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简书电影院想法
是电影中《麦田里的反叛者》,还是小说里的“守望者”|塞林格

是电影中《麦田里的反叛者》,还是小说里的“守望者”|塞林格

作者: 三月无名 | 来源:发表于2019-10-22 11:31 被阅读0次
    图片选自纪录片《塞林格》

    我们常说读书这件事永远不会晚,这句话本身没有错,只不过对于有些书籍而言,却理应在最恰当的年纪去遇见、去阅读。

    比如《杀死一只知更鸟》,以及今天要谈到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部在出版后受到美国青少年狂热追捧的成长型小说,其主人公霍尔顿的心理历程似乎是整个具有反叛精神的青少年群体的缩影。多少人都曾自认为自己就是霍尔顿本人。

    而我读这本书时已近而立之年,很显然,对于书中那个满口TMD、有些偏执和神经质的16岁高中生霍尔顿的形象一时无法融合代入。

    我理解不了霍尔顿,或许正是因为我不曾了解创造出这样一个人物形象的作家塞林格。

    图片选自纪录片《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并不是一本讲述发生在麦田里的故事的小说,整部小说唯一提及麦田之事是在第二十二章,主人公霍尔顿偷偷跑回家看望妹妹菲苾,在与妹妹的对话中他说到:

    “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我知道这不像话。”

    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是霍尔顿心中美好的愿望,又何尝不是塞林格本人的意愿呢?

    因《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而成功成名的塞林格,因不愿再受到外界的任何干扰,选择远离这个“假模假式”的社会,隐居山林,如同道家的隐者一般。

    “麦田”,或许是作家内心和精神世界仅有的一片宁静美好的天地。

    图片选自电影《麦田里的反叛者》

    遗憾的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并没有被改编成任何影视作品,因为塞林格非常排斥、痛恨好莱坞,也拒绝将自己的作品拍成电影。这在小说开篇曾由霍尔顿传达了出来:

    “我最最讨厌电影。最好你连提也不要向我提起”。

    作家之所以有这样的态度,与他的一段感情经历有关,后面会有提及。

    因此,现在我们不会看到任何关于塞林格作品改编的电影。

    小说虽然没有获得改编权,但并不意味着不能对作家本人进行艺术创作,于是便有了这部传记似的电影——《麦田里的反叛者》。

    图片选自电影《麦田里的反叛者》

    如果你已经看过小说或者对塞林格很感兴趣,那么这部电影还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还是很感谢有这么一部电影的出现,能让我们对塞林格多一些了解,这并不是说这部电影拍摄的有多好,并且塞林格本人肯定不愿见到有人将他的人生经历搬至大荧幕,虽然饰演他的男主角同样高大帅气,但能够还原塞林格的终究还只能是他本人。

    这部电影是基于事实进行的创作,并将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部分内容进行拆解,与塞林格在创作前后的经历穿插糅合,在交代了作家故事的同时,重现了小说中的一些经典对话与场景。

    比如:“你知道中央公园南头浅水湖附近的那些鸭子吗?那个小湖?我问你,在湖水冻严实以后,你可知道这些鸭子都上哪儿去了?”

    只不过小说里霍尔顿同司机的对话,到了电影里则将其处理成了塞林格与湖边一个流浪汉的对话。

    图片选自电影《麦田里的反叛者》

    电影终归是一门艺术,它有别于纪录片,也不是现实的真实写照。我们无从考证关于鸭子到哪去了的这段故事是否取材自作家本人的真实经历。这部电影,只是能更好的帮助我们认识、理解小说而已。

        这部电影整体上是围绕塞林格创作《麦田里的守望者》前后的几段经历铺展开的。

        从最初父亲的不认同、母亲的信任与支持;

        到大学期间的教师惠特·伯内特的教导与鼓舞;

        再到与年轻、美丽的乌娜·奥尼尔的邂逅、相恋;

    图片选自电影《麦田里的反叛者》

        接着便是塞林格一生中最重要的时间点——二战,以及他参军期间,乌娜·奥尼尔于18岁生日当天嫁给了彼时54岁的喜剧大师卓别林(塞林格之所以厌恶好莱坞与这段感情经历脱不了关系);

    图片选自纪录片《塞林格》

        二战结束后,塞林格继续创作霍尔顿的故事,最终成功出版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声名大噪;

        最后,不愿被外界干扰的塞林格决定隐居,潜心写作,并不再出版任何作品。

    图片选自电影《麦田里的反叛者》

    很难想象一位经历过残酷战争的作家会以这样一位叛逆的16岁青少年的口吻写就一部小说。

    其实,文学史上有很多作家都有着参军的经历,君特·格拉斯、福克纳、卡尔维诺、海明威……

    你或许想像不出,用优美的笔触描绘人性的善良与美好的《边城》作者—沈从文先生也曾经跟随部队饱尝战争带来的苦难。

    塞林格同样没有直接去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通过这样一个与周遭世界格格不入的青少年霍尔顿的形象映射当时那个“假模假式”的社会。

    图片选自电影《麦田里的反叛者》

    《了不起的盖茨比》开篇有这样一段话:

    “当你想要评论某个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只需要记住,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你所具备的优势。”

    对于塞林格,我不敢轻易地去解读他。虽然我有发声的自由,但我没有评判的资格。

    而对于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麦田里的守望者》,不管是否读懂,是否有共鸣,都无法简单的用一两句话去定义它。

    或许,那个真正了解霍尔顿的只能是塞林格吧!

    图片选自纪录片《塞林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是电影中《麦田里的反叛者》,还是小说里的“守望者”|塞林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bfq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