还是老样子

    宝妈:哈哈哈,还是练的不够多,勤练就好

    看到上面这段对话,是不是感觉很熟悉,这场景似曾相识。

    “你球技不好是因为你练的少”

    这句话我听的都要吐了,大家找的理由都是如此没有创意。我打网球差不多有3年,差不多每个星期都会球场打球,水平也真是一般,基本的动作都会,也能跟球友在场上互相拉球,可要说打的好,真是不好意思,这2年水平没见长进,各种比赛与我无缘,给参赛选手捡球的命

    为什么9岁的小朋友打的比我好?因为他年龄小,更容易培养?

    为什么我们同样打了差不多3年,9岁小朋友多水平高出我一倍,真的仅是因为“练的多”吗

    直到我看到《天才的假象》这本书,悟出了几分道理

    这本书的作者是萨伊德,他曾经是英国的乒乓球名将,雄踞英国乒坛榜首近十年,后来凭借自学考入了牛津大学,以一等成绩毕业。先不管作者现在从事什么职业,单看他过去的履历,打乒乓球是英国榜首,又自学考入牛津,最后以一等成绩毕业。为什么作者做什么都能成功?背后的秘诀是什么?通过这本书窥探到了作者一些方法技巧。

    激发内在动力

    在《天才的假象》这本书中,作者称这个过程为“自发影响”和“动力的连锁反应”,介绍的比较专业,举个例子大家就能理解:

    比如刚才的例子,9岁的小朋友刚开始学的并不是网球,是足球,但学了一年后放弃了,为什么呢?因为小朋友对足球没有兴趣

    但后来又为什么学网球呢?在他看妈妈打球的过程中,突然发现自己对网球有兴趣。

    兴趣激发孩子有动力去练习,而不是在父母的强迫下被动选择。

    但我们生活中也见过或者经历过,刚开始对一件事情特别有兴趣,坚持没多久又放弃了,所以,只有内在动力是不够的,还需要长久保持动力

    如何长久保持动力

    这个问题涉及到人的心理机制和自信心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思考:努力重要还是天赋重要?

    就拿网坛费德勒来说,8个大满贯的获得者,已经是世界顶级球员。他取得的成绩是靠努力还是天赋,又或者两者都有呢

    在1978年,德伟克做了一个试验,从人的心理机制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通过试验发现,部分孩子在遭遇困难失败的时候会放弃,责备自己天赋不够。另一部分小朋友在遭遇挫折的时候,关注点不在自己为什么会失败,他们甚至不觉得自己失败。

    这两种不同的思考方式,影响了他们做事的信念

    前者是固定思维方式,后者是成长性思维方式

    现在明白了吧,像费德勒这样的顶级球员,除去喜爱网球,为何能坚持不懈的训练,因为他并不觉得输球是失败,他的思维是成长型的,相反,输球不会使他一蹶不振,更是他在进步的力证,提供给他进步的机会

    我们普通人也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培养一个顶级选手,无非就是希望自己在一个领域能够坚持下去深耕,又或者希望培养自己的孩子某方面的特长。那么咱们如何做呢?从固有思维改变为成长思,改变的方法并不难:坚信做任何事情要想做好,需要的是后天的努力。

    咱们很多家长,平时经常夸赞孩子“聪明”,不如从现在开始转变方法,多夸夸自家的孩子“你一定很努力”。这样能够对孩子的思维模式产生影响,潜移默化提醒孩子,他做成某件事,是因为他足够努力,而不是因为他聪明,培养他的成长性思维

    有目的的练习

    生活中很多人多年都从事一个行业,可大家的水平各不相同,为什么有部分人能在短时间内做到高水平呢,这里就要讲到“有目的的练习”。

    1 什么是有目的的练习

    在《天才的假象》这本书中讲到,“有目的练习是让人们努力做到凭借现有能力无法完成的事情,即现有水平离处理问题所需的能力还有差距,一旦达到就立即转入下一个难度,如此循环往复”

    这是书中所讲的,意思就是在某个领域不断突破自己。就像我们业余打网球的,为啥还要参加各种比赛呢,就是在比赛中不断跟各路选手切磋,提高自己。比赛只是工具,提高水平才是目的。

    2 如何做到有目的练习

    书中提到一个方法:接触正确训练体系

    上面说到,9岁的小朋友打了3年网球,水平超过很多成人和同龄人,不仅仅能是因为兴趣和持久的练习,更在于他是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的。他从第一天训练起,就接受专业教练的指导。等到天时地利人和凑齐了,学习成了一件事半功倍的活动。

    所以,我们平常人学习某项技能,不能窝在房间里自己研究,得跟水平高的人去学习,利用他们的专业性知识来提升自己。

    咱们普通人能够做到以上这些,在某个领域已经能表现的出色,如果对自己的要求更高,希望看到更广阔的天空,下面这两点可以了解下:

    • 对知识的反馈

    还是拿业余打网球为例,很多球友执着于和高手打比赛,为的就是通过对比进行反馈:为什么自己做出的选择和高手不一样,高手下一步会怎么打?高手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打法?时间长了,自己就能领悟出适合自己的新的打法,能第一时间发现哪里出了问题,然后自动进行调整。这种反馈就是燃料,将推动知识的习得过程。

    • 学会建立高度自信

    这种方式,在竞技体育中经常用到。如费德勒这种顶级球员,除了上述说的,在赛场上还有关键的一点:过滤掉自我怀疑的思维模式。是不是觉得很矛盾,咱们一般人在练习的过程中,产生自我怀疑是能够帮助进步的,也是学习练习当中正常的想法,为什么这里又要求过滤掉自我怀疑。其实这两者看似矛盾,但确实能够共存,在某个领域的佼佼者,一般都有双重思维模式。

    这种思维模式是教自己建立高度自信,即使这种自信是有悖逻辑的

    《天才假象》这本书中提到的一些思考方式和改变方法对于咱们普通人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如果当成一般成功学的书籍来读的话,确实有点浪费。在我看来,它是本工具书。书中部分的内容看似在平常的生活中已经有过接触,但是只要深入思考,会发现与我们普遍的认识有细微的不同。另外,关于最后如何建立高度自信的方法,书中提到“安慰剂效应”,这个算是本书的难点。每个人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有兴趣可以自己去了解下

    所以,相信后天有目的努力,能够使我们面对失败的冲击,不会因为一时的失意或者失败,而放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花了同样的时间和精力,为什么9岁孩子的技能高于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ui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