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
两个卒史的传奇人生之沛县周氏双雄传

两个卒史的传奇人生之沛县周氏双雄传

作者: 山中打柴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5-14 08:44 被阅读3次

如果说,在秦末,在汉初,当时天下最为人所共知的一个地方,那不用问,也只有沛县了,也只能是沛县 。

沛县,一个在曾经并不是很有名的地方,甚至都不是一个战略要地,然,谁都不会想到,在这个地方,在秦末汉初时期,居然就会诞生那么多的伟大人物:

一位伟大的开国之君,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五位才华横溢的绝世英才,文终侯萧何,懿侯曹参,武侯周勃,武侯樊哙,文侯夏侯婴。

他们崛起于微末,成长于乱世之中,率区区沛县子弟数百,辗转万里,从沛县到咸阳,他们仅仅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便夺下了那座几乎数百年间都无人攻破的天下第一都,大秦咸阳城。

鸿门宴,霸王现,他们这伙人,被逼到了汉中巴蜀地,穷苦无人乡。然,还是他们,从关中到乌江河畔,他们只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就让曾经不可一世的霸王命丧黄泉,让曾经嚣张跋扈的一众诸侯,俯首称臣。

但,即使如此,依然还是有人要骂他们是小人,骂皇帝刘邦是流氓痞子,骂萧何曹参不过是一名刀笔小吏,骂周勃不过是一个赚死人钱的吹手,骂樊哙是屠夫,骂夏侯婴是马夫等等。

然,刘邦他们真的就那么在乎后人的评价吗?没错,他们曾经就是那样的人,这一点,他们也从未否定过。史书中明明白白的记录了那些,但是,后来人又有何资格骂他们呢?他们是曾经出身卑微,可是,难道他们的未来就不是他们自己为自己争取来的吗?

直到今天,但凡谈到他们这几位,就总有人要说,嗯,不过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罢了,就他们这些人,只是运气好罢了,换做谁也都一样,可是,真的一样吗?

没有人知道当年的沛县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存在,但,根据现在的很多记载,都足矣证明,那个时候的沛县子弟,都绝对不是所谓的寻常之人。诸如本文接下来要讲的这两个人,这两个可能很多人都压根没有听过的人,但,请大家记住了,他们依然是沛县子弟,他们依然很优秀,只是,在那个生死无常的年代里,他们只是没有走到最后罢了。

周昌者,沛人也。其从兄苛,秦时皆为泗水卒史。《汉书·张周赵任申屠传》

关于这二人,尤其是其兄周苛,其实笔者已经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但不知道有人是否注意过。

周苛与周昌这两兄弟,也是沛县子弟,长成后,皆为秦帝国泗水郡卒史,就是那种最低微的官吏,当然,事实上都算不上官,差不多就是那种在郡府内打杂的属吏。一直到刘邦带军击败泗水郡守后,这两兄弟才正式加入刘邦的队伍之中。

初看上去,这二人或许并无多少异常,然,谁又能想到,就是这么两位看上去很普通的人,后来,居然会有如此壮烈的行径。

汉三年,楚围汉王荥阳急,汉王出去,而使苛守荥阳城。楚破荥阳城,欲令苛将,苛骂曰:“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项羽怒,亨苛。《汉书·张周赵任申屠传》

汉三年,也是楚汉战争中最为激烈的一年,当是时,项羽势力强大,接连击败汉军,而荥阳之战,便是最为惨烈一战。当时,汉王刘邦逃脱后,周苛便成为了汉军驻守荥阳城的主将,但,最后还是迫于实力相差太大,城池被攻破,周苛也被项羽所俘虏了。然,就在那种当时所有人都觉得汉军没希望的时候,当项羽看周苛也算勇猛的份上,便想招降周苛,可周苛是如何回答的呢?

周苛只是平静的说道:“项羽,你若识趣,就赶快投降汉王,不然,你必成我军之虏。”

其结果自然是,项羽大怒,遂活活将周苛烹死。但,其表达的那种气节和精神,却是我们今天之人都难以想象的。一个曾经那么卑微的人,仅仅是泗水郡的属吏而已,好不容易成为了将军,难道不该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好不容易有了活命的机会,难道不该牢牢抓住吗?何况当时的局势显然是汉军式微,楚军强大啊,如此,投降也或许是可以的。但,偏偏周苛就是选择了英勇就义。并且,周苛也并未说什么我就是要为汉王尽忠之类的话,反而是用一种极为自信的态度,仿佛是以一种蔑视项羽的眼神在告诉天下人,汉军,必胜。

没错,周苛是死了,但,周苛的那种自信,那种对于汉军的绝对信任,我们今天之人可以想象的到吗?如果说,这就是一直纯粹的流民军队,纯粹的由流氓痞子带领出来的军队,会有这么出色的具有高度忠诚的将领吗?

项羽,这在我们现代很多人眼里几乎信服为天神英雄一般的人物,然而,在那时的一名败军之将眼里,却几乎是一文不值,如此,这难道真的是古人蠢吗?

好,如果说周苛是一个例外,那且看其弟周昌的行事作风。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昌项,上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昌。《汉书·张周赵任申屠传》

如果说周苛是壮烈的话,那么,其弟周昌可就是真的耿直如石了。史书中记载的一句“自萧、曹等皆卑下之”,便足矣说明当时周昌是何等刚烈啊。即使是面对高祖刘邦,周昌便也依然是一种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的行事作风,既然刘邦敢开玩笑骑在周昌脖子之上,那么周昌就敢说刘邦便如同古时暴君一般。但,刘邦又能如何呢?只能笑一笑,便不再说什么了。

然,周昌的刚烈,却远不止如此。

当时,正值汉庭换太子风波,刘邦似乎是铁了心了要立小儿子如意为太子,然,满朝文武,都在劝诫,却也几乎是无用,且看周昌是如何应对的:

及高帝欲废太子,而立威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莫能得,上以留侯策止。而昌庭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即罢。吕后侧耳于东箱听,见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汉书·张周赵任申屠传》

别人自然是想了很多办法劝说刘邦,但,周昌却只用了一种方法,就明白的告诉了刘邦,想要废太子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刘邦也知道很多人都反对,包括周昌,于是专门问周昌是如何想的,然后,周昌此时自然是非常气愤,你个老不死的,那么多人都劝你,你还没放弃,你是想咋?当然,这些话周昌自然不能直接说出来,况且,史书中也说了,周昌还有点口吃,所以,想要用语言劝说刘邦,自然是不现实的,故而,带着愤怒的周昌,便只说了一句话:“臣口吃,知道也说不过陛下,但,若是陛下执意废立太子,那么臣,不奉诏就是了。”

是啊,刘邦自然可以废立,但是,若臣子都不奉诏,他又能如何呢?

至此,刘邦才算是真正打消了废立太子的打算。其实,根据笔者近日来对于各个历史人物的细究,这场波及汉庭朝野的废太子事件,其实远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轻松,就如笔者已知的,包括先前留侯张良的计策,到叔孙通的以死相逼,再到如今的周昌拒不奉诏,这一个个人的这么多反常的行为,都足矣说明这场废太子风波,可能真的不仅仅是风波,而是很有可能成为事实的。当然,本文不是以这个为主要内容,这里就不谈论这点了,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周昌有自己的认识,所以他很清楚,当前废太子,于国而言,本身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所以才会如此坚决反对,但,正如笔者之前所说,周昌为人刚烈,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周昌反对刘邦废立太子,但并不是反对皇子如意,他只是反对刘邦这种有可能造成天下动乱的行为。

故而,当刘邦自知不能册立皇子如意为太子后,便很担心他以后的安全,遂请人商议,最后,便有人推荐周昌担任此时已经被封为赵王的如意的国相,也就是赵国国相,从而让周昌去保护皇子如意。

高祖崩,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昌曰:“高帝属臣赵王,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疾,不能奉诏。”太后怒,乃使使召赵相。相至,谒太后,太后骂昌曰:“尔不知我之怨戚氏乎?而不遣赵王!”昌既被征,高后使使召赵王。王果来,至长安月余,见鸩杀。昌谢病不朝见,三岁而薨,谥曰悼侯。《汉书·张周赵任申屠传》

周昌确实是尽力了,因此还不惜得罪当时的汉庭主宰吕后,但,终究还是失败了,可,这能怪周昌吗?不能,然周昌最后是如何渡过残生的呢?自从赵王如意被吕后毒死之后,周昌便从此闭门不出,直到三年后逝去。

君子一诺可千金,既然答应高祖要保护皇子如意,即使本身这件事自己是不愿意做的,但只要是答应了别人,就一定要做到,如果做不到,便自己惩罚自己。

这就是周昌,这就是那个时代沛县子弟的气节所在。

如此,沛县之人有天下,真的是偶然吗?

最后,瑾用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诗词,来为那些传奇英武的沛县子弟们,作一个最终的诠释: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两个卒史的传奇人生之沛县周氏双雄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dj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