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人的人生方向和修学次第
《大学》开宗明义的第一段话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所谓“三纲领”,就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所谓“八条目”,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三纲领”的意思。
“明明德”,就是彰显人人本有的光明德性;用阳明的话说,明德就是心之本体,心之本体就是仁,就是良知,而仁与良知的具体表现就是“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所以明明德其实就是致良知。
“亲民”,按朱熹的解释,“亲”当为“新”,即“新民”,就是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日日自新;而阳明的理解与朱熹不同,他认为不需要把“亲”解释为“新”,应该按照原文来解释:“亲民”就是“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亲吾之兄,以及人之兄,以及天下人之兄”(《大学问》),其实就是孟子所讲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亦即视人犹己,把天下人都当成自己的骨肉至亲的意思。
“止于至善”,就是使自己和所有人共同达到至善的境界;所谓至善,就是阳明经常讲的“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而要达到“三纲领”所揭示的上述境界,就要通过“八条目”所提供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不难看出,从“格物”到“平天下”,有一个很明显的由浅及深、由己及人、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的脉络和轨迹,所以“八条目”才会成为历代儒家学人的修学次第。
既然是次第,那当然得一步一步来。也就是说,你不可能在毫无“修身”功夫的情况下,一上来就想“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八条目”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就是修身的内容,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修身的目的。对儒家学人来讲,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正所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而修身的入手处,就是格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