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闻道,夕死可矣

作者: 笔墨重阳Alex | 来源:发表于2018-07-27 23:42 被阅读0次
    朝闻道,夕死可矣

    我的朋友圈里每天都有不少朋友打卡,大家打卡的方式都不同,我也有我的打卡方式,今天在一个朋友的打卡小程序中,看到她打卡的一句话叫做“朝闻道,夕死可矣”。本想仅就她的这句话,跟上一点评论,后来发觉自己通过这一句话发散思维,可以记录一番,于是决定把它记在简书里。

    之所以通过这句话发散出来,并不是因为这句话的本意。而是源于前几天看到的一个故事:

    说有一个信徒向上帝祈祷,问上帝在他的眼中一千万年相当于多久?上帝答不过一秒。信徒又问,一千万美元在上帝面前相当于多少钱?上帝答不到一分。于是信徒祈求上帝赐福给予他一千万美元。上帝回答“好的,且等一秒。”

    我觉得这个故事可以有很多个剖析点。比如不同的人,不同的财富所有者面前,时间金钱所对应的都是不一样的。再比如,奋斗千年,达到上神后再回看众生的所求时会如何思考。有一句话叫做“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想这些都是因为视角的不同所造成的吧。

    关于“朝闻道,夕死可矣”有很多各种各样的解说,从这句话诞生的孔子面前,是基于他所要推行传教的仁道礼教。这句话或许就跟董存瑞炸碉堡之前所喊出的“为了新中国,前进!”是一样的。但是即使我明白这句话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意义,无论我如何读,我也常常会把它解读为“早上明白了道理到晚上死掉也是可以。”

    为什么会这样,我是一个懒人,多年来的思考习惯和体制化勤务模式使我的蜥蜴脑思维形成习惯。且仅止步于直线思维,只会想a到b,因为够用了,在现有的环境下也可以保持看似正确的度过既往的人生。

    “早上明白了道理到晚上死掉也是可以。”这种直观思维有多害人呢?既然大道难寻,何妨人生得意尽欢足矣。每天那么多人都没有早起,人生不过百年……各种毒鸡汤之所以可以随时出现在脑海,就在于习惯了短视,习惯了事到眼前再在思考中解决。直线思维是万年进化后的自体选择,必有其适当性和适用市场。

    但是(but)有一点问题,过去千百万年的自体衍化和进化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成长和生活需求了。我们每天都要用工具,汽车、手机、电脑,地球各处的链接是否还存在邓巴数的限制,或者说邓巴数是否生理进化本身对互联网交流的闸口。

    朝闻道,夕死可矣

    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所阐述的应是一种状态。对于坐拥一切财富,一切智慧,一切时光,坐拥所有的道德上帝来说,所有的金钱与时间对他来说都不值一提,无论一千万美刀或是1000万年。

    大道无形,大道至简。孔子所说的闻道,既可以是礼教也可以是仁义道德。所谓“路漫漫,吾需上下而求索。”闻道之路,无谓早晚无谓长幼。在闻达于道的路上,不断求索是常态,旦夕之间是人生。所谓人生,就在上帝的一笑之间;所谓奋斗,也不过百代的过客一枚;所谓朝暮,只是人生“初生如朝阳,垂老似暮园”的一种一字化素描。

    那么,孔圣当时到底为什么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呢?他是把自己的一生都当做闻道的,我们在人生面临选择的时候往往也是一种‘浅闻道’——是为问道,问道于盲。孔子的人生目标和别人不同,在那个春秋战国之时,他的道在于布道。这时的闻不是知晓,是实现,实现他的布道夙愿。为了能够根据他对时代的见解而实现万世利太平,他整理了一个由他本人布道的初代礼教,属于吴军老师所说的第一眼美女的初代礼教。然后终其一生,去实现把这番治世的学问通过布道实现其济太平的宏愿。当他的布道之道成为第三眼美女时,哪怕朝霞中得见愿成,日落而生命止息,也算得偿所哉了!

    朝闻道,夕死可矣

    最后再自我总结一下“朝闻道夕死可矣”:先是明道,然后是求闻道,道可道,非常道,此道值得终生奋斗,道成时,纵使只是旦夕之间,又有何足道哉!?直观说就是‘若得晨闻夙愿偿,夕息而逝又何妨?’殚愿“逝者如斯夫”!

    附:

    今天还学到《海上钢琴师》的一句话"Not everybody could sail the ocean. But still we could share this dream."群组里同学们对这句话有很多种翻译,让我不禁想起徐迟在《哥德巴赫猜想》中的句子:“且让我们稍稍窥视一下彼岸彼土,那里似有美丽多姿的白鹤在飞翔舞蹈。”

    朝闻道,夕死可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朝闻道,夕死可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en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