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佛、儒、道专题
解读《道德经》之22-2:不争无争

解读《道德经》之22-2:不争无争

作者: 橡木桶 | 来源:发表于2018-10-26 09:32 被阅读88次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要自我表现,而是低调隐晦,反而容易明显和突出;过分自我表现,通常遭人厌恶,人人心存嫉妒,容易遭受抵制,所以不易出类拔萃;现代的行为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就是设法消除心理抵抗。

不要自以为是,而是自以为非,反而容易受到赞誉,设法证明自是,非常令人讨厌,人人心存愧疚,特别反感正确,所以不会赞扬正确,而是欣赏错误。雅典的辩论是以论证为主,中国的讨论是以认错为主,而正确令人愤懑。

不要自夸业绩,而是多说缺点,反而受容易到记功;努力渲染功劳,时常遭人反感,人人心存罪过,十分反感成就,所以不愿看到成功,而是喜欢缺陷。立功受奖是非常困难的,自夸自诩就更难了。

不要自负自傲,而是经常自嘲,反而容易获得成长,过于自满自负,限制自己成长,人人喜欢骄傲,自负不能进步,所以不能骄傲自豪,而是谦虚卑微。骄傲等于狂妄,自负等于自满,都是妨碍进步的大障碍。

唯有不参与争抢,天下没人能和你争夺。人们都反感争抢的,喜欢谦让的,就是做到为无为,做不做,行不行,尊天守道,积德有理,与世无争,则众人拥戴,天道自然就会成全。

老子的睿智在于,避开是非,不讲对错;只是从心理深处揭示了人性的缺陷和弱点;圣贤不懂心理学,却在现象中隐喻了人们的心理作用和相反的表现,告诫人们为人处世的智慧之道,就是不自是,不自现,不自夸,不自负,因为这是人人都不喜欢的,是人性感到不舒服的,反之,自现,自是,自夸,自负都是人人渴望,喜欢,追求的;

自谦,自黑,自贬,自嘲则是最受欢迎的,最乐意看到的,所以做到的人,就是最受拥护的人。这是二千多年前的沟通技巧,也是当代欧美流行的行为心理学的宗元起点。权力财富很重要,正确英明不重要,心灵感受最重要。

相关文章

  • 解读《道德经》之22-2:不争无争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要自我表现,而是低调隐晦...

  • “不争”是高境界与高修养

    “不争”是高境界与高修养 《道德经》里面多次提到“不争”,国学大师做曾仕强先生解读它时,说:“不争最大争。” 这两...

  • 日更之无争不辩

    今儿咱聊个有意思的话题,无争其实就是不争,心里也不争,言语上也不争,但怎么才能做到无争呢?我说我无争我就无...

  • 不争

    我们世人总喜欢争来争去,但道德经里藏着一个智慧叫“不争”。如“水利万物而不争”,“不尚贤,使民不争”,“君子无所争...

  • 以为是糊涂,其实是不争

    欲为大树,莫与草争。 不争,乃大争。不争,则天下人与之不争。

  •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出自《道德经》。不争先不是不求上进,而是尊重自然规律,不破...

  • 《道德经》第三章“使民无知无欲”正解 别世富

    “无知无欲”出自道德经第三章,其实是老子对水地比卦的解读。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

  • 从《道德经》中解读财富十五 - 草稿

    从道德经中解读财富15、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

  • 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林语堂在《风声鹤唳》中曾写道:不争,乃大争。不争,则天下人与之不争。 和生活争,会平添生活的负累;和亲人争,会疏远...

  • 上善若水

    今天学习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我们的善良要像水一样,水利万物而不争,这种不争才是真正的争,而越想争的人,越是争不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读《道德经》之22-2:不争无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xk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