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有人信奉宗教,有人信奉哲学,有人沉迷于游戏,也有人对书本爱不释手,人与人之间必然会有差别,但由于认知层次不同所带来的差别并不构成你瞧不起他人或是可以嘲讽他人的理由。
职业没有贵贱之分,年龄、性别及身高也不该受到人们的非议。言论自由的可怕之处在于:什么都可以成为话题,什么都可以成就一段表达欲望。
人人都有无知的时刻,都有自己的认知边界,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不断提升认知层次,但不能对任何人妄下定论,去评价一个人无知,不论对他人还是对自己。
01 争吵本身只是在强化对方想要“吵赢”的决心
当大部分人都常常陷在争执对错的状态中时,他们忽略了任何一段言论都有人认同或反对,而争执只是在加重对方想要与你争辩的欲望,这样就形成了一来二去的争论。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沉默、有表达、有认同、有争议。比如社交平台中你参与的话题一定是自己感兴趣的,或你认为与自己有关的。
这样想来参与同一个话题的人或看同一篇文章的人本身就是有共性的,他们关注同样的话题,既然有很多人都会对同一个话题产生关注,那么人们就必然会对同一件事持有不同的观点,也就是说任何人被认同或被反对都是件很正常的事,不是吗?
02 无知行为的一瞬间可能为他人带来不可自愈的伤害
有很多孩子从小就因为父母离异、长相不够出众、身体上存在缺陷等种种问题而产生自卑心理,嘲笑他人的人只是一个表情或是一句话都会有可能加重他们的自卑及自我否定的心理。
一个孩子如果曾经被10个人嘲笑过,每个人仅嘲笑这个孩子2秒钟,也许这10个人都没当回事,但这个弱小到没有自我调节、自愈能力的孩子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法重新振作。
我们无法指出这场悲剧是谁造成的,但它就这么发生了。有多少人能做到像阿德勒一样写出一本《自卑与超越》来激励自己和他人呢?
从这场悲剧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一个孩子正在被“无知”伤害着,而仅仅嘲笑他人2秒钟的人既然能做这件事,就足以说明他们并不认为这2秒钟的做法是无知的。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从小就很自卑的孩子,面对一个自卑的朋友,我们常常会劝对方不要自卑,可是他的自卑是如何形成的呢?这样轻描淡写的劝说只会令他更难过更自责,根本无助于他建立自信,因为我们根本不清楚他受到了怎样的伤害才会变得自卑。
03 无知可以是一种行为,但不能成为对人的评价
上面两个段落其实就是两个小小的认知盲点,意识不到问题所在,就会在无意中酿成大错,而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感受一些无知行为带来的不便或麻烦,有些是自己带给他人的,有些是他人带给自己的。
无知是无罪的,人之所以会“活到老学到老”,正是因为知识、学识是没有边界的,人因为无知才会学习,因为认知到自己有很多知识盲点,才会去有针对性地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好奇心。
知识能够启发的一定是有缘之人,这个人在某些知识点出现之时,刚好意识到他需要在这方面精进、修炼,这时他与这个知识点的相遇才是恰到好处的成全。
每个人的进化是否高效也要看他平时是否能够抓住那些令自己提升的机会,不然机会对他来说就不是机会。正如有些人因为自己认知水平高于他人,就去指责他人无知一样,在指责他人的那一刻,他并没有认识到“认知水平不同是很正常的”这个启示的到来。
04 请认清每个人都有无知的一面
原本你可以拓宽的知识领域是没有边界的,但是你在筛选读物、交友或处理问题时就不由自主地给自己设置了边界。
比如说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发现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于是他们很有针对性地去买与教育相关的书籍,可是却忘了反观孩子身上的问题是否与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关,忽略了除了在教育方法上的改变外,是否自身也需要在思维和认知层次上做出一些努力呢?
勇于接受、面对自己的无知,也允许他人的无知,才能试着接近“不以万物为刍狗”这样的状态。人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盲点,每个人所秉承及接受了怎样的文化,取决于外界环境对其自身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这些影响才促成了一个人不断进化,这里面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而是人们所受的影响教化、或者说同化了他们。
你不能局限于自己所看到的及感受到的一切,因为那不是世界的全部。
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都有他自认为的道理所在,所以当你因为与他人的认知层次不同而不解时,不必惊讶。
05 小结:
人生的每一天,每一刻都可以成为修炼的道场,认知水平的进化过程就在这无形的道场中,它随时都能得到提升,当然也有可能是停滞不前的,就看你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其实很多书籍和知识都受益于愿意接近它们的人,这一点不是绝对的,却是普遍的。所以当你遇到你认为的无知行为出现时,可以告诉自己:每个人有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这很正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