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凡
齐帆齐微课|你永远不要从一个人光鲜亮丽的外表去判断他经历过什么,因为所有的繁花锦簇之下,都有一个深埋在土里,沾满了泥巴的巨大根系。
正像很多成功的人士,在外人看来,他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但是在无数个没有人看见的日日夜夜,他们却一个人摸爬滚打,付出了数倍于他人的努力。
从我接触的所有老师身上,验证了一句话: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每天我都会去齐老师,蒋老师,李老师的号上去寻觅他们奋斗的足迹,学习他们写作的经验,探寻他们成功的步伐。
如果有一天,我有一些懈怠了,那我就会去翻看老师们的文章,从中可以找到很多鼓舞自己继续写下去的力量。
可以说,我每天都被老师们励志和坚持的精神所鼓舞着,老师们成了我写作路上的灯塔。
昨晚睡前,我在回想,自己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爱上文字的?
记忆经过一番抽丝拔茧,我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我的童年是孤独而单调的。因为哥哥姐姐都比我大好多,他们根本就懒得理我这个“小落碴”。
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当我刚开始懂事的时候,姐姐已经上了高中,哥哥们都已经上了小学和初中。
那时候家里特别穷,当然,那个年代家家都不富裕。可是我家好像比别人家更穷。
那时候我们家一家八口人,只有父亲一个人上班赚钱,经常不到月底开支的时候,家里就已经揭不开锅了。
每到月底那几天,父母经常会向亲戚邻居家借钱度日,然后等到月初开工资的时候再还给人家。
这样有借有还的日子持续了好长时间,当然也有借不来的时候,实在没办法时,就得需要父亲拉下脸面去公司里借钱了。
每当父亲被迫从公司借来一点钱后,父亲都会因为在单位丢了面子而和母亲大发脾气。
所以家里面根本没有一点多余的钱给我买什么绘本和图书之类的书籍。
那么,我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爱上文字,爱上文学的呢?
我承认,自己的身上还是有一点遗传的基因在的。
因为父亲当年是自己从农村考到城里来上班,才吃上商品粮的。也就是说,父亲虽然办事不会变通,不懂圆滑处事,但是肚子里还是很有点墨水的。
而且父亲平时也总喜欢吟诗作赋,一有时间就喜欢挥毫泼墨。
每年过春节的对联都是父亲写的,那是他最得意的时刻。好像对联贴到了门框上,就相当于自己的作品发表了一样。
我还经常可以从父亲口中听到一些诸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玉不琢不成器”等等诗句。
虽然小时候我不懂父亲念叨的那些诗句是什么意思,但是父亲对我的影响还是蛮大的。
但是我小的时候,父亲常年在船上上班,那时候父亲公司的船队一出门就要十天半俩月才能回来一次。所以,我对父亲并不是十分亲密。
记得我5、6岁的时候,哥哥们上小学和初中,那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看哥哥们用过的语文书。没错,哥哥们的语文书就是我小时候的启蒙读物。
那时候,我白天和母亲在家,母亲会教我认一些字,于是我就会将自己认得的字从哥哥们的旧书中找出来,指给妈妈看,得到妈妈的夸奖后,我就更积极了。
当时,我家住的房子棚顶上都是用报纸糊的,晚上睡觉的时候,我最喜欢躺在炕上,看棚顶的报纸,找到自己认识的字,或者说出一个字,让大家去找字。
童年时期,认字,找字是我最大的乐趣了。
所以,在上小学之前,我已经通过哥哥们的语文书学会了好多文字,并且还可以做出初中语文课文后面的课后题了。
当然只是一些简单的题。比如,文中这几个字的读音是什么?从文中找到这一段话......
正是这些小学和初中的语文书,让我爱上了文字,爱上了文学,并从小插上了写作的梦想翅膀......
齐帆齐第2期28天(2)篇1385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