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临近,最近大量刷题,前几日让学生做阅读题时。做到了汪曾祺先生的《故乡的食物》,真是喜欢得紧,于是,我把这篇文章当作了范文,让学生模仿,回家和爸爸妈妈去讨论出一种有着传统文化气息的故乡的食物来写作。
不曾想,这个作文题激起了孩子们的写作积极性,他们忙不迭地搜百度和询问家长;而好多家长呢也和孩子一起回忆了童年美好的时光,重温了故乡的温馨。
我今天下午批改了一个班的作文,几乎是忍着馋虫来批改的,因为这些平时被我视为胡说八道的崽梓们,是真爱故乡的食物啊,写出来的文字很诱人,
其间让我眼前一亮的文章是以为平时很内向的秀气的女同学写的:
长沙,灯盏糍粑 803班沈梦暄
汪曾祺曾言:“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正是人间烟火,才能让我们感受到,真的有人在缝缝补补这世间。
我曾见过一个老人炸糍粑,那是一个冬天。雨夹着风而来,檐下的雨滴像断了线的“珍珠”弹在守着墙角的一个油锅的老人身上。油锅里放着几个旧时做灯盏用的小盏子,旁边放着米浆和切好的紫红大肉薯及白萝卜丝。她坐在小板凳上,麻利地往小盏子里堆满馅料和米浆,然后下油锅。片刻,把半熟的糍粑在锅边敲出来,继续炸至金黄熟透才捞出来。周而复始,老妇人就这样炸香一条街。
这种糍粑因盛米浆和馅料下油锅的用具是灯盏,故而得名“灯盏糍”,而最初是为乞丐而做的,所以灯盏糍也叫做“乞丐糍”。
灯盏糍自唐朝至今,一直在冷坑盛行,是让人口馋的特色小吃。
灯盏糍圆块状,色泽金黄,外皮松脆,圆边酥软,内馅爽口,味道真是不同凡响。
飘雨浸凉的冬天是吃灯盏糍粑的好时机。
行人匆匆,偶有伞在油锅上撑起,带走几只灯盏糍。冬日的黄昏来的早,雨却也不管,凄迷着,还在舞;烟熅也在油锅里升腾着,弥漫在雨雾中,倒映在斑驳的墙壁上。
小吃,是美食的灵魂。而灯盏糍粑是怀集历史悠久、风味独特的小吃之一;或许也将消失于人们的视线之中。因为偌大的长沙,也许就这么一两个老妇人守着屋檐一隅的油锅,经营着这种小吃。
将生活咀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靠得不只是一张嘴,还要有一颗浸透人间烟火的心。
读完文章,发现这姑娘已经很好地参透了我上一节作文课里说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现在是“看食物不是食物”了!
今晚语文课上分析了一篇刘伯翁的《活水源记》,发现高明的作家遵循的也是如此。文中的泉水有“君子美德”,泽及万物,真是文章要义,古来共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