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素雪
01
最近一期《少年说》节目中,一名男孩走上天台控诉妈妈逼他做家务。
他说上初中后,学校要求每个月做八个小时社会实践,同学们都是做社会上的工作,而他却被妈妈以社会实践为借口,逼着做家务。
他说自己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就要学做家务,不愿意接受,他问妈妈可以不做家务吗?
妈妈毫不留情地拒绝了他,且拒绝的理由非常充分。
“因为家务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已经长大了,必须承担。”
“生活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家务劳动能力会锻炼你的动手能力,培养感恩之心,会让你有耐心,有爱心。”
“妈妈那时候身体不好,一直到你10岁的时候,妈妈都没有擦过地,因为爸爸有担当,他做家务。还有你的姥姥在生病的时候,爸爸24小时在医院照顾姥姥。所有的这一切都让我特别感动,我嫁给你爸爸没有后悔。我希望你将来找到你另一半的时候,她也会在大家面前说,我没有后悔嫁给你。”
“将来你的另一半,她也是千娇万宠的一个孩子,也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为什么她要承担所有的家务呢?她要工作,也要学习,她还要带孩子。你现在做家务,你会有责任感。你将来会对你的家人承担责任。”
“一个男孩子,你长得很帅,但是你将来如果能泡得了书房,下得了厨房,能担当有责任,那么你的未来一定很幸福,跟你在一起的人一定会很幸福。”
妈妈说的理由实在是太充分了,男孩紧握着拳头,很想反抗,却哑口无言,只好无奈地走了下来,正如节目嘉宾陈铭所说:完败!
妈妈的这一番话,赢得了很多人的点赞,有的网友甚至留言说,这个妈妈是全天下女孩都想要的婆婆。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做家务?不同的理由,代表着父母不同的价值观。这位男孩的妈妈让孩子学做家务,是希望孩子能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拥有责任心,懂得感恩,在未来做一个有担当的男人。
但并不是每一位父母让孩子学做家务的理由都值得我们赞扬和推崇。如果父母的价值观发生了偏差,就会影响孩子看世界的眼光,那么学做家务不仅不能给孩子带来幸福的生活,而且还可能成为孩子人生痛苦的来源。
02
不久前,同样也是在《少年说》节目中,一位小学女孩在天台上控诉妈妈逼她做家务,她大声质问妈妈:
妈妈总是对我说,女孩子就要多做家务。家里的家务,几乎都是由我来做。有时候,我想休息一下,妈妈就会说,你以后嫁人了,难道还让你老公来帮你做家务吗?
最近妈妈又教我学做饭,我一不想做饭,她就会说,你以后嫁人了,难道还让你老公来帮你做饭吗?
今天我想问问我妈妈,我老公为什么就不能帮我做呢?
女孩的话音刚落,天台下面的孩子们全都在为女孩的勇敢鼓掌。
节目嘉宾陈铭说,他并不反对从小学做家务,但不只是女孩学,男孩女孩都得学。这是为了保持未来人生的独立和自由,而不是取悦别人的工具,没有谁该给你做这个事情。
妈妈让女孩学做家务,因为她认为女孩结婚后,老公不会帮她做家务,言下之意,就是说做家务是女孩一个人的事情。
现在社会,早已不像过去旧社会那样男主外女主内了,女人和男人一样需要在社会上辛苦地为家打拼。做家务不应该只是女人的事,既然夫妻双方共同经营一个家庭,那么就要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彼此分担、相互照顾。
谢丽尔·桑德伯格在《向前一步》书中说过,研究证明伴侣之间的平等关系会让双方更快乐。丈夫多做家务,妻子就不会那么容易抑郁,两人的冲突也会减少,对婚姻生活的满意度自然会提高。当女性在外工作,分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时,夫妻关系也更稳固。事实上,当妻子贡献一半的家庭收入、丈夫分担一半的家务劳动时,离婚的风险概率也会降低一半。
因此,让孩子学做家务不是为了让他们在未来的家庭生活中,一味地去付出,去委屈自己,成为一个没有自我的人。而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让他们拥有独自生活的能力,学会关爱和感恩。同时,在做家务的过程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自我的成就感、价值感。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意识到,让孩子学习做家务的重要性。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父母都应该从小让他们学着去做家务。
哈佛大学学者经调查研究后,得出一个惊人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爱干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无论孩子未来的人生怎样,无论孩子将来是一个人生活,还是和爱人共筑爱巢,他们都要有独自生活的能力,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有滋有味,让自己过得更好,享受更加自由舒适的生活。
03
我们看到文中被妈妈逼着做家务的男孩,他并不觉得做家务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反而很痛苦。尽管他妈妈培养他做家务的初衷和目的都很好,但是效果却不太理想。那么,怎样才能够更好地去引导孩子爱上做家务呢?
首先,培养孩子做家务,要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
无论是做家务,还是学习一项新的技能,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能够享受其中,从中找到乐趣,不要变成痛苦的过程。
父母让孩子学做家务,不能硬逼着他们,强迫他们去做,要学会引导孩子,让他们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寻找到乐趣,这才是最重要的。
曾经在书中看到过一位美国妈妈培养女儿做饭的故事。她教女儿做饭,是从女儿最爱吃的一道菜凉拌黄瓜开始的,为了调动女孩的兴趣,她把拍黄瓜的过程,玩得就像是在学习武林秘籍招式一样有趣。当女儿发现可以自己切好黄瓜,放好各种调料时,特别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父母也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来调动孩子做家务的兴趣,比如可以与孩子比赛谁包的汤圆多,谁摘菜速度更快,总之,让孩子感受到快乐很重要。
其次,刚开始培养孩子做家务时,父母最好和孩子一起做,不能一下子就当甩手掌柜,全部把家务交给孩子去做。
天台上男孩控诉妈妈让他做家务时提到,以前所有的家务都是妈妈在做,现在一下子全部让他做,他不能理解,也接受不了。
父母让孩子学做家务,要循序渐进,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实际情况来安排。做家务是家庭成员共同的责任,不能为了让孩子学做家务,父母自己就不做家务了。父母最好能和孩子一起做家务,以身作则,这样孩子才能够心服口服,才能够在付出的过程中感受到家人的关爱,更有责任心。
《爸爸去哪儿》中爸爸张亮在做家务这件事上,就非常尊重孩子,他会了解孩子的想法,不强迫孩子。张亮会和妻子带着孩子一起做家务,让孩子在与家人共同的劳动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习惯做家务后,潜移默化中,孩子渐渐也有了责任感,常常主动帮张亮做饭,更会帮爸爸妈妈照顾年幼的妹妹。
最后,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召开家庭会议,共同明确孩子需要做的具体家务事项。在做家务的过程中,父母要耐心指导,多鼓励,少责备,适当时可以给予一些奖励。
父母与孩子共同商定家庭中所需做的家务事项的分配,比如:谁负责倒垃圾、洗碗,谁负责洗衣服、拖地等等。
孩子做家务时,难免会犯错,比如衣服洗得不干净、洗碗打碎了碗、煮饭放多了水等。此时,父母不要过多责备,孩子初次学习做家务,要允许他们犯错,千万不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中说过:“犯错误”是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只有修够一定“课时”,他才能真正获得举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家长要理解“过失”的价值,看到在孩子成长中,他的“过失”与“成就”具有同样的正面教育功能。
此外,在孩子做家务过程中,父母要多鼓励他们,不要说做得很棒之类的话,表扬越具体越好。
当孩子做了一段时间家务以后,父母可以选择在合适的时机,给予孩子一些奖励。尽量不用物质来奖励,可以用孩子喜欢的活动、近期的愿望来代替。
老卡尔·威特曾经在《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强调了他培养孩子做家务的初衷。他说:“对卡尔的教育,我一直力图让他看到自己生活的意义,看到自己的行为能为他人带来影响,让他感到自己是为人所属、是有用处的,从此而生出自豪感和责任心。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社会接触面的扩大,这种责任心和自豪感的内容也会增长、扩大,不只局限于自己的家庭。但从家庭中培养出来的这种感觉却是未来责任感的基础,家庭没有这种基础,对社会、对人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便不知从何而来。”
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孩子终究是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我们要尊重孩子,同时更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学会做家务,也是让他们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更有担当,更有责任心,懂得付出和感恩,为未来自己的人生负责。
网友评论
无论孩子未来的人生怎样,无论孩子将来是一个人生活,还是和爱人共筑爱巢,他们都要有独自生活的能力,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有滋有味,让自己过得更好,享受更加自由舒适的生活。
做家务可以让男孩更有责任心,更体贴,让女孩更有独立自主的能力!
好文必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