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泊庄村纪事-海洋学家刘恩兰

泊庄村纪事-海洋学家刘恩兰

作者: 雨落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22-07-04 04:44 被阅读0次

刘恩兰是我国最早的工学女博士,是中国首位女海洋学家。曾任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航海学会常务理事。1978年,被国务院任命为国家海洋局顾问。1986年7月15日,刘恩兰去世,终年八十一岁,遗体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刘恩兰祖上是泊庄村,晚清时期移居四里外的东石山村。1905年3月27日,刘恩兰出生于东石山村,长大后在外求学。从1951年9月到1954年8月,她在东北师大地理系工作虽然仅仅三年,这三年是她在事业上由大地转向海洋研究的关键时刻。她在现代地理科学探索上的倔强性格和忘我精神使人惊异,她是我国第一位获得国外地理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女地理学家,也是一位在地理科学教育上作出重要贡献的典范。

刘恩兰的是父母都是教师,出生在书香门第家庭,为她后来走出山村,走进科学殿堂,走向国外,提供了初始的条件。她的父亲刘子耀(光照)是一位颇有志向的知识分子,曾在美国教会办的广文大学读书,毕业后没有听从教会的安排去当传教士,而是当了潍县天文台台长,后又回到家乡办中学和小学。天资聪颖的刘恩兰在父母的直接教育下,学完了小学和初中的课程。十四岁那年,父亲送她到南京报考教会办的汇文女中。当时,一些共同报考的阔小姐们,谁都看不起这个从未进过学堂的“乡巴佬”黄毛丫头,但是刘恩兰却毫无惧色,居然以优异的成绩被破格录取到高中二年级。

高中毕业后,刘恩兰考上了金陵女子大学,1925年金陵女大毕业后,由于时局动乱、父亲生病等原因,刘恩兰没有从医,而是在金陵女子大学附中当了教务主任。1929年,学校决定让她去美国深造,她选择了一门西方新兴的学科——自然地理学,走进了美国的克拉克大学。这是刘恩兰科学道路的新开端,从此走上了地理学的大道,执著追求,终生不移,探索大地的秘密,研究大地的相互关系,被誉为“大地的骄子”。刘恩兰的导师布鲁克斯是一位热心于中美友好的人士,也曾是竺可桢的导师,他对刘恩兰的刻苦学习精神非常赞赏,对她的处境也十分关心,为刘恩兰归国后的工作曾写信给竺可桢,请求帮助。竺可桢当时正创办南京北极阁气象台,立即回信相约回国后到气象台工作。从此,刘恩兰结识了竺可桢。

1931年,刘恩兰写出了长达四百页的论文。在庄严的克拉克大学会议室里,面对十四名考官吹毛求疵的提问,她信心自足毫无惧色,对答如流,立论正确,逻辑严谨,分析透彻,令考官折服。在授予硕士学位的大会上,刘恩兰获得排名第三的好成绩,在世界地理学界出现了第一位中国女硕土。1931年6月,刘恩兰和同伴黄丽明从美国东部的波士顿启程,历时三个月,考察了欧洲十二国,成为我国第一位漫游欧美的女地理学家。

  刘恩兰回国后,在金陵女大创办了地理系,她担任第一任系主任,讲授过地理、地质和气象等课程,并邀请国内国外著名的地理学家讲学,培养了一批地理人才。

  1938年,刘恩兰毅然到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40年6月,她完成了《中国农业气象》的博士论文,通过了考试委员会的答辩,成为第一位取得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学位的中国女地理学家。1946年,刘恩兰应美中文化协会邀请赴美讲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刚从国外归来不久的刘恩兰获得周恩来总理推举,参加中国科学院的组建工作。1954年,刘恩兰从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调离,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海洋系工作,任海道测量教研主任。从此,她告别了研究三十年的大地,转向后30年海洋研究的新天地。1961年,刘恩兰教授从哈尔滨军工学院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航海保证部工作。1978年,七十三岁的刘恩兰被任命为国家海洋局顾问。

  刘恩兰非常关注中国的海洋科普工作。1979年,七十四岁高龄的刘恩兰应邀参加中国海洋学会全国中学生航海夏令营。她带领孩子们饱览祖国的美丽海疆,兴致勃勃地讲述海洋科学知识,讲我国海洋科学发展史,讲航海与海洋的关系,鼓励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海疆。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她不顾年老体衰,和孩子们一起攀上几层楼高的软梯,参观了3万吨级的远洋货轮。

  在海洋科学研究方面,刘恩兰撰写了一系列研究文章,主要有《我国海洋工作人员专业训练大纲》《现代海洋科学中的一些新问题》《大气与海洋的关系》《青岛海区的海洋发声动物的初步探讨》《青岛海区有关水下活动的环境条件和海洋工作者今后的任务》《海洋带》《河口湾的演变与沉积动力过程》《谈上海岸带调研的意义》《南海温盐度》《黄东海特点和黄海冷水团》《海洋生态系》等。

  刘恩兰对海洋的痴情难以言表。她曾说:“我的老家在齐鲁海滨,我自幼就喜爱大海,后半辈子更是和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等我有一天去见马克思的时候,请把我的骨灰撒在大海里,我永远是海的女儿。”

  刘恩兰出生在清末,经历了辛亥革命、民国建立、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的巨大变革时代。在八十一年的生活历程中,为了事业,她完全牺牲了个人的感情生活,终身未嫁。在政治上,刘恩兰追求进步,积极参与;在生活上,她勤奋刻苦,无私奉献。

相关文章

  • 泊庄村纪事-海洋学家刘恩兰

    刘恩兰是我国最早的工学女博士,是中国首位女海洋学家。曾任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中国海洋学会常务...

  • 胡同系列之:海洋博士刘恩兰

    刘恩兰是我国最早的海洋女博士。据族谱记载,她的祖上是泊庄,晚清时期,祖上入驻四里外的东石山村。 有资料称:刘恩兰(...

  • 泊庄村纪事-泊庄村源考

    据刘氏族谱记载,泊庄村刘氏族姓,在明朝初年,从原籍北直真定府枣强县迁居而来。始祖刘福辛,赁茅屋,辟岭地,置家业,生...

  • 泊庄村纪事-古槐

    古槐是村落古老的见证,它在我村这片土地上站立了几百年。脑海中最清晰也是最珍贵的记忆便是家乡那棵古老的槐树。 古槐生...

  • 泊庄村纪事-旗杆底下刘宅

    泊庄村有“旗杆底下”大户人家刘宅。“旗杆底下”在我读小学时的学校前边的一条胡同头上,那个地方有盘石碾,依稀记得有上...

  • 泊庄村纪事-开国少将刘善本

    南油坊原是泊庄村的一个自然村,后来整个搬迁融入大村。空军少将刘善本就是从南油坊走出来的。 刘善本生于1915年,十...

  • 泊庄村纪事-“钢铁妈妈”刘玉秀

    刘玉秀(1896—1979)。昌乐县泊庄人。她出生在佃户家庭。因家庭生活所迫,10岁即被卖给马宋镇寺后村一个贫苦农...

  • 泊庄村纪事-开明乡绅刘感照

    在村前一片菜园子中间,兀自立着两间小茅屋,小茅屋的西墙边,有一条小胡同,穿过一个柴扉进入小院。不大的小院里生长着牡...

  • 泊庄村纪事-刘良民的坎坷命运

    幼时去南油坊玩耍,时常见到省报总编辑刘建的遗孀,但很少见到他的儿子。据村里人说,他的儿子刘良民本来在青岛读书,父亲...

  • 泊庄村纪事-刘培信跌宕人生

    2021年清明节前我从南方回老家,专程去潍坊看望病中的刘培信老师。想不到,这次见面竟是最后一别。当我听到他离世的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泊庄村纪事-海洋学家刘恩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dgavrtx.html