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刚出了个十七岁少年高架桥和母亲吵架,车流之中迅速穿过跳下桥,结束自己生命的悲剧。
今天又看到北大才子弑母案。
94年出生,已经可以做出这么残忍的事情。
看了很多关于这个案件的信息。
吴谢宇,福建福州人。从小到大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最后考上北大经济学专业……
之后急转直下弑母、藏尸、然后逍遥法外三年,三年里找小姐、白天当教师晚上当坐台男模。周围人对他印象就是经常笑脸迎人…
这些词看都不会像是发生在一个人身上,但事实却是如此。
我发现,现在孩子和父母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整个社会太浮躁了,大人的心里扭曲很容易传染给孩子。现在的孩子受到的刺激太多了。
弑母案这个孩子,他亲眼目睹了自己本来尊敬的父亲出轨,父母关系宛如仇人。母亲把他当作唯一的精神支柱培养他。母亲是老师,对外还要伪装和谐家庭。他一直努力成为母亲的骄傲。但是父母关系不好,加上母亲的偏执的爱和控制欲摧毁了他精神的最后一丝力量。
一个家庭的悲哀,是中国这个时代的悲哀。
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上一代和这一代经历了完全不一样的社会环境。
如何沟通?如何互相理解?孩子和父母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传统和现实的冲击,给整个社会的人心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我认为做父母的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强加给一个成年的孩子是不好的。一味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脆弱,又不缺吃少穿多幸福啊!其实不是的。现在孩子所面临的竞争,生存的压力,受到来自网络、来自社会的精神刺激。大大超过了物质匮乏的年代。人除了物质需求,还有心理需求,精神需求。他需要被爱需要被呵护被关注,他不是一台机器。
我们以前小的时候有一种普遍的认识就是,长大要考上清华北大,职业是科学家。
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百个人参加跑步,一个第一名剩下99个人都没有成为第一名。难道都要深深感觉到挫败吗?
一个健康的社会,难道不是由各行各业的人组成的吗?哪个国家是全部由科学家组成的?不可能啊。
中国家长为孩子做的实在太多太多了。逼到了最后还要补一句,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
最后孩子都不懂得怎么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不懂自己的喜好是什么?竞争只会教给我们打败别人,自己才能上去。
但是现在的社会告诉我们,最会和别人合作的人,知道双赢的人才真的可以成事。但是一味只懂得向外界索取,得到之后还想得到的无穷无尽的私欲这种错误价值观引导之下。心理扭曲的人,越来越多。这绝对是一种精神疾病。
社会在进步。通讯发达,交通发达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建立。应该更加不同于过去。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从来不是说教。只要父母做好自己,“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父母应该明白这一点,不要把自己的希望,自己的梦想寄托在任何一个除了自己的人身上。即使那个人是你的孩子,也不要。
至少做到这一点,我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会得到缓和。
不要再一味提供那变质而扭曲的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