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文荟萃中外人物记🌐名人名篇🌍
波兰音乐家肖邦一一灵魂属于波兰,才华属于世界

波兰音乐家肖邦一一灵魂属于波兰,才华属于世界

作者: 婉㚥 | 来源:发表于2020-12-18 14:46 被阅读0次

    1830年,那个阴雨绵绵的日子,有一位瘦弱的男人,眼含热泪,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自己的祖国波兰。

    “波兰,我的祖国,无论我在何方,你永远在我的心里。”

    波兰的街上人们含泪挥手,他们都来送别这男人的……

    这个人到底是谁,他为何离开祖国?

    这个男人的全名叫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他是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肖邦是世界历史上最具影响力,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

    肖邦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肖邦的音乐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的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肖邦1819年出生于波兰,父亲是一位家庭教师,母亲十分喜欢唱波兰民歌。

    肖邦还在婴幼儿时期,他的母亲就常常唱着波兰民歌,哄他入睡。

    小肖邦那双忽闪忽闪的眼珠子,一动也不动地看着母亲,他不哭也不闹,偶尔还会轻哼一声,仿佛是合着母亲的歌声。

    音乐的魅力牢牢地扎根在幼小的肖邦心中,这种魅力将陪随他直到生命的尽头。

    在肖邦4岁那年,家里添置了一台钢琴,母亲常常带着肖邦边弹边唱。

    肖邦对钢琴有着难以诉说的感情,他时常爬到椅子上,用自己幼嫩的小手,敲打着琴键。

    “这是我们儿子在弹钢琴,这是一首波兰民歌。”

    肖邦的母亲惊喜连连,肖邦的父亲骄傲不已。

    “亲爱的,我们给孩子请个钢琴老师吧?”
    “太好了,我们的孩子是个音乐小天才。”

    钢琴老师很快就来到了肖邦的家里,对肖邦进行了严格正规的钢琴训练。

    肖邦的音乐天赋不同凡响,他7岁时就能作曲,在华沙被誉为“第二个莫扎特”

    肖邦8岁时,在慈善音乐会上演奏了阿达尔伯特的作品,这是肖邦的第一次登台演奏钢琴曲,从此以后,他跻身挤进了波兰贵族的沙龙。

    肖邦在12岁的时候,他师从约瑟夫·艾尔斯内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

    仅仅一年过后,肖邦就公开演奏了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德·里斯的作品。

    中学毕业后,肖邦在音乐学院继续跟随约瑟夫学习钢琴演奏和作曲。

    肖邦对音乐作曲有着一股痴迷劲,他学习作曲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后来,肖邦发表了他的第二部作品,《B大调钢琴》《管弦乐变奏曲》

    这二部音乐作品在德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音乐评论家罗伯特·舒曼在报纸中点评道一一

    “先生们,向天才脱帽致敬吧!”

    肖邦在19岁时就已经创作了两首钢琴协奏曲。

    1829年至1831年间,肖邦在华沙、维也纳、巴黎各地举行了多场音乐会,他的演出受到了专业报刊的高度评价一一

    “柔和的演奏,难以形容的流畅,能够唤起最深感受的完美演绎。”

    肖邦不仅是一位优秀的音乐家,还是一个爱囯的热血青年。

    波兰在俄罗斯、普鲁士,德国的三次瓜分下,从地图上消失了123年之久。

    国不成国,家不成家,外敌欺凌,民众受苦。

    肖邦十分痛恨外国侵略者,他渴望波兰早日独立。

    1830年,波兰爆发了起义,肖邦毫不犹豫地选择支持。

    俄罗斯派出军队前往波兰进行了残酷的镇压。

    这次起义最终失败了,肖邦就此上了黑名单。

    肖邦的父亲建议肖邦暂时离开波兰,先呆在国外避避风头。

    很多朋友也劝肖邦尽快离开波兰,保存自己,等待黎明。

    在无可奈何之下,肖邦万分不舍地离开了祖国,去了法国巴黎。

    肖邦在临走前,带走了一把泥土,这是波兰的泥土。

    从此以后,肖邦在法国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他成了一个没有国家的流浪者。

    肖邦刚到法国巴黎的时候,几乎无人问津,生活惨淡。

    一天晩上,著名钢琴家李斯特在法国举行公演。

    音乐大厅挤满了慕名而来的听众,按照当时音乐会的习惯,演奏过程中灯火全部熄灭。

    台上响起了悠扬婉转的钢琴声,台下的观众们听得如痴如醉。

    音乐会结束之后,观众们起立鼓掌,当灯光再次点亮,观众们却都呆住了……

    原来台上站着的不是李斯特,而是一个陌生的青年,他就是肖邦。

    李斯特爱惜肖邦的才华,他知道肖邦初来乍到,无人知晓,于是就让他代替自己上台演奏钢琴曲。

    肖邦在异国得遇贵人,真是三生有幸了。

    至此之后,肖邦名闻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何以回报,唯有勤奋……

    肖邦的一生创作了大约二百部作品,大部分是钢琴曲,他被世人誉为“钢琴诗人”

    肖邦的钢琴曲像首诗,温婉优雅;肖邦的钢琴曲像流水,绵绵不绝。

    他创造了新的音乐风格,他是音乐界的浪漫诗人。

    肖邦虽然才华出众,可惜身体虚弱,药不离口。

    不健康的身体不仅影响了肖邦的音乐事业,还直接断送了他的感情生活。

    肖邦的一生有过三段恋情,可惜最终只是一场空。

    肖邦第一次爱上的女孩,她的名字叫康斯坦茨娅。

    康斯坦茨娅也是波兰人,她温柔美丽,她热爱音乐。

    肖邦与康斯坦茨娅邂逅于华沙音乐学院。

    1826到1829年,肖邦与康斯坦茨娅就读于这所三年制的学校。

    起初他们俩并不相识,1829年春季,学院的一场音乐会上,这对男女相遇了。

    康斯坦茨娅是一个具有音乐天赋的声乐系女生。

    肖邦对她一见钟情,不可自拔……

    “她是一个多么理想的伴侣啊!”

    音乐家对爱的表达自然是音乐,《f小调钢琴协奏曲》诞生了。

    “作这首曲子的时候,我感到和她在一起。”

    肖邦虽然深受这个女孩,但他天生害羞胆怯,没有勇气表白爱意。

    “这个年轻而漂亮的人,是我充满信仰的理想。虽然认识她六个月以来,我还未曾和她说过话,但我一直都魂牵梦绕着她。这首协奏曲的慢乐章,就是为了纪念我对她的爱!”

    爱情需要诉说,爱情不能等待。

    可是肖邦从来没有对康斯坦茨娅表白过,康斯坦茨娅也从来都不知道有个男人爱着她。

    1830年11月29日至1831年9月8日,波兰爆发了民族起义,沙俄军队进攻波兰。

    波兰起义失败后,肖邦被迫离开家园,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第一段恋情就这样结束了……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不是男女之恋,只是肖邦的单恋。

    康斯坦茨娅直到肖邦去世后,才知道音乐家对自己的爱情。

    玛利亚·乌金斯基是一个波兰伯爵的女儿,她曾在日内瓦学院学习钢琴和艺术。

    玛利亚是一个非常耀眼的大美女,许多名流都爱慕过她,其中包括 路易·拿破仑王子(即后来的拿破仑三世)。

    1835年9月份,肖邦25岁,在他从卡罗维发利回巴黎的路上,他遇到了从华沙来的老朋友乌金斯基一家。

    其实,肖邦在5年前就已经认识了他们的女儿玛利亚。

    当时的玛利亚还是个11岁的小女孩,如今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美女。

    肖邦和他们一家在德累斯顿快乐地度过了两个星期。

    离别前,肖邦与玛利亚依依不舍,互诉衷肠。

    后来,肖邦为她作下了《离别圆舞曲》

    肖邦与玛利亚花前月下,你浓我浓……

    他们决定永远在一起,永远不分离。

    肖邦向玛利亚的父母求亲了,可是女方家长却不同意。

    玛利亚的父母尽管很欣赏肖邦的音乐才华,但肖邦那时候已经身患肺病,他们怎么舍得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病殃子呢?

    玛利亚的父亲乌金斯基伯爵拒绝了这桩婚事。

    后来,玛利亚的父母在女儿的哀求下,勉强同意了这门婚事。

    可是肖邦的病情让婚礼一拖再拖,玛利亚的父亲见状,决定取消这场婚礼。

    肖邦与玛利亚的恋情在1837年无果而终,玛利亚在4年后(1841年)嫁给了别人。

    这件事不能怪玛利亚的父母,怪只能怪肖邦不争气的身体。

    肖邦最后一个恋人是乔治·桑。

    乔治.桑原名露西·欧若拉·杜邦,19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

    乔治.桑是当时文艺界有名的交际花,她一生情人无数,而且都是文艺界响当当的人物。

    乔治.桑与肖邦遇到的别的女人不同,她喜欢饮烈酒、抽雪茄、骑马、穿男装、甚至她给自己取的名字“乔治桑”就具有强烈的男性色彩。

    乔治.桑讨厌女人附属于男人的论调,她反对婚姻,只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可是,文静的肖邦偏偏爱上了这个女人,还根据她的要求,写了《小狗圆舞曲》

    慢慢地乔治.桑也看上了肖邦,她觉得这个瘦弱的男人很有趣。

    “这个男人和别的男人不一样。”

    1838年6月底肖邦与乔.治桑关系公开化。

    乔.治桑带着她和前夫的两个孩子(女儿索朗芝,儿子莫里斯)与肖邦一行四人在欧洲的很多地方过着半隐居的生活。

    在西班牙的马略卡岛,肖邦完成了《二十四首前奏曲(作品28)》

    后来,乔治·桑也写过一本小说《马略卡的一个冬天》来纪念这段美好的时光。

    这段时间,是他们俩人最幸福的日子。

    《降D大调“雨滴”前奏曲》是肖邦在这段时间创作的曲子,这首曲子最能表达当时他愉快的心情。

    “外面的环境虽然阴森、恐怖、寒冷,但因为有情人的陪伴,一切都可以消融;因为有最爱的人在身边,一切都是新鲜的、自由的、欢快的,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在这一时期,肖邦创作着自己的曲子,乔.治桑一边写作,一边照顾孩子和肖邦。

    爱情总是那么的甜蜜,和乔治·桑在一起的这段时间,是肖邦创作最高产的时期。

    可惜好景不长,1846年他们之间的关系开始恶化。

    乔治·桑对于照顾肖邦显得越来越不耐烦。

    “我到底是他的爱人,还是妈妈?抑或是他的护士?”

    不仅仅是这样,乔.治桑还发现肖邦对自己的女儿越来越好,这让她十分的担忧。

    “难道肖邦爱上了我的女儿?”

    乔.治桑开始猜疑肖邦的为人,她禁止女儿与肖邦过于亲近。

    乔.治桑的儿子莫里斯也非常妒嫉肖邦,他认为肖邦是个入侵者,他抢走了母亲对自己的爱。

    热爱祖国的肖邦想要开大型音乐会,筹集资金,支援波兰的朋友从事民族解放运动。

    乔治·桑却因为肖邦身体不好,一直不让他巡回演出。

    音乐家的性格大多都是固执的,肖邦没有听从女友的话,他坚持拖着疲惫的身体,到处旅行演出,这让乔.治桑心灰意冷,不再留恋。

    1847年,肖邦与乔.治桑平静的结束了这段感情,他们各奔东西。

    乔.治桑热情奔放,肖邦体弱多病,他们无法满足对方,分手是迟早的事。

    分手之后,他们再没见过面。

    乔治桑从来没有去探望过肖邦。

    但是当肖邦去世的消息传到乔治·桑的耳中时,乔治·桑呆坐在那边,什么都没有说……

    毕竟当年曾经深深地爱过,这段记忆永远不会褪色。

    肖邦不辞辛苦,巡演各囯,筹集资金,支援波兰。

    他梦想着有一天重新踏上归途,回到他思念以久的祖国。

    一年过去了,又是新的一年,肖邦年年盼望,年年失望。

    肺病时时刻刻都在折磨着肖邦,他的生命之火慢慢地熄灭了。

    1849年10月17日,肖邦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

    “泥土,泥土,波兰的泥土。”

    已经不能说话的肖邦努力地笔划着,他的学生明白老师的心思,将装有波兰泥土的小瓶放在肖邦的胸前。

    肖邦紧握着一小瓶波兰的泥土离开了这个世界。

    “生于华沙,灵魂属于波兰,才华属于世界。”

    但愿音乐家肖邦能够魂归故土,亲吻着他一生至爱的祖国母亲。

    作者简介一一婉儿(婉㚥):一个喜欢读书,痴迷历史的女子,爱写文章的小女子。什么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写文章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事。这就是我,一个尘世中的俗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波兰音乐家肖邦一一灵魂属于波兰,才华属于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wx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