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17)

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17)

作者: 菇媽 | 来源:发表于2019-12-21 09:56 被阅读0次

四.从东方来到西方,从童年走向青春

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17)

小蘑菇在多伦多度过了她11岁的生日,告别传统文化的童年,她将在西方开启青春岁月。

刚来到多伦多时,她对学校还是比较抵怵,我没写错,是“怵”。一提上学,她就怕。说实话,刚来时,她几乎天天哭,从一个所有人都认识的地方突然到了一个谁也不认识的陌生环境,虽然父母都在身边,她的失落和不快是不言而喻的。得赶紧让她去学校,交了朋友就好了!抵达10天后,5月初我们去了离家步行五分钟的学校,满面红光的校长亲切地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宣布喜讯:“你们来的太是时候了!再过四十多天我们就毕业了。”

第一天蘑菇下课回来在门口就听到了她的说笑声,我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她开心地说:有个金发碧眼的女同学一见她就说:“我想做你最好的朋友!”

第一天就交上朋友了!可是我几乎没教过蘑菇英文口语,她怎么和人沟通呢?“简单的意思能懂,就是说起来不行。”就在我以为第一关已过时,第二天回家的蘑菇就蔫了。原来因为她不能说出更多的话,昨天刚交的那个“最好的朋友”就找别人玩去了。

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17)

1.语言关——母语自信是助力

我坚持孩子必须和我们有着同样的母语。放弃这个权力意味着放弃父母的一半权力。母语学好了,可能就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学习方法,还会给你一种在学习语言上的自信。

来到异国他乡,第一个要过的就是语言关,小蘑菇当然不可能逃避。虽然一开始是会比较难受,但我还是坚信我没有在国内花功夫给她补英语是正确的。语言一定是环境的产物,在中国就该抓紧这个环境和时间让她一门心思地学好中文。到了讲英语的环境,小孩子学说话必定是很快的。

以前华人父母怕影响了孩子的英文水平,勉为其难地在家还要和孩子说英文。我在中国还亲眼见过华人妈妈和婴儿说英文。可惜大多数这样的父母,自己的英文水平不久就被孩子超越,你能想象用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去教导有着大学语言水平的?这些华人父母和说一口英语渐渐长大的孩子的沟通可见一斑。然后更多的沟通方式是父母说中文,孩子说英文,彼此懂个大概意思,但是深度思想交流就被语言阻隔了。所以,我坚持孩子必须和我们有着同样的母语,这个是父母不需征求意见就可以决定的,于我而言,放弃这个权力意味着放弃父母的一半权力。我虽然已经入加拿大籍,还是选择从加拿大回到中国生孩子,让孩子在中国度过童年,與有條件一般選擇去北美生孩子的華人逆向而行。

华人父母还有个普遍心理,就是担心孩子说英文有口音,他们似乎觉得这是一种类似于劣等品质一样严重的问题,甚至有的父母会带着自豪地说起自己的孩子说中文的口音像老外。这种担忧自然会影响到自己的孩子,他们可能会收到一种错误的讯息——可别让人知道我是华人!伴随的心理暗示是对于自己的原生文化身份的不自信甚至自卑。

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17)

来加拿大前我就对小蘑菇说:“语言就是沟通工具,你和人讲英语是因为对方不会讲中文。你完全不必为自己的英语讲的不好而不安,对方更不该为此而取笑你。”果然在最初的阶段,面对有些“捣蛋鬼”的挑战,诸如“You don’t even speak English well(你根本讲不好英文)”,蘑菇采用了我教她的方法,回敬道:“我至少还能讲一些英文,而你却完全不懂中文!”这种文化自信让她敢于说不完美的英语,也促使了她在语言上的飞快进步。

不过我还是没想到小蘑菇这么快就过了语言关。一般新移民到了这儿,都要学ESL(英语不是母语的移民上的英语补习班),小孩差不多要半年左右,有的成人几年都还在学,可小蘑菇只上了一个多月的ESL就通过了,接下来所有的课都和同学一起上了。

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17)

不到一年,她还在学校当起了播音员。当她随口说出中文时,不熟悉的人会问:“中文是你学的外语吗?”(她被以为是出生在加拿大的)蘑菇回答:“中文是我的母语”。

蘑菇很快就在家说起这里人们对于亚洲人的固化印象,她对于这种文化现象的知觉力特别强。“不过套在我身上完全不适用”她笑着说。是的,蘑菇的数学成绩是低于学校平均值,反而她这个英文学了一年的亚裔的英文成绩读写都高于学校的平均值。蘑菇的在多伦多初中的第一份成绩单(report card),比成绩更重要的“学习技能和工作习惯”的考核指标有“责任心,组织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主动性和进取心,自我管束”,蘑菇全部得到了最高评级E-优秀。说明她完全融入这个学习环境了,没有任何补课和课外学习班,就是水到渠成。

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17)

蘑菇英语神速的进步虽然是个案,但是仔细分析还是有些规律和方法可以总结推广。首先所有的语言是有一定的共性的,母语学好了,可能就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的学习方法,还会给你一种在学习语言上的自信。其次,除了我之前给她读的那些英文读本的作用,她来到加拿大后,就迷上了看英剧美剧,这个不但让她的英语飞速提高,也顺带熟悉了英美的当代文化,而对流行音乐的着迷又让她跟上了流行文化的步伐。这个和我当初让她看小说是异曲同工的,功夫在诗外,文化的获取更不是在补习班能得到的。

当然,对于最初阶段的小蘑菇而言,过语言关最大的意义是能交上朋友了。周围有几个要好同学一起在课间说话玩闹,一起吃饭逛街,这种被接纳的感觉让她也在心里接纳这个地方了,有熟人朋友的地方就不再陌生了。

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17)

2.北美教育

同学之谊

关注孩子交往的朋友的价值观特别重要,还要不时确定自己的孩子是否能辨析是非,这决定了她会从朋友那儿学到好的一面,杜绝坏的影响。

游学生涯使得童年的小蘑菇交的朋友跨度从2岁到80岁,没有像大多数孩子那样有相处时间长久的同学。所以,她进入加拿大的模式是以开启同窗之谊为起点的。

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17)

玛丽娜是蘑菇转学到这个班第一天就主动和她做朋友的,所以蘑菇特别珍惜那份情谊。从此我们经常听到蘑菇一回家就报告玛丽娜的各种奇闻逸事。

玛丽娜属于那种上海人谓之“十三点兮兮“的女孩子,经常把自己弄成大家的笑柄,但是不管别人怎么取笑奚落她,她全然不以为意。她长着个漂亮脸蛋,但是各方面知识都相当贫乏,当蘑菇说起莎士比亚的某个剧本,她会说“沙什么?”甚至连蘑菇最喜欢的ABBA这样经典的西方乐队都没听说过。她幼稚的言行分明几岁儿童,唯独在“男女情爱”上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早熟”,老是谈论谁喜欢谁了,或是又有哪个男孩子喜欢她了。她在这方面的洞察力绝对不容小觑,她两次精准预测了两个男同学对她的暗中爱慕,用事实证明蘑菇在这方面是何其稚嫩迟钝。因为一开始蘑菇说不可能的,那个男孩子不会是喜欢玛丽娜这种女孩子的那类人,但后来人家还相互表白了,实在有点打击了蘑菇向来挺自以为是的识人之明。

玛丽娜有次考了不好的成绩,自己把成绩单上的分数改了,还有次让同学冒充继母笔迹写请假条。我终于对蘑菇与她的交往提出担忧了。但是,蘑菇回来报告了新情况:玛丽娜的亲身母亲在她七岁时死了。于是,蘑菇就此赋予了她某些受照顾的特权因为她太可怜了,蘑菇同时授予自己保护她的义不容辞的职责。当玛丽娜被欺负时,她会当场站出来用她学了不久的英文指责那些人,她甚至跑到校长室去为玛丽娜伸冤,让校长管教那些欺负玛丽娜的人(蘑菇英文的神速进步可以部分归功于此)。经常是玛丽娜自己一转身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蘑菇还在为了她鸣不平,甚至生气落泪,说那些人为什么这么欺负玛丽娜?她妈妈都死了,TA们还这么没同情心。

我们当然也觉得不能苛责一个从小失去母亲的孩子,而且对于蘑菇的这种正义感加同情心极力支持鼓励,对她的重情重义也深表赞许。

和同学混熟之后,蘑菇有了新朋友,并且感慨玛丽娜太幼稚,和她的交流没有深度,而和新朋友就会有更多层面的交流。蘑菇知道我要说什么,就替我说出来了:“当然,我还是很珍惜是她给了我最初的友情”。但是,显然她开始比较少地和玛丽娜呆一起了。过了一阵子,她说:“我发现和玛丽娜的友情是更宝贵的,她给我的感觉像是家里人一样,她会在细小的地方关心我。而和新朋友只是信息和思想上的交流。”

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17)

蘑菇终于自己“习得”辨识不同的友情。虽然我很看重孩子的情感教育,从小就对她随时随地言传身教,但友情只有她自己经历了才能感受,而同窗之谊是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养份,并且在某些方面会影响人的一生。其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训之理,亦有现代同学圈人脉之说,最紧要也最无奈的是,到了青春期的孩子,同学之间的影响往往会超过父母之教。所以,关注孩子交往的朋友的价值观特别重要,还要不时确定自己的孩子是否能辨析是非,这决定了她会从朋友那儿学到好的一面,杜绝坏的影响。譬如,她的同学自己打工赚零花钱,还批评蘑菇花父母的钱大手大脚。其实蘑菇在这方面也不算过份,但来自同学的这种影响力真是“满满的正能量”,让她觉得花额外的钱要靠自己。这方面做父母的说教哪有同学来的给力呢?!

这里青春期孩子普遍早恋,她的那几个要好同学会安慰“单着的”她:“别难过,你会找到那个人的”,蘑菇就有些哭笑不得了。她觉得她们就像在“过家家”,她有过高论:“一辈子都会需要男性朋友,(并且强调:不是男朋友)因为他们是和女性朋友不一样的朋友,他们会让你对世界的认识更全面,也会使你更完整。”我们在被她逗乐的同时,也深以为然。我想她一定是有感于她认识的那些“老中青三结合”的文艺大叔们,博识有趣,才艺双馨,她自以为和他们很有共同语言,她一定觉得他们比那些“奶油男朋友”好玩多了!

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17)

多伦多有着一百多个族裔,学校里的学生真正是来自五湖四海,各种肤色的都有。小蘑菇交的朋友从童年时代交友的年龄职业的大跨度到如今的族裔宗教肤色大跨度,对她形成开阔广博的视野思维和胸怀都是有助益的。和同学的交往使她有了一个了解加拿大家庭关系和生活方式的窗口,进而对北美文化有了一个观察和思考的切入点。很快她就说:“我对她们的想法和生活内容已经很了解了,而她们可能只认识我的一个角落,我在平江路的生活她们是无法理解的。我有时感觉自己就像潜伏着的‘特工’,她们不知道我的过去和真实身份。但这一点也不妨碍我和她们打成一片。”我则希望这种“特工”本领有助于她将来进入社会时游刃有余。

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17)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從平江路到多倫多---菇媽養娃的園丁手記(1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biw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