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婚姻是除原生家庭外能让人经历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 而只有养育了孩子, 才能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家喻户晓, 几乎所有准妈妈, 妈妈都人手一本. 我还读过她的<自由的孩子最自觉>, 不过时间久远, 已经不太能回忆起书中具体内容了. 最近阅读了她的<最好的教育最简单>, 深感其笔锋之犀利. 可以说, 她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家, 成功的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到了清华, 并到美国常春藤学校留学.
然而, 她所谓的教育, 更像老子的”无为而治”. 主张教育就是给孩子自由, 顺应孩子天性, 进行合理引导, 让孩子自然完成心智的成长. 文中也多次引用老子的名言, 如在谈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问题时, 引用了老子的"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强调只有放下竞争意识, 才是拿起竞争能力. 在谈到不企图培养完美孩子时, 引用了老子的”大盈若冲, 其用不穷”. 盈, 即完满, 冲, 即缺憾. 也就是, 有缺憾才是真正的完美, 才有永续发展的动力.
我个人非常赞同她的这种教育理念, 很多人也都很赞同. 但正如作者所说, 几乎所有人在培养孩子的目标方面都是一致的,但在方法上却大相径庭。有太多的家长或老师表现出行为与目标的分裂. 究其原因, 其一是对教育理念不够坚定, 容易受别人的影响; 其二则是家长自身的局限性, 如对未来的恐惧和本身的自卑导致了在执行中的困惑和失败.
如, 很多人都赞同不能随便对孩子发脾气, 要控制自己的唠叨. 然而, 当看到被打翻的碗, 和不爱吃饭要求喂的孩子的时候, 几乎都不能控制自己. 从这方面来讲, 教育,其实”教育"的不是孩子, 而是家长. 只有家长的心态平和了, 情绪稳定了, 爱学习, 懂礼貌, 心胸豁达, 乐于助人, 孩子才会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模仿, 并完成自己心智的成长.
之所以说作者文笔犀利, 一个原因是作者对当下流行的一些现象进行了深度剖析, 并让读者看到这些行为背后的真正影响. 如, 孩子做家务赚钱. 作者认为这样做有至少三中坏处, 第一, 把亲情关系降低到商业关系; 第二, 容易培养唯利是图的心理; 第三, 儿童对劳动产生负面意识. 再比如, 很多家长都说自己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需要培养. 但作者指出, 培养专注力是个伪命题, 注意力不需要培养, 越培养, 越涣散. 注意力不过是孩子的个体差异, 取决于孩子是否对手头的事情有足够的兴趣. 还有一处, 作者提到了国内某知名作家写给孩子的: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作者认为, 这虽然看似有理, 但实际上并无效. 其中隐含的潜台词可能是对孩子的不信任, 并将跟别人比成绩换成了跟别人比未来, 没有体面的工作就没有尊严等等.
但犀利的同时, 我认为对一些观点或者行为的解读有些极端. 但并不影响其观点的论述. 书中还大量引用了著名教育家, 哲学家的名言, 包括卢梭, 尼尔, 老子, 亚当斯密等等. 总之, 本书行文流畅, 观点清晰, 举证有力, 是一本难得的儿童教育方面的好书, 适合所有读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