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简单聊聊课堂提问的话题。
虽然新课程标准提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曾经也觉得自己是这么做的。直到有一天,无意间被学生的一句话惊醒,原来,课堂提问并非如此。
回顾课堂提问的情景,总体上可以分为这几种情况:
一是被提问的,往往是班里那些中上等的学生。他们中的一些人,几乎每节课都有被提问的机会。
二是小组提问。就是把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小组讨论环节之后,每周派一个代表发言。
三是依照某种规律提问。比如某一排或某一列,或者S状提问,也或者是开火车的方式提问。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更科学一些,因为大家机会均等,每个人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这也有弊端,因为后面被提问的学生会不顾别人的发言,而有意识地去计算轮到自己发言的时候是哪个题目。
四是随机提问尤其提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相对于规律提问的不可控因素更多一些,但是也能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今天的提问,我运用了第四种方式,而且是有意提问那些程度稍弱的学生。但是,这些学生不会回答怎么办?
在这一点上,我悄悄采取了一点小策略。
比如,我布置了部分课堂习题。在约摸时间差不多的时候,我去巡视。嗬,还真的很有收获。我提前跟欣说要提问她,但是学生说她不会。好啊,我就讲给她听,讲完之后告诉她一会儿就讲这道题。毕竟刚刚讲过,学生反馈出来的知识讲解非常好。
再比如,我提问到彤的时候,她小声说她不会。于是,我也低声对她说了答案。她照着说了出来,但是依然不会讲怎么办?我就提醒她用哪句口诀!
我发现,被提问的学生有的开心,有的意外,但是他们站起来以后,都能认真地去对待自己被提问的问题,而且那种讲解时的开心神情和自我欣赏感也传递给别人快乐。
提问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最好不要让学生摸到规律,不然的话,他们中的一些人就会瞅机会偷懒了。变换不同的花样,让所有的学生都进入到听课的状态中。时时做好被提问的准备,及时调整个人状态,就会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