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活着》是作家余华早期著名的作品之一,被很多人推崇,在世界范围内流传也很广泛。
故事讲述了曾经的地主儿子福贵输光家财一家陷入贫困,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难,最后所有的家人都相继离他而去,行至暮年只能与一头老牛共同度日。
看完后的人无不感慨。
一位意大利的中学生问余华,“为什么您的小说《活着》在那样一种极端的环境里要讲生活而不是幸存?”
可余华答道:“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
在旁人的眼里福贵是悲惨的,可是那么多的磨难当中,所有的家人父亲、母亲、妻子、女儿、儿子、女婿、外孙都用最大的爱来包容和陪伴他,尽管财富没有了、亲人离开了,可是那些爱、包容、体谅和陪伴一直留在他的心中,他为曾经拥有的一切感到幸福满足。
这便是一个行将入土老人的心情,对生活最终的态度。
多年前,初读《活着》,我的看法同那位意大利学生大相径庭,是带着同情的心理去看福贵的一生,是将他当做一部中国人的困难史来读。
然而,再次拿起这本书,一口气读完,放下时却有种对生死顿悟的空灵之感:生活在于自我的感受,只要在生活里全身心地爱过付出过,便是为自己而活!
所以福贵是在活着,因为他活得明白,活得透彻!
2、
在小区湖边散步时,有两位奶奶正带着孙子坐在木椅上聊天,话题是围绕着孙子将来上幼儿园。
一位老奶奶道:“小区里的幼儿园太贵了,一学期得8000多。”
另一位答:“刘奶奶家两个孩子都送到外面幼儿园去了,每天早晚两趟自己接送,便宜一半!”
第一位老奶奶马上来了兴趣:“她怎么受得了?我不行的,只能送小区,我腿痛,走不了那么远。”
第二位奶奶道:“她比我们小好几岁,得孙子早,媳妇又勤快,时间肯定多。我也不行的,家里什么事都靠我,哪里还能走那么远接送哦。”
两个老太太的话题至此转向比谁身体更不好、谁媳妇更不勤快、谁儿子更不体谅自己、谁在家里最辛苦。
终于,一个老奶奶怀里的孙子允吸着手指大哭,老人之间热火朝天的讨论告一段落,“饿了,要回去喂牛奶了!”奶奶起身朝居民区走去,还不忘再补上一句:“我就是苦命,一生没过好日子,身体也不好,老了累死累活还不受待见!”
对于二位奶奶高度一致的生活体会,作为路人我倒颇有些不赞同。
首先二位衣着打扮得体,保养得都还不错,至少没有被岁月过分摧残;其次,有条件将孙子送到更为昂贵的小区幼儿园,说明经济条件还过得去;再者,能在风和日煦阳光明媚的上午闲适地坐在湖边闲聊,说明也没有那么忙,电视里经常可以看到农忙的老妇人下田地后面都背着孩子,相比之下她们这已经是闲大发了。
儿孙满堂,家境良好,身体看着都还算健康,在这个社会已经算是超越了许多同龄人,可是,她们对生活为什么还是不满?而引发她们不满话题的是个可能经济条件不如她们,却要更辛苦的同龄婆婆,因为那个婆婆比她们小一点、身体好一点、媳妇勤快一点。
她们以别人的生活为标准,永远只看到自己不如他人的地方,既然什么都不好,那么生活自然是痛苦的。
以他人为镜,照自己的生活,自然不会事事顺心。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选择也是不同的,完全没有比较的意义。
如果硬要按那一套不合适的标准,那么生活自然是时时都在苦恼里。
3、
我刚大学毕业那会,不停地换工作。其实每次辞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觉得下个工作或者钱途会更好。
一个同学问我,这么折腾为什么?
我答:三年后我想混出点成绩来,觉得下家好像更有发展。
现在好几个三年过去了,我还是没有混出什么成绩,却明白了成绩是给人看的,看着别人光鲜高薪背后更多的是旁人无法企及的努力和付出。
年轻时渴望成功,但我并不知道什么是成功,只一味地奔着貌似所有人都认同的升职高薪奔去,那是被大多数人看到且认可的一种成功模式。一味的追求别人眼里的成功,却忽视了内心的想法和真实的情况,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疲于应对。
这其实是对生活得一种附和,大家都说好,那么我也向这个方向去实践,可结果呢?
最开始离职的那家公司,不到两年便成功上市,在业内名气响当当?听说我辞职了,不少同学十分好奇,那么好的地方你怎么走了?每次都只能低头脸红,一个理由都回答不出来,更别提告诉他们,其实进入那家公司前后不到三个月,刚被评选为最佳新员工,公司老总无意中看了我的表现已经准备破格提前为我转正。
不过是因为当时刚毕业找工作,是海投简历,不少之前没有联系的公司在我入职后发出了面试邀请,其中一家开出了貌似更为优厚的条件,面试官的描述里高薪是唾手可得的、升职是指日可待的。于是便开启了这段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悲催旅程。
后来虽说不那么折腾了,却花了好几年才平复了内心不安定的想法,开始接受平淡真实的生活。如果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那么就以平常心去过普通的生活,想通了,至少就不会瞎折腾,生活似乎也更舒适了。
也许这便是生活,感觉始终都不能如愿,看着别人的生活更舒适,看着别处的风景更加美好,却始终不去认真审视体会自己的生活。福贵一生多舛,可他却领悟到自己人生的味道,幸福且满足;两个奶奶明明家庭美满生活无忧,却要为无所谓的事情自叹自怜;我年少的时候仗着青春的资源盲目地追求高薪,却最终精疲力尽毫无建树。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家人?孩子?事业?金钱?抑或他人的看法?这些都是构成我们生活的重要部分,可并不是全部。家人终将离去,朋友终将分散,事业终会有尽头、金钱终会有用尽的那日、他人的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会消散,所有外在的条件逐渐离去,你仍是你,你的生活仍是你的生活,没有任何替代。
我们以他人为镜,希望自己的生活事事顺心;我们以他人的看法为准,时刻追求并不一定适合自己的东西,最终都只会劳心劳力,竹篮打水一场空,永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所谓水中花、镜中月,这些东西虽然美好却注定无法得到,与其空牵挂,不如珍视自己所有的,感恩生活的赐予,命运的巧妙。
生活是一个常态,活着是一种姿态,无论是高空翱翔还是低空飞行,都是自己的选择。
用一颗平常的心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就如福贵一般,无论生活赐予什么都甘之如饴,相信自己已经拥有最美好的,自信快乐满足地生活下去。好好活着,为自己而活,这才是生活最美的状态!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