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水浒传》里曾经的“足球明星”高俅当上了殿帅府太尉后,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逼走了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参考旧文《高俅刚当上太尉就逼走下属,理由很荒唐,原因想不到》)
这大概也是小人得志的典型做派了。就是要清除异己,包括自认为的异己。而王进之所以成为他心中的异己,就是因为王进的父亲王升当年也是枪棒教头,曾经一棒把他打得三四个月起不来床。
堂堂禁军教头岂会无缘无故伤人?自然是高俅挑衅在先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4998785/38177d34fdcc6045.jpg)
这也是好理解的,高俅是个无业帮闲,也学过一段时间枪棒,要在江湖上扬名立万,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打败业内公认的高手(有兴趣的朋友可参阅古龙经典小说《三少爷的剑》),于是高俅就找王教头挑战。
高俅实在缺乏自知之明。他也是有特长的人,但那是踢足球啊!难不成足球踢得好,枪棒就一定会好?人家新晋球王梅西可也从来没这么想过。
估计他的态度是很嚣张的,所以王升就给了他一点教训。
但高俅心里,当然不会考虑是他去挑衅王升,而只记得王升打伤了他。现在有了机会,他就报复到了王进的头上。
这种做法让高俅享受到了权力的快感。但与此同时,使代表皇家体面的禁军失去了一个优秀的教头,却真的培育起了异己的力量:王进出逃后培养了一个未来的梁山好汉——“九纹龙”史进。
本文就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个过程。
当时王进设法带着母亲逃离了东京,一路上风尘仆仆,想要赶到延安老种经略相公帐前谋个差事。
由此也可知,但凡有可能,王进是愿意守住这个“铁饭碗”的,毕竟人们都说“宇宙的尽头是考编”嘛!听起来有讽刺意味,但这确实也是实情。这一点大概古今不易。
哪怕被高俅逼走,他也并没有对体制内的生活失去幻想,还想换一个单位继续以前的日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24998785/98839be60bbf61d3.jpg)
一天,他们贪于赶路,错过了宿头,于是投宿在史家庄史太公家里。
本来宿上一夜就要走的,但王进的母亲由于鞍马劳倦,心疼病发作,一夜不曾好好睡觉。史太公古道热肠,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就让他们母子暂且住下来,拿出家里一个医心疼病的方子让庄客去县里撮了药来给王进母亲服用。
王进母子就这样在史太公庄上住了五七天,母亲痊愈了,就打算辞别史太公继续上路。
就在王进到后槽看马的时候,看到空地上有一个后生在练棒法。那个后生,“脱膊着,刺着一身青龙,银盘也似一个面皮,约有十八九岁”,是蛮威武的样子。
不过他的棒法在前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看来,却有点对不起小伙子的好胚子,实在可惜:
王进看了半晌,不觉失口道:“这棒也使得好了。只是有破绽,赢不得真好汉。”
言下之意,是那个后生使的棒法挺好看的,但属于花拳绣腿,不是真功夫,用来表演是可以的,要是真的碰到高手过招就没用了。
不料那小伙子却是自信心爆棚,一听王进居然敢这么瞧不起他的功夫,一下子就大怒道:
“你是什么人,敢来笑话我的本事!俺经了七八个有名的师父,我不信倒不如你,你敢和我扠一扠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24998785/6a3292ca5b483c58.jpg)
也难怪他自信。先后有七八个师傅教过他,那等于他是博采众长了,做不到打遍天下无敌手,至少打打眼前这个中年汉子总是可以的吧!
要不是史太公及时现身喝阻,那小伙子可很可能立时便要动手。
姜是老的辣,那史太公倒从那小伙“这厮笑话我的棒法”一语中听出王进是不是会使枪棒,就问王进,而王进也并不过分客气,说自己“颇晓得些”。
王进并不是个骄傲的人,但在史太公的问话面前他也不好太谦虚,因为实力不允许啊!
不仅如此,听得这小伙就是史太公的儿子史进(也就是全书第一位登场的梁山好汉了)时,出于报恩,也出于一个枪棒教头看到一个好苗子的本能,王进当即表示:“既然是宅内小官人,若爱学时,小人点拨他端正如何?”
不料话中的“点拨”二字又惹怒了史进,坚决不肯听从父亲之言拜王进为师,一心以为他是招摇撞骗的江湖骗子,表示“若吃他赢得我这条棒时,我便拜他为师”。
王进不愧曾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获史太公准许后,就像当年他父亲一棒击败了高俅一般,他一棒就击败了史进:
王进道:“恕无礼。”去枪架上拿了一条棒在手里,来到空地上,使个旗鼓。那后生看了一看,拿条棒滚将入来,径奔王进。王进托地拖了棒便走,那后生抡着棒又赶入来。王进回身,把棒望空地里劈将下来。那后生见棒劈来,用棒来隔。王进却不打下来,将棒一掣,却望后生怀里直搠将来,只一缴,那后生的棒丢在一边,扑地望后倒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4998785/993a8007c89e69c2.jpg)
简直就如儿戏。
当然,当时王进的父亲是一棒打得高俅三四个月起不来床,显然是因高俅挑衅在先,王升有意要他教训他,让他长长记性;而王进则是点到为止只让史进摔了一跤,目的是让他知道自己所言非虚,让他心甘情愿地拜师学艺。
但最大的不同却是,高俅输了就怀恨在心,直到大权在握,报复在了王进身上;而同样自负的史进输了,却心悦诚服地拜师:
那后生爬将起来,便去旁边掇条凳子,纳王进坐,便拜道:“我枉自经了许多师家,原来不值半分。师父,没奈何,只得请教。”
不得不说,这小伙子有格局啊!
原来这史进“从小不务农业,只爱刺枪使棒”,就跟《红楼梦》里贾宝玉只爱调制弄粉读闲书一样。
不过史进的爱好产生的影响比宝玉要严重得多,贾政尽管时常生气甚至动手,但看看实在没办法时还是会自我开解;史进的母亲却“说他不得,怄气死了”。
想必史进的母亲跟大多数母亲一样,都觉得农村的孩子要么务农养家糊口,要么读书谋求仕途,舞刀弄棒喊打喊杀算怎么回事?
她显然不想把儿子作为一个文体特长生来培养的。但无论如何,把自己给气死了总归是不划算的;因为史进除了不爱读书,不爱干农活,实在是一个好小伙。
![](https://img.haomeiwen.com/i24998785/afd5d934cde885f4.jpg)
幸好史进的父亲史太公是一个会转弯的人,眼看史进“不走寻常路”,就让他走发展特长之路:
只得随他性子,不知使了多少钱财,投师父教他。又请高手匠人,与他刺了这身花绣,肩臂胸膛总有九条龙,满县人口顺,都叫他做九纹龙史进。
应该说教育的方向是不错的,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很像我们现在许多父母,觉得只要花了钱给他们安排培训班就行了,哪里名气大往哪里挤,到底学得好不好,有没有找对老师,那是并不怎么关心的。说实在的,这其实也属于“懒政”:你学不好可别怪父母,我们反正花了大钱培养你的。
幸而这次遇到了身怀真才实学并乐意报恩的王进。王进也把自己真实的身份告诉了史太公,就此安心地留在史家庄教史进习武:
前后得半年之上,史进把这十八般武艺,从新学得十分精熟。多得王进尽心指教,点拨得件件都有奥妙。
王进没有看走眼,史进真是一个习武的好胚子,走对路,加上找对老师,他的艺业突飞猛进。如果史进的母亲还在世,是不是也会开心满意了呢?
也可见,为人父母者,还真不要只盯着一条大家都走的独木桥,也不要过早地对孩子失望,也许走了适合他的路,他就成功了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4998785/2def8d989d6beef2.jpg)
十八般武艺已经样样精熟,王进心愿已了,又打算继续往延安府投奔老种经略相公去。史进坚决不肯放他去,要求王进母子就在这里过活,他奉养母子二人以终天年。
王进当然不可能留下来,但史进的重情重义,真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史进叫庄客挑了担儿,亲送十里之程,中心难舍。史进当时拜别了师父,洒泪分手,和庄客自回。
问题是,这样一个优秀而知恩图报的师父,被逼得离开了他留恋的岗位,而一个同样优秀而重情重义的徒弟,最后却被逼上梁山为寇,这岂不是非常值得反思吗?这样的事,如今就一定不复存在吗?公枞号同名
对以上说法,朋友们以为妥否?欢迎留言讨论!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