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报时读到一篇文章,是倡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的。
文中提到,要如何鉴别与筛选好书来读呢?他的观点是:“避开那些很容易就获得大量读者的作家的作品”韩寒好像没有郭敬明的读者多吧,还好,还好。
以下是大段的摘抄:
“纵观历史,真正的文学天才、大文豪,往往都陷入过一段长时期的绝望生活。
生活的不平凡,让他们能够知悉其他人所看不到、所描写不出来的东西。也因此,这些作家非常明白自己的眼光和描述究竟在什么地方比别人优秀。
所以,一部好书,一定能带着读者洞悉人生和世界。这点也是文学家的先决条件。
但文学不单纯是对过去和现在生活的反映,也不是用某种表现方式去强行总结某种生活经验,更不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一种东西,它是一个生命的过程,是作者经过殚精竭虑地思考而酝酿出的思想精华。
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复活》中,仅对喀秋莎的外貌描写,修改了20次才定稿。
奥尔罕·帕慕克经常会把小说的第一句话写上50到100遍。
海明威的小说《永别了,武器》,初稿写了6个月,修改花了5个月……
这些文学家都是严谨而勤奋的工匠,而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文学的目的——推动我们的想象,给我们启示。这些文学作品会预先点亮我们生命中的一些品质,比如幽默、勇敢、耐心、爱的能力等。”
是啊,书店里一部分书藏在角落里,看似没多少人知道,其实这些书已经是经历几百年,几千年的积淀,历经岁月的考验。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一下鲜为人知的“音乐诗人”许嵩。
听许嵩的一张专辑,就好似在读一本诗集。只不过作者以音乐的表现形式将诗化为歌,这也不失为对读者的一种良苦用心。
许嵩做事情都是有所考究的,譬如说《青年晚报》这张专辑中的9首歌的排序,他会罗列出几种数学的排列组合,然后一遍一遍的按顺序播放试听,寻找最佳的情绪递进的感觉。所以在听这张专辑的时候不按顺序播放就“太可怕了”,“太可怕了”!
正如:《雅俗共赏》中满纸荒唐中窥见沧桑。
《红楼梦》第一回中写道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曹雪芹的“满纸荒唐言”是自嘲:《红楼梦》在时人眼中是“荒唐”的。但这部在当时的“通俗”小说流传至今,已成为了人们眼中的“大雅”。
又如:《最佳歌手》柳絮抚着那条街像大雪一样的热烈。
雪和柳絮在几千年前就曾经有过联系,在《世说新语·咏雪》一文中,谢安因侄女谢道韫的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而大悦,可见该喻之妙。这句歌词中的比喻与《咏雪》中相似而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本体和喻体发生了调换,这次咏的是“柳絮”。
除了这个比喻的妙用,句中还有很精彩的拟人。先是炼字,“抚”字将柳絮拟人化,后面又用了“热烈”来形容大雪,与雪形成一种冷热对比,因为套在比喻当中,也是形容柳絮。
或许在作者眼中,不管是“柳絮”还是“雪”,都是有生命、有性格的。
——以上两如均摘自喜马拉雅FM《许嵩作品里的小秘密》
同为金牛座,附有爱与创造,和超强的感知力。
一样的乒乓球和羽毛球爱好者。
相似的表情愚钝的可能是善于思考的更愿意付诸行动的实践者。
大爱Vae,新晋嵩鼠奉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11585210/da3bcab0d8fa8803.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