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师之家
聚焦悲剧三重结构,体味巴金“中国良心”——《小狗包弟》第二课

聚焦悲剧三重结构,体味巴金“中国良心”——《小狗包弟》第二课

作者: 关耳方 | 来源:发表于2017-09-30 19:40 被阅读165次
    一、教材分析

    《小狗包弟》是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都是写人记事的散文,所描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作者描摹他们的音容笑貌、叙述他们的行为事迹,字里行间融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生命感悟。《小狗包弟》选自巴金散文巨著《随想录》,叙述的是作者在“文革”期间无力保护家中的小狗免遭劫难的一段憾事。本篇课文的价值有三:1.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人性扭曲、生命因特殊的政治原因被彻底漠视的社会现实;2.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所具有的警醒人心的力量;3.以小见大的表现匠心,抒情上的互文手法、春秋笔法给学生提供了阅读和写作的范例。

    二、学情分析

    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和情脉应该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因为年幼,缺乏对“文革”历史背景的了解,在理解作品情感内涵时容易表面化,不能取得预想的思想升华和情感共鸣。同时对文本狗的悲剧——人的悲剧——时代的悲剧这种复合式的内在结构,以及作者的互文式写法、以小见大的表现匠心,抒情上的春秋笔法更容易感知虚位。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行文思路,把握文章的情脉。

    2.精读课文,感悟以小见大的言语表现智慧。(教学重点)

    3.品味重点语句,学习互文式的写作手法及对比、正侧面描写结合所体现的抒情上的春秋笔法。(教学重点)

    4.研读狗—人—时代这三重悲剧,体味文革中人性扭曲的社会现实和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

    1.问题引导法——由多个问题串联而成,环环相扣,试图建立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重在启发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气氛“活”起来,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探索求知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与知识发生碰撞,激起联想,产生疑问。

    2.交流讨论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各抒己见,培养学生 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独立性。

    五、教学流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人狗情未了”的故事,讲述的是作者的一条可爱小狗在文革时期的悲惨命运,随着故事的展开,作者的情感也波澜起伏——欢快→忧虑→轻松→沉重→歉疚,对文革时期的苦难,还有包弟、巴金的不幸有了初步的认知。

    这节课,我们将从悲剧切入,深入感受文本的情感内涵。

    (二)窥一斑而知全豹——研读悲剧性(小狗→人→时代)

    1.感悟狗的悲剧

    ①小狗包弟是一只怎样的狗?文章中何处可以体现出来?

    明确:(正面)怕生识趣、客厅作揖、守候亲热+(侧面)日本客人拍摄包弟、日本客人过问包弟、爱人讨骨头喂包弟→包弟的聪明可爱、伶俐乖巧、有情义、懂人性。

    ②包弟最后的命运是怎样的?

    充满灵性、温情、生趣的包弟最终落得个被开膛剖肚的命运,这也是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给人看。

    2.感悟人的悲剧

    ①巴金送走包弟后,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轻松——沉重——歉疚

    ②作家为什么轻松?

    因为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就轻松了。这里可适时解释何谓“四旧”。

    ③作家为什么沉重?在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沉重?

    为什么——

    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小狗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掉,心中便产生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沉重的包袱。

    何处——

    A.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

    明确:“解剖”的两层意义——为了自保,送走包弟后对自己灵魂的解剖(明);对不能把握自己命运,任专制者摆布的社会现实的解剖(暗)。

    B.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

    明确:一般对亲人的死亡日期也不会记得如此清晰,对一条狗的死亡时间却记忆犹新,说明巴金对包弟的思念之深,自我的忏悔之深,煎熬之重。这是抒情上的春秋笔法,可用激疑法让学生深味。

    C.邻居倒垃圾,葡萄藤被挖走,家门口添了大化粪池。

    明确:对这一切无动于衷,可见作者的耻辱感已被内心的忏悔之痛所覆盖。这也是抒情上的春秋笔法,可让学生读其中的部分抒情句。

    D.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身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煎熬。

    E.这样的煎熬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

    3.感悟时代的悲剧

    ①作家为了保护自己及家人不被牵连,遭致迫害,把一条小狗送上解剖台。与狗命相比,人命更贵重,这样做好像也无可厚非。并且有读者解读说,和被人打死相比,小狗被送去医院也是一种有尊严的死,巴金为小狗做了彼时最好的选择,他需要那么痛苦、自责、忏悔吗?为什么他会这样?

    明确:从巴金个人角度看,包弟乖巧可爱、通人性、重情义,“我”和它之间有着深厚的友爱,可以说包弟代表着美好、善良与温情,从这个意义来讲,“我”送包弟去实验室受“解剖”的行为,剥去了“我”人性的外衣,暴露了“出卖”美与善的丑恶一面,所以巴金因自己丢失了美好的人性而痛苦不堪。

    从社会角度看:残酷而荒谬的文革使得人性扭曲,那个时代,变节者、卖友者、落井下石者并不少见,民族陷入灾难的原因正是国人人格的萎缩。这是时代的悲剧,所以作者在抒发个人情感的时候,也对当时扭曲的社会进行了批判。作者欲用近乎苛责的灵魂拷问,呼唤美好人性的觉醒与回归。

    ②文章不只写了巴金与包弟间的悲剧故事,而且在开头写了艺术家与狗的悲惨故事,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引出话题,为下文做铺垫,暗示包弟的悲惨命运,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内容上:运用了互文式写法、对照,突出人不如狗的主题。

    相同之处都是讲述一个人和自己亲近的一条小狗在“文革”中遭遇的不幸。

    相异之处在于艺术家的故事中艺术家遭遇毒打时,熟识的、不熟识的人都躲着他,小狗却一如既往地冲上去跟他亲近温存,不离不弃;巴金的故事中巴金在“文革”抄家的风声越来越迫近时,为了自保不得不将小狗送到医院解剖。

    人没有了人性,却具有了兽性;被视为兽性的狗,却具有了人性。这是一种互文式写法,即作者所写的那条义狗,实际上是另一视角下的小狗包弟,他们在精神内质上是同构的。

    两则故事相对照,暗示类似的事是普遍发生的,人的冷漠、势利、残酷与小狗的热情、单纯、讲友情形成了对比,突出了人不如狗的主题,揭露了那个是非颠倒时代的罪行。这样安排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深化了主题。

    ③学过的哪些文章中还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构思技巧?

    《小狗包弟》不止写了一只狗和一个人的悲剧,还有人性的悲剧,时代的悲剧。

    《散步》《背影》《社戏》《变色龙》《最后一课》《一件小事》这些篇目都善于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让深刻的立意体现在极平凡的小事中,有以小见大、尺幅千里的表现效果。

    (三)万水千山总是情——情感升华,坚守良心

    1.激疑:一个荒唐的时代结束了,巴金先生难道只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经历者、见证者、回忆者吗?

    明确:还是解剖者、拷问者、20世纪中国的良心。

    2.小结:历史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沉重的教训,还有宝贵的经验,所以巴金在《小狗包弟》里自我解剖、自我反思、自我拷问,化悲痛为力量,变教训为经验,提醒国人,时刻不忘说真话。他用自我反思的勇气和气度、对良知的坚守、对责任的担当,来唤醒我们民族大众重拾勇气,敢于暴露自己的精神缺陷,敢于面对自身的怯懦和愚昧造成的历史的罪恶。因此,巴金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他也曾说过:“我是用良心写作的。”

    六、板书

                              小狗包弟

                                巴金

                    狗

                      ↓

    悲剧        人                        良心

                      ↓ 

                  时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聚焦悲剧三重结构,体味巴金“中国良心”——《小狗包弟》第二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bsn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