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赏识教育风行一时,人人都用赏识、夸奖的方式赞同孩子的点滴进步,确实让不少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找到了自信,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也使得师生关系、父母子女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不过,过多地对孩子表示激励、赏识,也会让孩子产生赏识疲劳,甚至有时不分好坏轻重地赏识,会让孩子分不清是非对错,不利于学生思想上的成长。所以,出现了学生在校时抗挫能力差,成年毕业后走向社会,还有可能出现以极端的方式、不尊重自己生命和他人生命的方式,自杀,自残,甚至是故意伤害或杀害他人。这样惨痛的结果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于是就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校教育,培养抗挫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那就是要实施挫折教育。
其实,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应该是一分为二的,是一轮之两翼,缺少了其中任何一翼的教育都将是不完整的教育。挫折教育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挫折中真正体验到探索——挫折——成功的乐趣;当然,挫折教育也可以打击学生因过度赏识带来的骄傲情绪,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由此看来,挫折教育是教育中的应有之义。在挫折教育中,惩罚就是其中的一种教育方式。惩罚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失败后的痛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明是非,辨对错,知荣辱,从而明确了才能获得思想上的升华。
但今天的社会环境,不利于学校和教师对违纪学生实施惩罚。有不少家长对孩子过于宠溺,稍有不慎,对学校及老师的一点点责罚,就无限放大,动用各种力量施压,要求开除教师。九月份,一小学男生写下流纸条给班上的女生,被老师发现后,在男生手掌上用教鞭轻轻打了几下,结果就遭到家长的各种纠缠;上周,又出现湖南株洲一名派出所副所长,听闻自己的孩子因迟到被老师罚站十几分钟,就开着警车把女老师带到派出所,关押在审讯室限制其人身自由达7个多小时……
在这样不良的教育生态下,学校及教师还能惩罚学生吗?惩罚违纪学生本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但如今却变得十分艰难,很难推行,真的是教育的莫大悲哀。长期以往,学校教育将很难贯彻教书育人的职责了。
当下,就迫切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给各个不同层次的学校,可以施以何种惩罚措施予以明确,这样,基层学校才便于贯彻执行。就像是今年严抓本科教学,教育部就对违纪违规的本科生进行相关处罚明确规定:比如,学业成绩不合格的大学生可以留级,可以“本转专”等。
学校对违纪学生进行惩罚,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但目前中国家长溺爱孩子的心理,让学校和老师都不好把握分寸。希望各级教育部门,有针对性地拿出具体的规范性文件,以便于学校和老师在操作时可以有效地保护自身利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