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
“闲者有道”

“闲者有道”

作者: 薛定谔的猫0218 | 来源:发表于2020-07-02 11:00 被阅读0次

对于管理者而言,“满负荷”未必是一件好事情。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往往与工作负荷度成反比。形象点说,亦即管理者不能太“忙”,越忙越“乱”;管理者应该尽可能“闲”下来,越闲越“治”。理由很简单,只有让自己闲下来,管理者才能“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这一点很重要,人都是易受环境影响的动物,所以“置身事中”往往容易造成盲目,只有“置身事外”才能够真正清醒),与那些烦心的日常琐事保持距离,让自己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用于观察与思考。而观察与思考对于管理者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就像我在前面所说的那样,“管理者”与“业务者”不同,他的工作往往不是硬性的,而是软性的;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随机性太强,可预测性太差。这就意味着“管理”这项工作即便存在着确凿的脉络和逻辑,往往这种脉络和逻辑的表现方式也是模糊的。它似有似无,似远似近,让人难以捉摸,无从把握。可问题在于,如果你不去把握它,它会变得更模糊,更无从把握,会让局面变得更乱,更糟,最后干脆变成一团乱麻,令你不得不彻底放弃,举手投降了事。

所以,对于“管理者”而言,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尽快、尽早地把握自己团队中的管理逻辑和脉络,一刻也不能耽误。因为任何迟延,都会造成更多的管理问题,并极大地拉升未来解决问题的成本。所谓“你误地一天,地误你一年”,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没有好办法,只有让自己“闲下来”。因为只有这样,管理者才会有观察的空间、思考的时间、寻找的机会。

这是一个悖论,也是管理者心中永远的心结——每一个管理者,都会以“繁忙”作为奖励自己的勋章,会以此为荣,并从中获得极大的成就感。更有甚者,许多人还会把它视为一种“敬业”的表现,将其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予以膜拜,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的不敬与懈怠。

所以,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从解开心结入手。一定要明白,“敬业”归根结底是一个“效率”的概念。没有效率,再忙也谈不上敬业;反之,有效率,再闲也是敬业。

那么,解开心结之后,怎么做才能让我们的管理者真正“闲”下来呢?

方法很简单,就是将“管理者”与“业务者”区别对待。具体地说,做管理的人,不必精通业务,甚至完全不通业务也可以。把业务交给“业务者”去做即可;搞管理的人,一定要专注于“管理”工作之中,万万不可分心。

我之所以如此强调管理者可以“不必精通业务”,其根本原因就在“专注”二字上。

任何有过公司管理经验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体验:一旦管上了业务,你便会立马被琐事缠身;一旦被琐事缠身,你便没有精力与闲暇顾及管理问题;一旦你无暇顾及管理,管理问题的频发会带来更多的琐事缠住你……然后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周而复始,无穷无尽,永远得不到一个所谓的“终极解决”机会。

所以我才会经常性地把“救火队员”这四个字挂在嘴边,用这四个字去形容我们的管理者:他们天天疲于奔命,四处救火;可公司里却依然火情四起,越救越严重。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大多数管理者都过多、过深地涉足了“业务”,从而琐事缠身,无暇他顾,让自己陷入一个我称之为“恶性管理螺旋”的陷阱之中无法自拔。

因此,至少在管理方面“外行管内行”的逻辑是成立的。当然,这里的“行”指的是“业务”。

有人可能会说:你的话是不是有些太绝对了?“业务”这个东西真的会对“管理”造成这么大的负面影响?难道不存在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情况吗?为什么必须要把它们做切割呢?

首先,我得承认,“业务”和“管理”相辅相成的情况是存在的;同时精通业务和管理,也能同时做好这两件事情的管理者也确实存在。问题在于,这真的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说实话,许多被业界公认的“管理高手”在我眼里都远远称不上“合格”。无论是与他们当面谈“管理”,还是近距离观察他们的管理实践,我常常有一种“叹为观止”的感觉,暗暗地为他们捏一把汗。

其实说白了,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重业务,轻管理”。在业务方面雷厉风行,在管理方面粗暴简单是这些人的通病。

所以说,真想在管理方面有一些作为的话,适当的切割绝对是必要的。即便有些矫枉过正也在所不惜,非如此不能达到目的。

之所以这样说还有一个心理学方面的因素。

人都有一种特点:只要会了什么,一定会产生“做做看”的冲动,想拦都拦不住。

无论是“管理”,还是“业务”,都是这样。而且,由于相对于“管理”而言,人们在“业务”方面取得的成绩更容易数字化、表面化、可视化,因此,在“业务”方面施展身手的动机便会更强烈。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管理者掌握乃至精通了业务,他必然无法控制“炫技”的冲动,一定会不由自主地将手伸进业务的领地,从而导致大部分精力被业务“牵”了去,终致管理工作受到冷落,如此这般,又一个“由业务琐事引发的恶性循环”将被暗暗开启,管理者们将终尝到“管理不善”带来的恶果。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不擅业务”是加强管理工作的一个前提。因为只有“不擅”,才能做到“不想”;只有做到“不想”,才能做到“专注”。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逻辑。

我之所以会说与“全才”相比,“专才”有时候会具有更高的价值,原因就在这里,就在“专注”二字上面

当然,还是那句话:既精通业务又精通管理的极品人才确实存在,但一来这种人是少数中的少数,二来“精通”未必等于能够“做好”。毕竟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本事再大的人也会遇到条件和环境的天花板;退一步讲,即便业务和管理均十分精通,且均能做好的人才也存在,这种人被你得到的概率也无限接近于零。期待一下未尝不可,执着于此则得不偿失。

管理终归是一门讲求“概率”的艺术,在实操中还是要尽量追逐大概率事件。

常言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古来如此,未来亦如此。

相关文章

  • “闲者有道”

    对于管理者而言,“满负荷”未必是一件好事情。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往往与工作负荷度成反比。形象点说,亦即管理者不能太“忙...

  • 有道闲言

  • 连载/文始真经注疏1 宇

    文/流光闲客 一宇 宇者,道也。 道,涵盖天地万物,宇宙四方上下。 关尹子曰: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 道者,天...

  • 闲者

    明月清风多自在 情感纠葛古难诠 权当圈外观风景 任它灭亡与新生

  • 闲者

    阳光撒在脸上格外温暖 乍暖还寒的三月 需要一场热烈 我的心需要一场春天 为希望,为明天,为自己 高楼林立,秩序井然...

  • 闲者

    言说是世俗,是故若不依世俗,第一义则不可说。

  • 成功者有道

    去年看了一本书,《世上有颗后悔药》,该书作者常年笔耕,并在新媒体平台不断积累粉丝,终于在2016-2017年随...

  • 有道者不处

    《道德经》 第二十四章[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

  • 山居 五绝

    野水青天碧,松山白日闲。 茶浓深有道,偈短数通关。

  • 671【学习分享】忙闲有道

    面临假期余额严重不足,让人直呼:这个假期真是只有快,而没有乐!想到再有几天就要开学了,让人连走路的脚步都不由得快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闲者有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bvl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