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2日一早,淋着淅淅沥沥的春雨走进区内一所民办重点中学,这里曾经是孩子初中学习生活的地方,也曾在她身上看到教育的喜与忧,初中阶段的学生三年又有每一年的不同,心理与心智,情绪与情感,知识经验与能力水平,还包括我们课程重要的一环情感态度价值观,成长的过程就是在每一年每一季,每月每天,甚至就在此时此刻。一年的三分之一即将结束,参训的理论学习又是一次精神雅餐。
今天的课程是来自北京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的蒋凤老师主讲的《立足学生学习和生活,讲好统编道德与法治》。蒋老师朴素的妆容,略带乡音的话语,句句来源她多年的教研一线的经验分享。以案例分析观点,更以肺腑之言告诉我们教学中什么才是能做且应该做的,怎样做的才是好的有所提升的,多次祝愿我们做更好的自己。学习中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育人必须关注学生、培养学生,而关注于培养就是立足学生学习与生活。设计的每一堂课都要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思维实际、知识经验,即便是评价一节优秀课,评价的关注点也是看学生的参与活动,思维发展,新知生成,这就是亮点与成功点。梳理一下学习笔记也是一种再认识的过程,以便实际不断提醒自己。
蒋老师开讲以友谊课例介绍展示课老师如何关注学生。导入环节选择中外故事,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伟大的友谊,俞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友谊,这些都为点题引出什么才是友谊。课堂上教师启发学生讲一件发生在自己与家人或老师、同学间的故事,一件发生在师生之间真实的友谊案例引入课堂交流中,事情发生到解决的过程感染了听者,矛盾在课堂教学中化解。一堂的动情之处来源于生活,一堂课也化解了师生间的误会与矛盾,这就是源于学生人际关系交往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也提升学生们认识友谊的意义。教学要帮助学生找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的方法,才能更深入人心。
关注解决问题其实更多的是关注思维方式,设置问题就是思维训练的方法。问题的梯度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从易到难,由浅入深,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角度设计,内在的逻辑顺序把握清晰,提问才能激发学生思考,回答才能贴近主题思想,教师的选材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上午课程围绕三个方面:
一、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二、如何理解立足学生生活
三、教学案例如何思考实际效果
以每时每刻发生的变化,结合机器人无人汽车、相关银行超市等人员变化,阐述教师地位重要性。数据调查显示教师的作用不可小觑吧!
从课程目标与考试目标的变化阐述教学带来的两大变化:一是从教书——育人的转变,二是从考书——考人的转变,老师用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说明2.0阶段的三维目标是大锅菜,3.0阶段关注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小炒菜,从全体到个性,教育的发展一直强调全面发展,个别教育工作者看到的是自己从事的某一学科教学,而忽视学生全面发展,或者是全面学生中每一个学生发展。
教师的幸福感来源于三个方面:
学生的成长与进步、自身的专业成长、社会挑战与发展。教师幸福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生存型教师、享受型教师、发展型教师。记得在某次谈话中我直接说出自己是享受型教师时,领导说不要停止在这一步,还要继续发展。今天看到这层解释的意义,才真切的感受到,为何从当初选择这个教师职业,选择了思政课专业学科总是乐在其中,享受着教育教学工作带给我的幸福感,也在成长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理解教育的意义,教师在课堂是最幸福的事那一定来源于对学生的喜爱,看到他们进步自己才是收获,那些至理名言:甘为人梯、甘为蜡烛、春蚕,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最无私的地方在于把自己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为人师必须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才能堪称学生的榜样,每一节课就是教师诸多素养的体现。所以上好课,关注学生是教师的根本。
第二部分:如何理解立足学生知识,从五个方面启示我们怎样做好课堂教学。
知识是怎样获取的?
1.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的
2.在学生基
于一种情境中获得的
3.在学生与教师同伴互动中获得的
4.在思维活动和观点碰撞中获得的
5.要达成对知识深层理解和灵活应用
1.结合教材中“运用你的经验”分析是谁的经验?为什么关注已有的经验?启示我们教学不是空中楼阁,教学活动是借助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使学习与生活相连。
2.结合教材“探究与实践”,分析基于什么探究?启示我们教学不能从知识到知识,不能只教教材,教学要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引发思考。
3.从“探究与分享”中体会分享什么?启示我们教学中交流不是师与生单向交流,而是师与生、生与生,学生学习资源等多向交流,交流不是简单的问题对答,而是对话、碰撞、争鸣等多种实质性交流。这一点在下午的一节示范课后老师们的评课阶段有所体现。
4.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主要分析如何呈现?学习过程中有高于已有经验的思维活动才是学习有收获。启示我们教学活动不是单纯的给予,不是简单的你打我通的过程,教学只有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产生真正的效果。
著名的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最早提出思维概念。思维培养是教育的本质目的之一,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这才是教育之本。至今还印象非常深的记得,随天津市“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市级学院江苏南通学访听过的一节初一数学课,老师一节课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授课方式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是教育,只会告诉学生一加一等于二,板书呈现,一步一步解答的演示教学,思维的过程,学科思维的培养不知从何体现?仅一例启示我们所有学科教师都要动脑用心设计课,上好课。
5.教材中的“拓展空间”,拓展什么?
启示我们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某个观点或方法,而是要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在学习之后达成知识深层理解和灵活运用才是目的。
第三部分以案例分享,教师交流为主,将立足学生和生活的理论加以阐述,让我们在真实案例中体会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生活。
课例:在品味情感中成长
以55°C保温杯设计师的故事为素材,探究问题
收获一、设计问题不是看到材料或视频你有什么感受?而应该是父亲看到女儿被烫内心是怎样的情感体验?是什么激发他的想法和设计?女儿用杯子之后他又会有怎样的情感?透过图片我们不难理解,情绪的体验过程与情感的升华都是恰如其分。
收获二、美好的情感是通过阅读,与人交往,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方式获得的,这些一直在做,一直喜欢。
收获三、负面情绪也有促进人越来越强大的作用,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如何愈挫愈勇,而不是棉花糖和玻璃心。这也是时下很多教师的观点
收获四、每个人都是了不起的,教学生生命很平凡,平凡中处处有伟大,自己埋头干事,不要怕干活,干活长本事。
平等对待他人课例九年级一节课从一个奖项、一座大桥、一则新闻设置情景,问题与环节之间内在衔接,受启发很多。从科技创新、人才贡献、发展理念、生态环境、生物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等方面立体化呈现情境,拓宽学生视野与思维空间,课程的多元,思政课的学科特点一目了然。一种课程的高度是从关注学生实际入手,关注小我升华到关注大我,另一种课程就是放大视域,关注国家社会以及人类,这也正是初中阶段课程设计逻辑,每一年级的学生各有不同,关注的范围逐步扩大,也是培养学生思维与情感的渐进过程。从三节课例有所体现。
学习过程中总有一些观点入心与深有感触。在享受当下的时光里总能遇到与心契合的人。感谢阅读与学习时光带给我们的美好感受!感谢做事的人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