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闲话电影』简书电影娱故事
七月和安生|寻找开满金黄雏菊的田野

七月和安生|寻找开满金黄雏菊的田野

作者: 慢心理工作室 | 来源:发表于2017-02-21 22:58 被阅读0次

    她的小说像散文。对白像独白。独白像对白。充满大量感观名词。颜色。质地。温度。声音。气味。动词则简单而干脆。她不动声色,旁观,观察,体会。却直指人心。爱与恨。拥有和失去。恐惧和愤怒。分离和孤独。生和死。通透又暧昧。同时暗流涌动。

    她是安妮宝贝。

    从《八月未央》《告别薇安》《七月与安生》到《清醒纪》《素年锦时》《二三事》,那个留着黑色长发,穿着白色棉布裙的少女一路流浪,从梦境到现实,从喧嚣的大都市到清澈寂静的西藏,无数次体会拥有,分离,靠近,压抑,放肆,绝望,挣扎,一直在寻找的路上。

    这本《七月与安生》是安妮宝贝初期的作品。作为原著党,我决定抛开电影。电影有了妥协的成分。而原著则探讨了更极端的可能。

    一个学心理学的朋友说:每个女孩子心里,都住了一个七月和安生吧。我想是的。七月和安生,在普遍评价标准中,像磁铁的正负两极。正确和错误。乖顺和叛逆。压抑和放纵。每个女孩子,如果她们有时可以像七月一样安稳乖顺,有时可以像安生一样自由不羁。她们可以变化可以选择,那么她们是完整的。而七月和安生,是缺失的。她们允许自己呈现出来的,只有一面。所以她们选择了共生。

    七月有正常传统的家庭,有疼爱她的父母,有称赞她的老师,有喜欢她的同学,顺利而美好,拥有太多,她因而不敢放手惹大家失望,放弃自己真正想要的。按照心理学上的依恋理论,也许她可以被归为安全性依恋的那类人。但这只是也许。更深层来说,所有的乖女孩,恰恰是自我被压抑得最厉害的,为了做到父母和别人眼中的优秀和美好,牺牲了自己真正的爱好,兴趣,追求,快乐甚至是生机。所以七月一直是很被动的,不敢做自己,一直在符合别人期望的轨道上跑着,连和安生之间的相遇,她也宁愿解释为被选择。到后来沦陷于三角关系中,她仍然愿意做被选择的那一个,她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来选择。这样她心里好过些。

    而安生的原生家庭是分裂缺失的,她从来没有见过父亲,母亲常年以一个男人的隐秘情人的身份居住国外,从小安生家里就只有保姆带着她。这样的家庭关系,最容易培养出矛盾焦虑型或者是回避型依恋的孩子。对父母爱恨交织,或者是干脆试图把他们从自己人生里抹去。只有这样,她才能不再期望得到爱。所以安生在亲密关系里,也是矛盾的,既想走近,又想离开,因为爱家明,所以干脆离开他远走高飞。因为她害怕被拒绝。害怕再次体验到被所爱之人遗弃。所以自己先主动拒绝。

    十三岁到十六岁,七月和安生好像共生的植物。有时七月像安生的影子,有时安生像七月的影子。她们分享一切。她们好得好像一个人。一切似乎都没有了界限。在这样模糊界限的关系里,她们试图忘记自己,成为对方,完成依靠自己似乎无法得到的别处的生命。

    家明的出现,暂时打破了七月和安生的共生状态。终于有一个人,是七月无法和安生共享的。无论家明换成家朗还是家俊,只要他出现了,他都会成为七月和安生分离的原因,也会成为她们同时爱上的一个人,因为她们都无法承受分离。家明是她们共生环节上最后的纽带。家明自己也对七月承认说:你们都是那么好的女孩,你们好得好像一个人。所以他选择了同她们一起共生。安生对七月说:家明是我们爱的男人。通过这样的方式,永远地和七月和家明共生下去。

    家明和七月一样,自己做不了选择。一切听从安生的安排。安生让他回去七月那里,他便回去。当初在幽深山谷的庙里,他尽管把最心爱的自小贴身佩戴的玉牌给了安生,也说着他的灵魂会随着安生去流浪的话语,还是可以继续和七月在校园里做模范情侣。苏家明,只是男版的七月,也无法为自己做出选择,无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无法为自己负责任,无法活出自己。

    这样的看似三个独立的人,灵魂却如连体一样,深深交织纠缠在一起。直到安生最终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再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她不爱自己的身体,不爱自己的灵魂。她以为自己生出来就不被爱。也永远注定不被爱。这是宿命的孤独。她想过生死的意义,在逃学一个月去写生的日子里,她和朋友在野地里煮咖啡,在冰凉的溪水中洗澡,夜晚躺在地上看满天星星,她感觉活着只是意味着活着。她无数次折腾,流浪,身体和灵魂都伤痕累累。

    残忍一点说,这部看上去爱恨纠结的三角恋里,其实根本就没有爱。

    因为从一开始就没有界限。没有自爱。

    七月和安生,都不过是借助爱对方身上自己没有的东西,来弥补自己的完整。通过爱别人,来爱自己。当我们不爱自己之时,只能通过爱别人来看到自己,感受自己,爱自己。

    引用我深爱的心理学家弗洛姆先生的关于自爱和爱他人关系的一段话,给所有的七月和安生,男版和女版的,也给自己。愿用自爱的魔力,来打破恐惧分离的魔咒:

    “在我们用心理学的观点分析利己和自爱以前,我们必须分析一下自爱和爱别人是相互排斥的这一错误的逻辑结论。如果把他人当作人来爱是美德,而不是罪恶的话,那么爱自己也应该是美德,因为我也是一个人,有关人的一切概念都与我有关。因此上述原则本身就是矛盾的。圣经中“爱他人如同爱己”的说法说明了对自己的完整性和独特性的尊重,爱自己,理解自己同尊重、爱和谅解别人是不可分割的。爱我同爱另一个生命是紧密相连的。

    这里我们就触及到了使我们得出这些结论的一些心理上的先决条件。概括如下:我们的感情和态度的对象不仅是其他人,也包括我们自己。对别人的态度同对我们自己的态度互不矛盾,而是平行存在。从这一点出发来解答我们的问题就意味着爱别人和爱我们自己不是两者择一,恰恰相反:一切有能力爱别人的人必定也爱自己。原则上爱自己和爱别人是不可分的。真正的爱是内在创造力的表现,包括关怀、尊重、责任心和了解诸因素。爱不是一种消极的冲动情绪,而是积极追求被爱人的发展和幸福,这种追求的基础是人的爱的能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月和安生|寻找开满金黄雏菊的田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bhp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