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母亲节,我差点忘记。往年我都是提前在网上查好日子,记在手机里,如今要不是网络铺天盖地的关于母亲节的活动,这个节日我怕是真的要忘记。
自己小时候是很依赖母亲的,尤其是“初潮”后,我总是下意识的回避父亲,刚刚青春期的我在那时候认为母亲给我更多的安全感。更因为父亲从小对我非常严厉,所以母亲总是扮演那个红脸的角色,在心理上我也会倾向母亲一点。
可是随着自己年岁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和母亲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甚至避而远之。我开始责备母亲对自己没有好好的培育,我羡慕朋友们美丽端庄大方有知识有文化的母亲。
但我忘记了,我也从来不是“别人家的小孩”,又凭什么要求她是“别人家的妈妈”呢?
再刷《请回答,1988》剧中的每位妈妈都既相似又特别,既可爱又伟大。
大雨中声嘶力竭地保护参加学运被抓女儿的宝拉妈妈,为了给儿子买一双球鞋偷偷去澡堂打工的善宇妈妈,因为觉得家人没有自己也能过得很好而内心受伤的正焕妈妈,还有不喜欢被别人叫“东龙妈、大龙妈”的职场女性赵秀香……
都说妈妈塑造了我们,其实何尝不是我们创造了妈妈。每位妈妈都是为我们量身打造的,因为量身打造,所以这份独一无二就是最好、最珍贵的。
妈妈的爱不像父亲,那么高大伟岸,她们的爱渗透到细枝末节,《北京女子图鉴》里,陈可的妈妈来北京看她,临走时,给陈可包了100个饺子,那一刻我突然想到自己在广州,妈妈来看自己,走的时候,给我在冰箱里冻了一满冰箱的菜,还怕我自己舍不得买肉,给我冻了一大块牛肉在冷冻室。那时候的我对妈妈的依赖超过了青春期的时候,可是如今也不知怎么了,我却开始和她越来越没有话聊。
我不是别人家的小孩,你也不用做别人家的妈妈这大概就体现了孔子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道理吧。
她为了和我保持交流经常没话找话,唠叨碎碎念,但最后什么都会考虑周到;她怕我冷怕我饿,把冰箱全都塞得满满的;她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把最好的留给我用。
看过毕淑敏说的一段话:“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都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我们一天天的长大成人,为了新的生活忙碌,却常常忽略了,妈妈正一天天的老去。
我们都不是“别人家的孩子”,妈妈当然也不用做“别人家的妈妈”。只想说:妈妈,现在的你对我而言就是最好的!
只是如果有一天我留给你一个背影,请别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